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的教育机会(海韵教育从度量走向量感)

多维度的教育机会(海韵教育从度量走向量感)(1)

  新课标中为什么要强调量感,有一种观点就是度量的发展。虽然小学数学教材中一直都有相关度量内容,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度量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技能训练,而非真正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对每一个度量单位的教学,单位间进率,以及相关实际测量我们更多的是当成一种严格的技能训练,如单位间进率运算,会强调让学生背诵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当成一道道算术题来练习直至确保正确,再如测量,我们会更关注的是相关测量步骤、要求,然后不断重复练习直至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止。这样的教学,要不要,当然需要,但是如何过于强调技能化的训练就会影响学生对量的感知能力,就会把知识当成技能,很难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是对五年级一个班50名学生进行的一组有关度量知识的检测:

  3小时=(  )分;5米=(  )厘米;3吨=(  )千克

  学校运动场面积大约是3000(  );洪泽湖面积2069(  )

  检测结果如下:上面一组3题,3小时=(  )分正确47人,错误3人,一人完全不会,两个写出错误分数形式,受本学期新学知识干扰;5米=(  )厘米正确也是47人,错误3人,错误情况与第一题完全相同;而3吨=(  )千克有46人正确,错误4人,错误原因有两人不细致多写一个0写成3吨=30000千克,一人完全不会,另一人进率出错,总体而言,这三题的正确率较高,出错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基础都特别弱。

  下面一组2题则完全相反,第一题学校运动场面积大约是3000(  ),本题正确24人,错误26人,学生经验有,经常去那玩,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正确,所填单位有6人是平方千米,还有7人是平方分米,12人填的是米或千米,1人未完成;第二题洪泽湖面积2069(  ),本题正确率也不高,正确12人,错误38人,其中填公顷的有16人,平方米的12人,平方分米的4人,另有5人填千米或米,1人未填。

  分析如此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度量中单位换算一类的问题掌握较好,正确率较高,而对于后一组填单位正确率比较低。为什么呈现这样的情况,分析如下:第一组属于单位换算,对学生量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学生记住单位间进率,能够正确运算即可,这里的运算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即便如此仍有少数学生的学习力低下,计算出错)可见这种属于技术性的训练学生容易掌握,但掌握不表示学生对量的理解度,学生很有可能对相关度量单位毫无感觉,并不理解,但任记忆也能做正确。而后一组题则说明了学生量感的缺失。

  第一题学校运动场面积,这个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的正确率并不高,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填写正确,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五年级才学的内容,学生对公顷的理解是基于学校的面积、旁边中学操场面积的观察基础之上获得的,但真正填写时有平方米、平方千米甚至平方分米,说明什么?这些学生虽然知道应该填写面积单位,也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但是对于这些单位的表象认识不深,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相关单位的理解并通过比较判断应该用什么单位合适——不能灵活运用度量单位进行比较,不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说明学生对度量的把握仍然停留在技能层面,理解度并不够,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填长度单位表明他们对不同度量单位的适用点并不能掌握,只会算不会用。

  第二题第二题洪泽湖面积2069(  ),本题正确率更低,分析原因在于:其一是学生对这个湖并不理解,没有多少直接经验,学生基本没有去过,不像前一个宋夹城学生有直接游玩经验,本题他们可能有的只是间接经验,如知道洪泽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知道洪泽湖比邵伯湖大得多,还知道邵伯湖比瘦西湖大很多——这两个湖绝大多数学生都曾见过,有一定经验,但是他们并不能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所以错误极多,出现了平方米甚至平方分米。

  由此可见:即便是现在学生的量感仍然不够,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运算?他们对相关度量单位的理解只是知道,只能凭借记忆来完成相关练习,他们对不同度量单位的理解度不够,也不能灵活运用不同量进行比较,不能通过比较来选择合适的量,他们对度量的学习仍然限于单纯的运算中,需要进一步深度理解,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通过比较、分析、迁移等方式灵活运用量来量,这就是量感的缺失。是以有效的教学必须从技能性度量走向以观察、比较、分析为中心的量感,需要强化学生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度理解度量的意义,能给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逐步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