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什么时候流行的(堂食是啥)

堂食什么时候流行的(堂食是啥)(1)

11月1日晚间,一则“关于再恢复部分区域堂食服务的通告”让很多合肥市民心情美妙。后厨蒸腾的袅袅炊烟、大堂内的有序用餐……期盼已久的“合肥味道”都要回来了。

“合肥连续2日社会面无新增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其中明确,继10月27日恢复巢湖市、安巢经开区、长丰县、庐江县、新站区、高新区、肥西县堂食服务基础上,自11月2日下午起,恢复经开区、蜀山区、肥东县、庐阳区堂食服务。

“下午起”成为了关键词,引人注意的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细节和温度。

一方面,通告发布已经是夜间,对于可恢复堂食区域的商家来说,留足了食材采买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也给依据“采样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要微调恢复区域,留足了空间。

从时间到空间,换位思考、细节关爱在心间。

说到“堂食”,其实在疫情防控之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常提及。从暂停“堂食”到现如今的有序开放“堂食”,何时能够“堂食”,变成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对疫情缓解的重要判断信号。

堂食什么时候流行的(堂食是啥)(2)

说起“食堂”,大家并不陌生,是很多单位员工吃饭的地方。其实,不论是食堂,还是堂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食堂,最早见于晋代,曾记载:“入食堂食会,威仪齐肃,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钵无声。”是说午斋时,要注重礼仪,吃饭是要“止语、正身、端坐”。唐朝诗人柳宗元《新食堂记》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贞元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这里的“食堂”是指职员们吃饭的地方。

而把两个字反过来,“堂食”的相关记录有好几种说法。最早来自唐代赵璘所著的《因话录·征》:“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惟相揖而已… …又序行,至食堂门,揖侍御使。”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这样解释“堂食”:“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北宋《册府元龟》亦载:“唐朝定令式,南衙常参文武百僚,每日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堂食。”

堂食什么时候流行的(堂食是啥)(3)

“堂食”,在古代文献中,有时候也被称作“堂餐” “堂馔”,用现代汉语可表达相当于工作餐,是个名词。这一点,和现代汉语中的“堂食”的词性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内部相应语素义的差异。古语词“堂食”之“食”为名词性语素,指饭菜、膳食;现在的“堂食”之“食”为动词性语素,指进餐。特别之处在于,现在的“堂食”中,名词性语素“堂”修饰动词性语素“食”,表示动作行为“食”发生的处所,其词意模式为“在 堂(饮食店) 食(进餐)”。

在现代,长三角的吴方言中,有一个与“堂食”非常接近的常用词汇,叫“堂吃”。人们把吴方言中“堂吃”这一词语,借用到普通话中,而又出于别的原因,并没有完全把形态借过来,而是选择了启用古代汉语中的与“堂吃”类似的“堂食”。

“吃”与“食”,是同一个概念的古今不同表达,相对而言,“食”比“吃”要雅致一些,更适合以新闻语体和告示语体等书面语体为主的使用环境。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精于品鉴菜肴,常冠之于“美食家”的称呼,要是想随意一点说,常亲切说喜欢吃的人叫“好吃精”,就是这个有趣的原因。

“堂食”是啥?不管是雅致还是通俗,“堂食”的恢复,都能感受烟火气的回归。有人说,城市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有多少高楼,更在于每一条街巷的无穷魅力和烟火气息。人间烟火,是城市应有的温度和气度。

堂食什么时候流行的(堂食是啥)(4)

“堂食”是啥?美好的城市,一定是美美与共的。因为最美的市容,是百姓的笑容。温暖的城市记忆,是“堂食“带来的寻常百味,而这,也正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目的所在。

“堂食”是啥?堂食是有滋味的喜气,更是一座城市的底气。烟火气来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源于安心舒心的幸福感,来源于一座城市每一个细节处对人的尊重和爱。

“堂食”快乐,这份“烟火气”的快乐来之不易,要继续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护哦!

来源:908新媒体 急先锋工作室

转发 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