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难度(现在专家太难了)

来源:中新网

因为一句话,王广发陷入了舆论漩涡。如今,23 日在隔离病房里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电话专访时,王广发感叹:" 现在专家太难了,说得轻, ( 人们 ) 说你粉饰太平;说得重, ( 人们 ) 又说你危言耸听。"

专家难度(现在专家太难了)(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王广发。

王广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曾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前往武汉。1 月 10 日,他曾就新型冠状病毒发展情况接受中国官媒访问,当时他认为按病人病情及扩散情况,整体疫情 " 可防可控 "。

随着疫情扩大,王广发所说的 " 可防可控 " 在网络上受到了质疑。特别是 1 月 21 日,有媒体披露王广发本人 " 中招 ",被确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他的舆论质疑声浪迅速被推到最高点。

" 对战胜疫情,还是要有信心 "

在舆情最汹涌时,王广发正在接受隔离治疗。直到 22 日退烧后他才有机会上网。" 看了看微博,我很感动,认识的不认识的,很多人都在 ( 为我 ) 祈祷。" 王广发告诉记者,祝福鼓励的留言占了绝大部分。但是也有一些人质疑,包括一些香港媒体," 你不是说可防可控吗?自己得了,还可控吗?"" 你是国家级专家,都被感染了 "。

王广发随后在自己的微博上,解释了自己如何被感染的过程,以及疫情到底是否可防可控。王广发告诉记者,对于网友的质疑,他的心情还比较平静。大家求同存异,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专家难度(现在专家太难了)(2)

王广发说:" 专家和大众讲话是要传递信息,让公众有信心。我也提醒公众注意个人的防护,而有些人仅注意前面的表述,不注意我的全面表述。 ( 防疫抗疫 ) 政府和机构都有责任,但最后一道防线还是个人。"

王广发回忆,当时他去武汉时就觉得这次疫情不是太简单,当时疫情不是很明了,人传人情况到底如何,都不是很明确。对于一种新的疾病,认识确实有一个过程。

对于记者问及,如果再给他一次重新修正表述的机会,他是否仍坚持 " 可防可控 " 这个表述。王广发表示,他依然认为此次疫情 " 可防可控 ",只是有所升级。社会为此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包括亲情、人情、健康和经济。关键是我们要因地施策。

" 现在武汉控制人口进出,这个非常好。武汉问题解决,其他地方压力、传入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措施到了,就是可防可控,只不过看我们的代价是多少。" 王广发说:" 老百姓理解‘可防可控’好像都是很轻松的事。其实,流感也是可防可控,但是每年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很多,这样就能说流感不可防不可控吗?"

对于目前民众存在一定程度对疫情的恐慌,王广发表示,我建议大家不要恐慌,这徒劳无益,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可以放宽心,找没人地方多待会儿,呼吸新鲜空气,也不会感染疾病,身心也愉悦,有何不可?

王广发说,大家恐慌可能因为报道出来的患病人数还是很多,对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目前疫情仍是可防可控,政府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目前把武汉 " 控制起来 " 的策略是正确的,这样全国其他地方压力也小了很多。对战胜这次疫情,我们还是应该有信心。

专家难度(现在专家太难了)(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王广发。

" 我是怎么被感染的?"

作为呼吸和危重症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本人染上病毒最受质疑。王广发回忆,当时他们去的是几个发热门诊,普遍比较拥挤,条件很差,空间狭小。防护眼罩不是常规配备,而这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感染途径。

王广发在微博中详细复盘了自己在武汉的轨迹和细节。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两个节点。

一是到武汉第二天去医院的 ICU 看重症病人,正好赶上插管。我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但都是全副武装,戴着防溅屏,感染的可能极小。

另一个节点是在回京前两天去了几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和临时隔离病房,有的医院的发热门诊比较拥挤,里面很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当然他们也高度戒备,都是戴 N95 口罩进入。

他认为在发热门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当时没有配备防护眼罩。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王广发回京后出现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很轻。2-3 个小时后出现了卡他症状和发热。但经抗流感治疗无效,发热时断时续,最后做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说明他的结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结膜首发。因此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

" 当时我的眼睛有症状,像结膜炎的症状,有异物感和充血。" 王广发告诉记者:" 我感染唯一的可能是没有戴防护眼罩,因为发热门诊并不常规配备。"

王广发的微博一出,一些地方市场上的护目镜迅速脱销。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发了一条微博澄清:" 我写的重点是告诉一线的临床医生注意眼睛的防护,不是普通人大街遛弯也需要。"

记者问及一般的近视眼镜和墨镜是否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王广发表示,的确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当时与他一同进入病房的其他专家戴着近视眼镜。不过他再次强调,在正常环境中,普通人并不太需要特别专业的医用眼镜。

" 一种抗艾滋病病毒的药对我很有效 "

在记者长达 50 分钟的采访中,王广发除了偶尔有咳嗽,听不出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采访期间,他的主治医生在门外与他打招呼,王广发脱口而出:"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

王广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位医生建议他用了一种名为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 " 的药物,这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这种药物就他的个例来说是有效的,但目前还不清楚对其他病患是否有效,需要后续观察。此前,钟南山院士曾经表示,目前这种新型肺炎暂无特效药。

王广发表示,很多病人一般需要一周多到两周,病情才能逐渐控制和好转。而他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体温就降下来了。体温正常三天之后他还要经历两次检测,如果都是阴性,才能出院。最乐观估计也要 5 天以后出院。

专家难度(现在专家太难了)(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