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罗庚迎难而上的小故事(学生读此诗问下雪哪有大雁)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从孩子们开始在家上网课开始,我就经常接到家长们的各种诉苦,原因是他们无法回答孩子们关于古诗词的很多问题。

关于华罗庚迎难而上的小故事(学生读此诗问下雪哪有大雁)(1)

比如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何意;比如骆宾王《咏鹅》中为何是写3个鹅,不写5个,明明是五言诗;比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中,为何炉烟是紫色的;比如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下雨天还能看见星星?其实这些问题,只要认真了解了诗人的意思,都是能回答的出来的。而且只有给孩子们解释透彻,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句的妙处。

关于华罗庚迎难而上的小故事(学生读此诗问下雪哪有大雁)(2)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我觉得是非常有难度的。我们先来看看孩子读的是哪首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虽然没有被广泛地纳入小学课本,但也是不少老师推荐的唐诗,很多儿童古诗选本中都收录了它。诗的作者名叫卢纶,是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塞下曲》系列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这第三首是《塞下曲》系列中最为人所推崇的一首,作为一首五言绝句,它的工整度和俊朗意境都为后世所称道。

关于华罗庚迎难而上的小故事(学生读此诗问下雪哪有大雁)(3)

学生读完这首诗后,问的问题很简单:“下雪哪有大雁?”如果说辛弃疾“下雨天还能看见星星”的情况,在山里头还是见得到的,那这下雪天见大雁高飞的情况确实是很少见。莫非这是一只没来得及南飞的孤雁?正好被卢纶看见了?这样给孩子解释未免太牵强了些。

这样一个问题,直接把家长问懵圈了。其实这真的不能怪孩子们挑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当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没有弄明白,为此他还专门写过打油诗调侃,可见不只是小朋友会有疑问。

关于华罗庚迎难而上的小故事(学生读此诗问下雪哪有大雁)(4)

雪天没有大雁,那是否意味着卢纶这首诗是在乱写?从科学的角度,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显然古诗词是不能这样解读的。首句卢纶已经点明了“月黑”,其实这就是一种暗指,月黑之夜若天上真的有大雁在飞,想来也是看不清的。所以这句要么就是卢纶听到了天空传来其它鸟类的声响,诗人便把它写成大雁;要么就是他什么都没看见,也没听见,这一句本来就是虚写。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是为了写出诗的意境之美。

关于华罗庚迎难而上的小故事(学生读此诗问下雪哪有大雁)(5)

那么既然不有看见大雁,为何非用它来烘托意境,为何不能用其它鸟类?原因就在于在古典诗词中,大雁是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大雁在唐诗中,常常与离家的游子,被贬的落魄才子,以及边塞的将领联系起来,在这首诗中大雁代表的正是边塞沙场意象。雁高月黑的描写,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片静谧而又萧瑟的夜景中,那雪天高飞的大雁放在这幅景象中一点都不违和。若是换成燕子等鸟类,显然就会破坏整首诗的意境,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古典诗词中,确实有些诗词是经不住用科学的角度去推敲的。很多时候,一些看似犯了低级错误的古诗词,并不是老祖宗们没有常识,而是他们刻意的安排。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种诗入选语文课本,大家是否能接受呢?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