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秀文化旅游(广州打造10公里珠水丝路)

广州水秀文化旅游(广州打造10公里珠水丝路)(1)

广州水秀文化旅游(广州打造10公里珠水丝路)(2)

珠水丝路文化长廊一景。(效果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娟供图

大洋网讯 漫步历史城区,品味千年羊城。在沙面、西堤等区域相继完成品质化提升后,一条令人期待的历史文化步径正在显现。记者从规划部门获悉,今年将以“珠水丝路”历史文化步径“沙面—圣心大教堂”段为基础,将该路段东延至海心沙,重点打造长10公里、总面积约320公顷的珠水丝路文化长廊。

打造长10公里面积约320公顷的珠水丝路文化长廊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荔湾、越秀、海珠。这里集聚了广州96%的历史文化街区,70%的历史建筑,有丰富的“广州故事”和大量历史文化遗存,但许多散布在城中而识别度不高,未能充分展示。

历史城区未来将重点在慢行系统、街巷保护、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提升,以保育、连通、提升历史文化步径为目标,为历史城区建立一个更精致、更连贯、更广州的步行系统,彰显广州千年的文化魅力与时代足迹。定义重要的线性公共空间与步行路径,形成一张可以为市民和游客所认知记忆的广州历史城区特色步行地图。

按照“文化遗产阐释和展示”的要求,以老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本底,以“穿越上下两千年,追忆古今羊城事”为主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碎片化“文化散点”串联起来,策划西关寻踪路、“一盅两件”美食路、珠水丝路、红色文化等不同主题的9条历史文化步道,打造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优秀文化景点。

其中,2018年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重点打造“珠水丝路”历史文化步径“沙面—圣心大教堂”段,长约1.8公里,整合了丝路商贸、红色革命史迹、商业和市井生活等文化资源,共连接起3处国保、1处省保、8处市保、8处历史建筑,串联起海关、洋行、教堂、庙宇、会馆等多种类观赏元素,成为最能体现广州文化的段落。

目前,沙面的提升工作已经在进行,圣心大教堂周边1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也即将进行。

规划部门同时透露,今年还将结合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和“出新出彩”工作部署,将该路段东延至海心沙,重点打造长10公里、总面积约320公顷的珠水丝路文化长廊,以珠江为纽带挖掘珠江水系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小转弯半径设计、人行道拓宽、公共场所微改造等措施,提升百年西堤整体空间品质。通过加强历史街区成片保护和修缮,完善步行空间和骑行空间,注重街区特色风貌展示,丰富体验内容,提升城市街道活力。通过活化改造古城墙文化休憩环境的历史建筑,丰富古城墙环廊的文化体验。通过打造安业里、海幢寺片区复兴,实现业态升级和提升空间品质。

打通珠江两岸断点新建慢行桥

为优化提升珠江两岸核心段三十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以珠江水系为脉,按照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要求,构建云山珠水相望的景观视廊,彰显珠江文化魅力,打造“大美珠江”,塑造花城如诗、珠水如画的世界级滨水区,实现精品珠江三十公里大开放。

规划从公共空间、滨江街区、文化遗产、滨江形象、自然系统、道路可达性等八个方面开展专项设计,其中针对珠江两岸步行系统,提出珠江两岸贯通规划思路,提出“逐步实现珠江两岸三十公里连续贯通与开放”,主要任务一是打通断点,针对围蔽型断点,拆除围墙(栏),增设缓冲区,打开围蔽空间;针对河道阻隔断点,新建慢行桥,设置连续的骑行和步行路线,完善滨江慢行系统。二是景观改造,包括桥底空间改造、驳岸改造、绿化改造,增设活动场地,增设亲水平台,完善无障碍设施等。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