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表现(袁崇焕达到人生巅峰后不到3年就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几百年来,对于他的事迹、死亡和评价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明帝国的柱石,是被崇祯皇帝冤杀的,崇祯皇帝杀他就是自毁长城;有人说他通敌叛国,死得一点都不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表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表现
袁崇焕,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几百年来,对于他的事迹、死亡和评价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明帝国的柱石,是被崇祯皇帝冤杀的,崇祯皇帝杀他就是自毁长城;有人说他通敌叛国,死得一点都不冤。
至于死得到底冤不冤,不知道。但是,死得非常惨,据说被割了三千多刀,京城百姓争相“食其肉”。
追溯他的死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警示和教训,需要身在职场的我们格外注意。
01 骄傲自满的人下场比较惨
袁崇焕性格本就张扬自负,从一件事就能看出来。天启二年,广宁被后金军攻陷,朝廷还在商议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就一个人到关外查阅地形,回来后给皇帝朱由校上言,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意思是“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镇守山海关”,可见其多么的自负。
经营辽东期间,先后打败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几乎成为了唯一可以与后金一较高低的人物,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这也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此后,他彻底飘了,在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他后,再也没有取得任何亮眼的成绩。
他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瞧不起领导、容不下同僚,一系列“作死”的行为终于让崇祯皇帝忍无可忍,下旨将其凌迟处死。
讲道理,在明末那个党同伐异、遇事推诿、昏暗腐败的朝廷里,袁崇焕是一个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也是个忠于朝廷、敢于任事的人。他的死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他自己“作死”就是其中重要一个因素。
警示和教训:那些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骄傲自满、不能容人,特别是在取得骄人的成就之后。且看关羽水淹七军后迅速败亡,贺若弼灭陈后被赐死,皆是如此。身在职场的我们,要警醒自己成绩都是暂时的,放下那虚无缥缈的“优越感”,时刻保持“空杯”状态,多看、多学别人的优点。否则,早晚会被孤立、被排斥,甚至被挤走。
02 欺骗领导的后果是无法承受的
袁崇焕第一个“作死”的行为,就是用“五年平辽”来欺骗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即位后,对袁崇焕委以重任,在平台召见他,他声称自己五年可以平辽。当同僚问起他平辽的策略时,他却说“聊慰上意”,就是为了安慰皇上,才这么说的。
这哪是安慰领导?这是赤裸裸地欺骗领导。要知道,当时后金已经崛起,军事势力如日中天,明帝国江河日下,关外防守捉襟见肘。靠着孙承宗打造的“关宁防线”,勉强守住辽东几座孤城而已。要想收复辽东,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慢慢积累力量、步步为营。
连袁崇焕自己也承认,他根本就没有可行的战略方向、具体措施和阶段目标,只是为了安慰皇帝,为了博取皇帝的信任、攫取更大的权力,随口说了句“五年平辽”。他之所以敢在这么重大严肃的事情上随意敷衍,是他觉得皇帝幼稚好欺,骨子里瞧不起皇帝。
最可怕的是,包括袁崇焕在内的朝臣都觉得“五年平辽”是句玩笑话,但是作为最终决策者的崇祯皇帝却相信了。袁崇焕要钱、要人、要权,崇祯皇帝统统满足,给予了极大的信任。
但是,这种信任是把“双刃剑”。袁崇焕放出大话还不到一年,皇太极就带兵杀到了北京城下,明帝国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才解了京城之围。你不是信誓旦旦地说“五年平辽”,现在都让敌人打到家门口了。当崇祯皇帝发现袁崇焕在“忽悠”自己的时候,就注定了袁崇焕悲剧的结局。当时,崇祯皇帝有多么信任他,现在就有多么仇恨他。
