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借树开花”的小说。

它的主线故事灵感来自于《水浒传》中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

潘金莲背着丈夫武大郎与西门庆偷情,被发现后,她毒杀了武大郎。

幻想与西门庆双宿双栖时,武大郎的弟弟武松赶了回来。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武松在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又在哥哥灵位前手刃潘金莲。

《金瓶梅》在此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

西门庆不是死于武松之手,而是死于纵欲过度;潘金莲确实被武松所杀,但并不是死于武大灵位前,而是死于她与武松的洞房内。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1)

两个故事都沾染了鲜血。

但不同的是,《水浒传》是一部宣扬英雄主义的小说。

而《金瓶梅》是立足现实的风俗小说。

所以,《水浒传》中的杀人场面,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但是,《金瓶梅》中出现杀人场面,会让人不寒而栗,心惊胆战。

年少时,看武松杀嫂觉得大快人心:这样的坏女人就是死有余辜。

但是,时隔多年后,再读《金瓶梅》发现武松才是这场事故中罪魁祸首。

他在书中的种种表现,读完会让人产生一种恶鬼夜行的不适感。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2)

《金瓶梅》第一回回目:

西门庆热结十弟兄,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西门庆是热络地跟当地九个帮闲结为兄弟。武大和武二这对亲兄弟应该是极热的,却是“冷遇”。

从后面武松杀了潘金莲为兄报仇,看上去武松是一个极重视兄弟情意的人。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书上写武松在打死老虎立功之后,在清河县做了都头。

这时候,他应该第一时间去找他的哥哥武大。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他和武大相遇在街头,是武大先认出了自己的兄弟。

“不想这日撞见自己嫡亲兄弟。”

武松景阳冈打死老虎,这件事在景阳冈传得沸沸扬扬。

武大也知道是武松所为,却并不热心去找他。

武松既已在清河县做都头,也没有主动去找哥哥武大。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在看兄弟相逢之后,潘金莲对这个半路出现的小叔子极有好感。

而写到武松见到金莲后的反应,很有意思:

“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3)

金莲的妖娆是落入武松的眼里了,此时的金莲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不止是嫂嫂。

一个青春貌美,一个高大强壮,放在任何一个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是良配。

可是,这两人之间隔着伦理这层厚障壁,注定是一段孽缘。

与金莲的第一次见面,武松是低着头;金莲陪武松吃酒,武松仍是低着头;金莲拿话来撩拨,武松还是低头。

这里的低头与后文写西门庆与金莲见面时,金莲的低头相映成趣。

金莲何以那么有自信武松会受到她的诱惑呢?

武松的低头,是一个方面。

我们再来看看武松其他时候的表现。

邀请武松来家里住,不是武大提出,反而是潘金莲热情张罗着。

武大对武松搬来,态度显得很暧昧。

武松呢,这时并没有拒绝,而是一口就答应下来。

金莲满口是“我两口子”,而武松的回答是“承嫂嫂厚意”,将武大丢在一边。

并且,武松要在当晚就要搬来,心也太急了些。

金莲欢喜不能自恃,脱口而出:

“奴在这里等候着呢。”

金莲固然是一个情欲旺盛的女人。

纵然对武大有万般不满,但她并没有做出出格的事。

武松的暧昧,让她充满了幻想和期待。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4)

就连绣像本的点评者直言不讳:“吾正怪其不近人情。”

武松一把推倒金莲,冷面拒绝了她。

他维护了伦理上的人情,在情欲上又极不近人情。

作者也直白地表露了对武松的态度:

“武松是个硬心的直汉。”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5)

《金瓶梅》是一本写情欲的书,写世俗生活的书,也是一本写死亡的书。

武松出场后,武大死了,李皂隶死了,王婆死了,潘金莲死了。

人人都说西门庆是一个坏人,武松是一个真英雄。

可是,这个英雄的名号,是由一个个人命堆砌而成。

西门庆和潘金莲都有真实欲望和热腾腾的生命意识,相较之下,武松则显得一个冷面冷血得多。

害死武大的,是西门庆,是王婆,是金莲,何尝又不是武松?

武松是武大的送死之人。

他不愿做伤风败俗的事,所以武大死了,李皂隶死了,王婆死了,金莲死了。

武大死后,他去找西门庆算账。

西门庆和李皂隶在狮子楼吃酒。

西门庆得知武松要来找他拼命,吓得从后门溜走了。

武松没找到西门庆,就拿李皂隶出气。

其实这件事与李皂隶毫无干系,可是你看武松是怎么做的?

“武二听了,就趁势用双手将他撮起来,隔着楼窗儿往外只一丢,扑通一声,倒撞落在当街心里------见他跌得半死,直挺挺在地下,还把眼动,气不过,兜裆又是两脚,早已哀哉断气身亡。”

对待仇人毫不手软,对待无关者同样冷酷无情。

武松的冷血,看得让人脊背发凉。

武大说自己的弟弟是一个很老实的人。

在老实人眼里,什么样的人都是老实。

武松哪里是老实,他游走江湖,早已把心肠练得如铁石一般。

金莲被吴月娘赶出了西门府后,就住在王婆家里等着再寻人家。

这时,武松回来了,向王婆表示要娶金莲。

王婆贪图武松给的丰厚的中介费,金莲则一点都没有怀疑这是一个圈套。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6)

竟然还没等王婆开口,就急着从房里出来答应。

金莲的着急,正是爱武松的表现。

武松是金莲第一个爱上的男人。

在爱情面前,再聪明的人都是糊涂的。

金莲是一个聪明狡黠的女人,她难道没有想到武松是为了向她复仇吗?

可是,她竟然一点也不怀疑,王婆这个老油条也没有疑心过。

武松将金莲、王婆骗到家里,足见这人阴险恶毒。

再看他杀金莲的惨烈过程,更是充满了性与暴力。

“剥净”了衣服的金莲,被剜出心脏,充斥着血腥的洞房,无不扩大了性暴力的张力。

田晓菲说过:

“性与死亡本来就是一对有着千丝万缕的概念。”

在《金瓶梅》中,武大与前妻有一个女儿——迎儿。

武松在杀死金莲之后,对待这个唯一的亲人怎样呢?

当时,迎儿也在家里,她吓得魂飞魄散,口里直说:

“叔叔,我害怕。”

武松反映则是:

“孩儿,我顾不得你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带出来的银子又包裹着带走了,没有留给侄女一毛钱。

迎儿还是在邻居的资助下,才得以保命苟且活了下去。

武松对武大的情,对应却是,对侄女的无情。

如果说他尊重人伦,故而不愿与金莲偷情,但是他不管哥哥的血脉,何尝又顾念一点人伦之情呢?

所以,与其说他杀金莲是为了给武大报仇,还不如说他纯粹是为了泄愤。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7)

少时,读武松的故事,直觉得他真是一条好汉。

徒手打死老虎,血溅鸳鸯楼,在墙壁上蘸血写下: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何等威风,如此大快人心。

现在想来,如果生活中真有武松这样的人,真有点恐怖。

他没有悲悯之心,没有畏惧之心。

视人命为草芥,无论是有仇的有怨的,还是毫无关系的,通通杀掉。

杀得兴起,杀得眼红,只为自己痛快。

别人的喜怒,一概与自己无关。

这样人,实在危险。

(时隔多年再读金瓶梅)(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