安全管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技术知识点)

安全管理技术知识点1、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三、必须配备个人防止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安全管理知识的主要内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管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技术知识点)

安全管理知识的主要内容

安全管理技术知识点

1、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三、必须配备个人防止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1)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2)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3)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4)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5)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6)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1)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2)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3)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4)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5)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6)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7)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8)必须在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并按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9)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4、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5、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粗死亡率。

6、《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安监总办[2015]27号)(1)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2)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3)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4)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5)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6)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美国的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8、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9、分组分析法是按伤亡事故的有关特征进行进行分类汇总,研究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按事故发生的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单位所在行业、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所在地区、事故发生时间和伤害部位等进行分组汇总统计伤亡事故数据。

10、卡方检验:主要是通过同一事物在不同状况下的对比。

11、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12、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散点图用于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直方图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13、应急预案的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14、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15、参照《安全色》(GB 2893—2001)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1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16、一般有毒作业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红色区域警示线,氯气是高毒类物品,且有助燃性。

17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18、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19、安全检查准备:(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选项D,属于实施安全检查。

20、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1)持证上岗。(2)按照规程进行操作。(3)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21、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22、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台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23、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4、安全现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25、2018年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主题:“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2017年第十六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6年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2015年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2014年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2013年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安全基础 推动安全发展”。

2012年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主题:“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

26、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①消除危险源。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③隔离。④故障——安全设计。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27、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①隔离。②设置薄弱环节。③个体防护。④避难与救援。

28、电气安全: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②漏电保护。③绝缘。④电气隔离。⑤安全电压。⑥屏护和安全距离。⑦连锁保护。

29、机械安全:①采用本质安全技术。②限制机械应力。③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④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⑤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⑥安全防护措施。

30、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检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使用材料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够。(4)对施工现场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货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