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由来已久(这些习俗的起源故事你都知道吗)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大小新闻客户端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端午节,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划龙舟、祭祀屈原……各类端午节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在胶东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兰玲,邀民俗专家一起,“盘点”端午民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习俗由来已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习俗由来已久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端午节,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划龙舟、祭祀屈原……各类端午节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在胶东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兰玲,邀民俗专家一起,“盘点”端午民俗。
说起源
“一般说来,端午源于古代的避‘恶日’,传说这一日恶疠病疫多泛滥,古代人有‘躲午’(躲五)的习俗,以祛病避邪。后来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是在五月初五这天自沉汨罗江,人们在这天纪念他,表达了对爱国诗人的敬仰怀念之情。”
兰玲告诉记者,因为端午是夏季第一个民俗节日,此时阳气最为旺盛,蚊虫渐多,容易滋生和传播疾病。所以,这个节日的许多民俗活动都与辟邪祛病、祈福求安有关。
说节俗
兰玲介绍,在胶东地区浴兰、插艾、剪纸都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
在乳山的端午习俗里,一直有用月季、蔷薇、藁木等带香气的花草及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蜡条皮等泡水洗脸的习俗,据说可以在夏天防蚊虫叮咬。栖霞等地则在端午当天日出之前往山野“抹露水”,寄托了“眼清目明”的美好愿望。
除此之外,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插艾蒿。兰玲告诉记者,其实这也是民俗中祈福求安的一种表达方法。除了插艾蒿外,有的地方还加插桃枝、“瞌睡草”(铃铛草)、麦穗和大蒜等,为的是祛病避邪与不瞌睡(有精神)。长岛人会在门上挂艾棵,艾棵需在过节前一天的黄昏后在黑暗中到山野中拔取,俗名“摸艾子”。
祈福孩子健康平安是端午节俗一个主要内容。人们会给孩子戴绣有剪五毒图案的肚兜,佩戴香包等佩饰,最常见的是在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系五色的丝线,等到端午后下第一场雨时,把五色线抛到水里随水流去,寓意着让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说文化
说起最具烟台地区特色的端午民俗,当属与烟台剪纸文化融合发展而来的端午节民俗剪纸。
五月初一,蓬莱、龙口、长岛等地称之为“小端午”,在大门门槛上贴一对用黄纸剪的牛。五月初五,称“大端午”,门窗上还要贴剪五毒剪纸或贴艾虎、葫芦、黄牛、桃、狮、鸡等剪纸。这些民俗意象在民间都是取驱灾避邪之意。
说饮食
“端午节,胶东地区饮食中的黄色黍米包粽子、鸡鸭鹅蛋中的蛋黄以及雄黄酒都是以黄颜色为主。”兰玲介绍,就像在春节家家户户喜欢以红色为主一样,端午节一般以黄色为主,民间认为黄色有祛病辟邪之意,同样表达了祈福求安的美好寓意。
端午节这天,山东几乎都吃粽子,包制粽子的叶子一般是竹叶或苇叶。但山东境内还用一种特殊的粽子叶材料,即槲栎树的叶子。槲栎树,民间俗称“桲椤叶”。桲椤叶的生长规律是“新芽不发旧芽不落”,因此在民间包含着家中香火代代不绝的寓意。过去,胶东一带因为糯米稀有昂贵,因此粽子大多是用大黄米(黍米)包制的,叫角黍。
在老一辈的习俗中,端午节还要吃鸡鸭鹅蛋。这些食物不仅增加营养,还能增强抵抗力,强身健体。兰玲告诉记者,以前农家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这些蛋类要从过完年就开始积攒,农家即使再困难,也要各式各样的都准备一些,节前馈赠亲朋、孝敬两边的老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也在这些习俗中得到了传扬和巩固。
过去在端午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人们认为雄黄酒可以祛病辟邪;小孩子不能喝酒,大人们通常会用手指蘸着酒在额头眉间点画一个“王”字以示象征,祈福平安。
现如今,端午节的继承和发展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对平安健康的祈福都在传统习俗中得以继承和保留,人们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辛勤的忙碌为平淡艰难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责任编辑:张洁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