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

嘉庆八年(1803年)初,嘉庆皇帝很忙,刚刚平定了白莲教起义,恢复了“天下太平”。嘉庆帝欣喜若狂。他跑到太庙和陵寝,向先帝报捷和告慰;封赏功臣,抚恤死者,处理善后。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1)

忙了俩月,总算消停了。他决定给自己放七天假,到圆明园休养一段日子。闰二月二十日(1803年4月11日),嘉庆帝结束休假,返回紫禁城。

中午时分,他的车队进入了顺贞门。在顺贞门前,嘉庆帝必须下车换轿。因为宫里门户众多,几乎每个宫门都有门槛。车子过不去,只有坐轿。顺贞门皇帝走下马车,大臣们目睹天颜,自然是纷纷跪倒,磕头请安,山呼万岁。

忽然,从神武门西厢房后面闪过一个人影。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就手持短刀,一阵怪叫,冲过人群,朝皇帝的轿子而来。显然,刺客来了!皇帝出行,身边都有御前侍卫,就是贴身保镖。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2)

第一个回过味儿的侍卫名叫丹巴多尔济。他拦腰抱住刺客,想把对方摔倒。但还没等发力,就被刺客扎了三刀,倒在血泊之中。这两人虽然身手笨拙,表现窝囊,但毕竟拖住了刺客,使嘉庆帝有时间脱身。

侍卫们终于恢复“满血”,大展拳脚。很快,刺客就挨了一脚,飞出去老远,重重地摔在地上,口鼻流血,动弹不得。接着,便被众多侍卫死死地摁在地上,生擒活捉。

堂堂紫禁城,保卫如此森严,居然也能溜进刺客,而且差点要了我的命。想到这儿,嘉庆帝就气不打一处来,传旨由“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九卿科道严查此案。

皇帝震怒,大臣们也吓破了胆,磕头像捣蒜一样,纷纷领旨离去,赶紧照办。凶手招供刺客被带到了刑部大堂。大学士、军机大臣和刑部尚书连夜开审。按照朝廷的规矩,如果凶手拒绝招供,就得大刑伺候。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3)

不过,几个大臣一商量,决定不动大刑。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刺客在被擒之前挨了侍卫一脚,受了内伤。刑部的仵作鉴定后认为,这个伤比较重,倘若继续动刑,没准会要了刺客的命。

大臣们一听,面面相觑。万一真要是严刑逼供,在真相大白之前就把这位朝廷钦定的重犯弄死了,到了皇上面前谁都说不清。既然不能刑讯逼供,那靠什么让犯人开口呢?大臣们决定搞车轮战。

审案官员轮流值班,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续审讯,不让犯人睡觉,最后把犯人熬到精神崩溃,自然就会招供。这个做法很缺德,也很管用。刺客很快就招供了。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录的嘉庆朝上谕档里,详细记载了刺客的口供。

整理起来三个部分:一是个人身世。刺客名叫陈德,47岁,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跟父母到山东,辗转多地。父亲给官员家为奴,自己也在山东娶了老婆。后来,父亲死了,自己在山东混不下去了,就回到北京投靠堂姐。膝下俩儿子,老大陈禄儿,15岁;老二陈对儿,13岁。

二是作案过程。就在几天前,陈德看到街上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他估计皇上可能就要回宫了。他通过朋友关系,打听到皇上可能在二十日中午回宫。于是,算准日子,准备作案。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4)

二十日这天陈德怀揣短刀,带着大儿子陈禄儿进了紫禁城的东华门,从西夹道绕到神武门,藏在西厢房后面。等嘉庆帝的车驾一出现,停在顺贞门前时,他就拔刀冲出行刺,结果作案未遂,被摁倒在地。

去过故宫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从东华门到神武门,几乎相当于绕紫禁城半圈。一个厨子怎么可能轻松进入戒备森严的皇宫,又能大摇大摆地绕场半周,躲藏起来呢?

陈德的解释是,自己在内务府官员家做帮工,经常进出紫禁城送东西,熟悉宫里布局,知道如何应付守军盘查。大清早的,估计东华门守军大兵睡眼惺忪,既然看不出破绽,也就懒得搜身,放他们爷俩进去了。

三是作案动机。前年春天,陈德的老婆病故,只留下他自己。陈德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还得赡养卧病在床的岳母。对于一个收入微薄的临时工厨子来说,生活负担陡然加重。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5)

陈德终日心情不畅,借酒浇愁,酒后哭闹。东家怕陈德酒后惹事,干脆解雇了他。陈德一家原本住在东家的宅子里。既然工作都丢了,房子也住不成了。他走投无路,只好领着儿子,背着岳母,投奔堂姐家。

到了才知道,堂姐刚刚去世,全家人正在披麻戴孝办丧事。何况他家房子也很小,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陈德只好又去找朋友帮忙。总算是有好朋友愿意收留,将他一家暂时安置在东华门外小甜水井胡同的一处破旧宅院里。

可是,这只是“暂住”,并非长久之计。陈德还得去找工作,挣到银子,养活全家,等有财力了再出去租房子。可是,花了半个月,非但没找到活儿,反而为了换点钱买口粮,还把衣服送进了当铺。他终日借酒浇愁,还跟人吵架动刀子。

