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利公司世界排名(三得利四代传承的国际化之路)
作者:蔡鸿青
三得利案例学习点
三得利选择朝向集团化发展,主要是基于家族控股、威士忌事业的长周期特性,以及全球化竞争下,权衡利益的结果。家族控股公司不上市满足了家族控股的要求,而将旗下饮料事业上市,则满足了全球发展的资金需求以及该行业特性。但有大股东控股时,对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的影响,与没有大股东主导时是不同的。有大股东控股时,虽然可以维持长期绩效的稳健发展,但大股东维持控股权也难免让企业发展设限,这也是三得利与大型对手麒麟合并失败的主因,也是其未来成长可能面临的瓶颈。
鸟井/佐治家族内部和谐,以兄带弟的方式,以及叔侄之间明确排列接班梯次,并通过长期磨练培养接班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但这种接班模式比较适合变动性低、未来能见度高的行业;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高涨,及新世代接班人的兴趣与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对于培养接班模式及选择接班人选,应该客观考虑多元因素,多方面综合培养,而不应该单线经营。对于接班时机,也应该等待最佳时机,需要在内部与外部主客观条件都成熟时才放手,太早放手亦非好事。接班就像教新手学开车,首先开给他看,换位放手监督他开,改后座享受乘车的风景与乐趣,最终在众人的祝福下下车。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挑战亦不同,对于阶段性不同的事业发展,可以设定阶段性的事业计划,挑战明确目标,一方面可以聚焦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凝聚内部共识,朝向更高目标发展,创造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三得利设定了三个成长阶段:威士忌、啤酒以及全球化,三个阶段各自有不同重点,组织架构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亦不同,集团控股模式就是配合全球化发展因应而出,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跟上策略转型,是永续发展的成功关键之一。
三得利有125年历史,是日本威士忌的鼻祖,更是日本酒类的龙头,期间家族曾遭遇财务危机,依然坚持母公司不上市,目前三得利已传承至第五代掌门人。三得利是如何通过层层控股公司结构发展壮大,同时不断展开国际收购?
三得利创办人鸟井信治郎
三得利创办人鸟井信治郎(1876~1962),从二十岁开始就以日本大坂市为基地经营鸟井商店――即三得利的前身,后称寿屋。鸟井商店初期以贩售进出口货物为主,而后专做洋酒。在鸟井信治郎二十八岁那年,寿屋获得首次成功,其经典产品“赤玉红酒”的甘甜口味,吸引着日本人的味蕾。之后他以开发第一瓶专属日本口味的威士忌为目标,礼聘远赴苏格兰学习酿酒的竹鹤政孝(俗称日本威士忌之父)进入寿屋工作。但是处女作的口味不合日本人口味,不受欢迎,让寿屋濒临破产。
求助无援的信治郎最后找到好友小林一三协助,在小林的介绍下认识了愿意提供资金援助的“佐治女士”。佐治女士的丈夫是当时日本五大电力公司之一――“名古屋电灯”的前执行董事佐治仪助,由于佐治夫妇膝下无子嗣,信治郎将年仅十岁的次子敬三作为佐治家的养子,改姓佐治,以表感谢之意。
三得利第二代掌门人佐治敬三
由于鸟井信治郎长子骤逝,佐治敬三成为期望中的接班人。在养母佐治女士过世后,佐治敬三继承了养母持有的佐治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现为“寿不动产”)――佐治股份有限公司的入股为寿屋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支持。1961年,82岁的鸟井信治郎正式交棒给42岁的佐治敬三,后者成为第二代掌门人。佐治敬三正式接班后,将寿屋更名为三得利(Suntory)。取名Suntory是因为“Sun”来自于将创业成功基础的赤玉红酒,“赤玉”比拟做太阳(Sun),“tory”则来自鸟井的姓氏罗马拼音(Torii)。
三得利从1963年开始销售啤酒,佐治敬三为了让啤酒事业像威士忌一样可以开创出新天地,商品名沿用了公司名称Suntory,将商号改成三得利株式会社。1990年,71岁二代掌门人佐治敬三正式交棒给时龄52岁的侄子信一郎,并让自己45岁的儿子佐治信忠做其副手。回归传统“家父制”,同时也期望通过“以兄带弟”的方式培育自己的孩子成为第四代掌门人。
三得利1963年的啤酒广告
2001年,56岁的第四代掌门人佐治信忠接下重担,在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展开多项改革,促使三得利改头换面。首先,他更换公司的商标,将原有的商标转换成蓝色系,象征企业“与水共生”。佐治信忠曾说“爷爷挑战威士忌,爸爸挑战啤酒,而我则是挑战全球化。”
三得利目标成为“全球综合酒类食品企业”,开始“集团管理”和“事业执行”分离。集团化意味着三得利进入“第四个创业期”,第一创业为信治郎在日本创造洋酒市场,第二是敬三开始啤酒事业,第三是扩大海外事业、强化清凉饮料事业以及进入烧酒、健康食品事业并创造综合酒类食品的三得利。第四个创业指进一步发展成全球企业。
他接棒后的21世纪初期,三得利采取“选择与集中”战略,相继关闭上世纪70年代后半开始的医药事业与海外连锁餐厅,在2005年~2009年酒类事业、饮料事业与外食事业在各自的领域展开了全新的海外扩张。
三得利的上市与并购有哪些利弊得失,详见《家族企业》杂志5月刊。
(作者是台湾董事学会发起人。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1年5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