警示和教训一:在职场上,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要谨慎严肃对待,提前思考工作思路、目标的可行性和实施措施,而不是在向领导汇报时信口胡诌,胡说的结果就是给自己“挖坑”。
警示和教训二:在职场上,对领导要真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否则,造成的后果你是无法承受的。如果在小事上欺骗领导,会丧失领导对你的信任,如果在事关发展方向、战略决策的大事上欺骗领导,让领导作出错误决策,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03 擅作主张就是只会弄巧成拙
崇祯皇帝下达的“死刑判决书”上,列了袁崇焕的一条罪状“以谋款则斩帅”。什么意思呢?其实是两件事,袁崇焕擅自和后金议和,擅自杀了一品武官、皮岛总兵毛文龙。
当时,明帝国内忧外患,内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部后金虎视眈眈。从危害大小来看,农民起义属于“心腹大患”,而后金占领辽东则属于“肘腋之患”。站在上帝的视角,明帝国应当专心镇压农民起义,对后金先行安抚,而后“徐图之”。
选择和后金议和未必是错误。但是,这事关系到国家内政外交的大事,不应当由袁崇焕来决断、来施行,应当由崇祯皇帝“乾纲独断”。即便由袁崇焕来操作,他也应该事先请示崇祯皇帝并得到准许。
在未经准许的情况下,擅自与敌人议和,说严重点,就是投敌叛国。
还有,封建专制社会下,只有皇帝才享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怎能由下属“擅作威褔”呢?毛文龙纵有千般错、万宗罪,他毕竟是朝廷一品大员。袁崇焕虽有尚方宝剑在手,但要处理毛文龙,也必须得到崇祯皇帝的准许。更何况是处死呢?
袁崇焕又是在未经准许的情况下,矫诏杀了朝廷一品大员,这是对皇权极大的挑战,说他是造反都不为过。毛文龙被杀后,崇祯皇帝的第一反应是“大吃一惊”,迫于形势不得不安抚袁崇焕。
袁崇焕胆子太大了,啥事都敢干,无疑刺激了崇祯皇帝敏感的神经,也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警示和教训:在职场上,要牢记“屁股决定脑袋”,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权限和责任边界,做职责范围内的事。属于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权限,千万不能触碰,更不能擅自做主、擅自决定。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04 不顾大局终将害人害己
不得不再次提到毛文龙。他以皮岛为根据地(看过地图的都知道,此地刚好与明朝遥相呼应,对后金形成夹击之势),把一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扰”的游击战术运用地炉火纯青,只要后金对明朝采取军事行动,他就袭扰后金后方根据地,使得后金“首尾不能相顾”。所谓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毛文龙出了大力,厥功至伟。
后金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对他恨得牙痒痒,但是毫无办法。因为,皮岛与后金根据地之间有海峡相隔,后金又没有水军。
就是这样一位极具战略意义的人物,被袁崇焕以卑鄙的手段诱杀了。袁崇焕以阅兵的名义,来到皮岛,天天与毛文龙饮酒行乐,好言相慰,不断用“迷魂汤”麻醉毛文龙。等到时机成熟,出其不意就将其斩杀。
毛文龙被杀时,袁崇焕列明其十二大罪状,但都站不住脚。毛文龙的被杀,表面上是对袁崇焕“语多傲慢”,不服从调遣。更深一层,可能是他的存在,阻碍了袁崇焕与后金的媾和。
毛文龙被杀,产生了一系列恶果:一是后金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很快就带上全部主力杀到北京城下,这也是袁崇焕被杀的导火索;二是皮岛上群龙无首,先后发生多次兵变、内乱,这支武装的战斗力和战略价值大幅缩水;三是其手下的将领孔有德、尚可喜先后投降后金,并得到重用,后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这就是袁大督师干的好事。他完全不顾大局,为一己之私杀了对朝廷、对自己有价值的同僚,哪有国家柱石、封疆大吏的战略眼光和容人的胸襟?
警示和教训:在职场上,要明白一点,看不清大势和大局,再有能力也是白搭。如果再为了私利,蓄意破坏大局,那就是害人害己。因此,凡事都要从大局出发,眼光长远、胸襟开阔,把单位、团队的事业干好了,个人才能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