陈德确实觉得活着没劲,不想活了。但他似乎没有自杀的勇气,于是选择了行刺皇帝。陈德明知道,行刺皇上是大逆不道,肯定是死罪,可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原因有二:一是可以死得名扬天下,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二是可以死得痛快,要么被大内侍卫们乱刀砍死,要么被审案的官员拷打致死。

可是,他没想到,大内侍卫如此窝囊,关键时刻反应竟如此迟钝;审案官员如此谨慎,竟然对自己“文明执法”。就连“死得痛快”这样的“期待”,都没能兑现。最后,陈德一口咬定行刺是自己所为,没有同党,没人指使。案情讲到这里,似乎已经真相大白。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6)

审案大臣们都听懂了:升斗小民,生活艰难,走投无路,铤而走险。这份供词,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应当采信。于是,大臣们决定据此上报,赶紧交差。

嘉庆帝可把这份案卷交给王杰,让他发表看法。王杰拿明朝万历年间“梃击案”的张差举例,认为陈德行刺,很可能也是受人指使。

于是嘉庆帝把审案大臣臭骂一顿,下令深挖幕后主使,不惜大刑伺候!严刑逼供是皇上的严旨,军机大臣和刑部堂官肯定不敢怠慢。于是,陈德的两个儿子、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先前雇主全被抓了起来,隔离审讯。

可是,大家众口一词,都说不知道陈德有什么谋反的举动,也没见过跟什么闲人有来往。总之,大家都认为,陈德没有犯罪前科,是个良民。

刑部对陈德的审讯也升了级。文明执法没了,各种刑具摆在他面前。陈德坚称,行刺皇上,只是因为养不起一家老小,情急之下,自寻死路。这件事是自己一人所为,没人指使,也没有同党。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7)

“好小子,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打算说实话了!来人呀,大刑伺候!”大清朝的酷刑非常残忍的。总之,陈德疼得嗷嗷直叫,鲜血直流。或许陈德自己也觉得,如果不胡说八道点什么,恐怕过不去这关。

于是,他开始断断续续地瞎编了:他说,乾隆五十七年到嘉庆二年(1792-1797年),他在正阳门求了五次签,每次都是上上签。嘉庆二年到三年间(1797-1798年),他做过几次梦,梦见自己进了太子东宫、知府大堂,甚至穿上了黄龙袍,将来“必有朝廷福分”。

此次行刺皇上,就是打算“因祸得福”。审案的军机大臣们一听就知道,这些供述都是胡说八道。可是,看着被酷刑折磨得血肉模糊的陈德,倘若再审下去,真的要出人命了!

大刑也用了,证人也找了,参加审案的高官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陈德行刺纯粹是一人所为,动机是失业穷困、求签问卦、白日做梦、神经错乱,所以才干出这种事。因此,陈德行刺嘉庆帝,实属突发、孤立和偶然事件。然而,这样的审问结果,嘉庆帝能满意吗?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8)

嘉庆帝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可是,嘉庆帝的老师兼大学士朱珪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朱珪说,倘若继续审,陈德可能会在刑部大堂上被折磨死。如此一来,不但凶手得以逃脱,而且没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甚至会让全国百姓觉得皇上是个暴君,刻意隐瞒了什么。

陈德也可能死不了,但是被折磨疯,乱咬人。到时候案子无限扩大,搞得人人自危,国家就乱套了。所以,朱珪建议,采纳大臣们的审案结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嘉庆帝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闰二月二十四日(4月15日),也就是案发四天以后,嘉庆帝传旨,宣布陈德行刺案的处理结果:

第一,陈德按谋反罪凌迟处死,就是千刀万剐,而且要让他多受会儿罪。两个儿子未满16岁,免于死罪,发配黑龙江为奴。

第二,被牵连抓进监狱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先前雇主等人,无罪释放。

第三,对出手救驾的定亲王绵恩和两个“多尔济”,以及摁倒陈德的几个侍卫,要给予嘉奖。

第四,对当时在场的官员和侍卫们一顿臭骂,说他们平时没少吃朝廷俸禄,一遇到事儿就袖手旁观,还有什么用!紫禁城的守军官兵,有六十多人因失职问罪,或发配,或革职,或降级,或罚俸。

第五,发了一道罪己诏,说自己当皇帝八年,没招惹过谁。这事罪在陈德一人,不深究了。可是,社会风气江河日下,犯上作乱越来越多。做皇上的,担忧之余,只能自我反省,修身立德,勤政爱民。

大臣们一听案子要结了,当然喜形于色。这四天四夜,可把大伙折腾惨了,生怕陈德因为受刑不过而胡说八道,把什么人咬出来。

嘉庆皇帝被刺客杀(清朝嘉庆皇帝遇刺案)(9)

皇上圣旨一下,就有大臣为表忠心,说陈德的两个儿子也是“逆种”,不能留着。于是,嘉庆帝顺水推舟,下令破例,这两个小孩不用去黑龙江了,也押到菜市口处死。

由于年纪小,就不用千刀万剐和砍头了,改为绞刑。我想,这些大臣一定是幸灾乐祸过了头,才会出这么缺德的主意。殊不知,事情没有完,大清朝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