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垄早知道(谈古论今话孔垄)
一、基本概况
孔垄春秋属楚地,秦隶九江郡,隋代始属黄梅县。1936年以前,孔垅曾经有一部分属于江西省德化县。明清至民国时期设孔垄镇。今属于湖北省黄梅县,地处县境南部,东濒龙感湖,南临分路镇、小池镇,西依新开镇、蔡山镇,北邻濯港镇、距黄梅县城24千米。
南宋末年,有孔姓人家在此拓荒地定居,筑起小垄坝,人称此地为孔家垄而得名。
孔垄镇版图总面积126.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6.34平方千米,下辖34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11.57万人。
1949年设孔垄区,1958年改设孔垄镇后,镇、区、人民公社并行。1987年并镇、区、社,设孔垄区。9月撤区建乡,分设孔垄镇、张河乡。2001年张河乡并入孔垄镇。截至2013年,孔垄镇辖5个社区、34个行政村:东街时期、西街社区、黄豆汤社区、德化桥社区、张河社区、洪碾村、严闸村、孔东村、汤大村、梅坝村、邢圩村、邢港村、公口村、树林村、王坝村、油榨村、洪铺村、五里村、七里村、马坊口村、新安村、张塘村、傅渡村、殷湾村、德化村、周碾村、邓渡村、余墩村、方畈村、安墩村、蒋营村、卢列村、段列村、梅列村、吴河村、长湖村、郭湖村、邓湖村、刘桥村。
孔垄现有铁路京九、合九线在辖区内交汇,过境20千米,另有G50福银高速12千米,蕲龙S321省道3.2千米、G105国道12千米过境,通村公路35条,通车里程138千米。
铁路设三级火车站1座,有货运站2座,货物日吞吐量3500吨;公路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130班次,日均容量5000余人次。有客车停靠点13个,开往黄梅、武穴、九江、武汉等方向。
孔垄曾是古代江西德化县治的所在地,一条东港成为江西和湖北的界河,古时候,此河是两省的重要商埠口岸,夜来渔火星布、歌舞升平,有鄂东“秦淮河”之称。此地建于明代的石板街也很著名,全长1.5公里,街两边店铺商号林立,民居奇特古朴,清乾隆皇帝四下江南时,来此游历过,并在万年台大戏台下看过戏,电视连续剧《木棉袈裟》曾以此为天然外景地。
孔垄还有许多知名的人文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古德化县遗址、古文昌阁、古万年台、关帝庙、滩湖桥、祭塘、七星伴月、金狗凉亭、芦荡雪雁、德化农民麦棉画、黄梅挑花头巾等。
二、发展前景
由于孔垄地处黄梅县中部平原地区,使孔垅在黄梅的地位特殊。
孔垅是下半县的商品集散地。
孔垅地理位置处于黄梅中部,历来是黄梅经济重镇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孔垅是黄梅历史上俗称的“城、孔、小”三个重镇之一,那时孔垅的经济地位稍胜于小池。只是小池列为省级开发区之后,孔垅的地位才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孔垅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历史上黄梅的经济命脉在下半县里,下半县又以孔垅为中心。因为当时下半县属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县城与小池尽管比较发达,但距离较远,下半县大多数商品聚散都是选择在孔垅。因此,当时的孔垅镇非常繁华,无论是农副产品的交易还是日用商品的出售,孔垅是首选地。记得我们小时候一提到“上街”二字,就会想到是到孔垅,因为那个时候只有孔垅才是人们理想中的商品聚散地。
孔垅是地域的分水岭。
孔垅还是黄梅县地域界线的分水岭。黄梅县素有上下乡之分。孔垅以上为上乡,孔垅以下为下乡。这是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历史上孔垅东港以南为江西德化县,以北为黄梅县;二是孔垅以上的口音明显与孔垅以下的口音不同,这在孔垅地区少数地方就有重复交叉的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是”与“事”不分;此外,以孔垅为界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孔垅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孔垅曾经繁华的经济状况为何不再?甚至进入了停滞下滑的地步?笔者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小农经济时代,社会发展.便利的经济中心如小池等。
孔垅可以利用的人文资源。
曾经红火的孔垅镇,如何在新形势下再次崛起?小编认为唯一的一条途径就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做活做强经济。
一要充分利用孔垅人市场观念强的优势,大力创造环境,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的大环境,筑巢引凤。
三要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在旅游经济上做文章。
孔垅是邢秀娘的故乡,能否定期举办“邢秀娘黄梅戏艺术节”,修邢秀娘旧居,建古戏台,卖戏曲装备,印古戏文,专门吸引全国各地民间艺人聚会于孔垅。
孔垅曾经是江西与湖北的交界点,能否挖掘历史文化,保护省界纪念标志,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东港是难得的水资源,通过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把孔垅打造成著名的水乡,建成黄梅的“威尼斯”,定期举办龙舟赛,达到既整治环境又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
纺织业曾经是孔垅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能否顺应人们喜欢棉布怀旧的心理,挖掘印花土布产品潜能,把土布纺织印染产业做成大产业。
孔垅近现代名人较多,如国学大师汤一介祖孙三代、共和国第一大法官周强、厅官袁炎舫等,要通过挖掘名人资源,放大名人效应,把它做成名人产业。
三、古今名人
邢绣娘: 本名秀莲(1749-1818)出生于演唱世家。 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不要家,要听绣娘唱采茶”的美誉。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嘉庆二十三年,邢绣娘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葬在九华山。
清道光年间,王耀文(汪永贤)与邢绣娘的长子汪敬延,次子汪敬宜,带着他们的儿孙,到湖北黄梅县汪黎许村认祖归宗。后代一直在安徽定居落户。
邢绣娘旧居位于黄梅县孔垅镇邢大墩。故居为二间土砖房。内有邢绣娘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木床、连厢、道情筒和“采茶戏”戏装等纪念物及《蔡鸣凤辞店》、《上天台》、《白扇记》等剧本。
汤用彤:(1893.6.21-1964.5.2),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湖北省黄梅县孔垅汤大人。1917年,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汤用彤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 着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等。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汤用彤之子,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还是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首席大法官。
袁炎舫:1945年3月出生于孔垅镇五里村袁细墩,原沙市市委副书记、荆州市委副书记、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
作者:江尊华,《黄梅雨竹轩》主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