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

| 77

“我在备采里边说了一句话,他们可能也剪掉了,你这可以写上。”对李诚儒的采访像是聊天,他说话时没什么禁忌,有时话都说出口了,他才嘱咐记者一句,“这别写。”

但是这一句话,他刻意强调,可以写上。

“李诚儒老师在备采当中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这个栏目叫《演员请就位》,不叫《演员跟我走》。但是好像在栏目播出的时候也被剪掉了。”

“很多实话都被剪掉,李诚儒老师很不高兴。”他半开玩笑地说着,模样轻松又认真。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1)

起因是《演员请就位2》,李诚儒靠着犀利、真诚、不说假话的点评又出圈了一把。在节目中,他和郭敬明针锋相对,“我不喜欢翻手为雨覆手为云的各种作法”“小小的年纪要懂得尊重人”等金句一出,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大有“出了口气”的意思。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2)

这不是李诚儒第一回凭借犀利点评出圈了。早在去年,他的“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三连,就曾引起过一阵热议。这一金句同样出自《演员请就位》。

结果时隔一年,大家发现,这个节目到了第二季,赛制变了,规则改了,嘉宾换了,S级、A级、B级评得演员措手不及。只有李诚儒,还牢牢地坐在那儿,在很多人都不认可的评级规则的限制下,试图守着这个节目里最应该被重视的公正和公平。

李诚儒还是那个要“仗义执言,敢说一些正的东西”的李诚儒。

01

第一期节目播出以后,李诚儒身边的朋友分成了两拨。一拨人劝他说话还是得注点儿意,“现在这网络暴力很厉害,你可留神,别回头出门再挨一板儿砖。”还有一拨人觉得,“你都六十多了,你怕什么的?你再不说实话,别人谁还说?”

李诚儒无疑倾向于后一拨人的意见。他在节目的备采当中打过一个比方,现在的他就好像童话故事“小马过河”里的小马。面前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松鼠跟他说,“别过河,水太深。”老牛跟他说,“你过吧,水很浅,没事儿。”

到底是过还是不过?李诚儒只知道,如果听松鼠的,“说话注点儿意”,那他就真不会说了。

“我也挺佩服那些虚伪地夸的,明明(演得)不灵还夸,甚至还要给卡,真是看不过去。所以你看我(在节目里)说,这回我必须得说了,不行,受不了了。”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3)

李诚儒学不会委婉。不是没有人跟他建议过,“你能不能再委婉一点”,他也想过尝试尝试,委婉一点,“先夸五句,然后批评三句。”但他实在装不出来。他一装,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假了。

而且,李诚儒觉得,比起一味夸奖,指出演员的不足才更重要。如果指出得非常准确,对他们今后的表演能有帮助,“那多好。”毕竟,谁来到《演员请就位2》的舞台,都不是奔着被夸来的。

《演员请就位》应该能让大家得到一些收益,而收益绝对不是夸。现在怎么形成一个风气就是,我要想批评你两句,前边儿得有八句的帽,来让你能接受,这是干嘛?”李诚儒不这样。好就是好,好是显而易见的。

他说起去年李冰冰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里表演的《图雅的婚事》,那是他觉得很不错的作品,大到李冰冰学的半生不生的蒙古女人说话的腔调,小到原样搬到舞台上的道具水壶,都说明了她的用心。对这样的演员,李诚儒毫不吝啬他的夸奖。

他看重规则。尤其在表演竞赛环节里面,规则就更加重要。“你就是在职场当中,你也不能说我把业绩最差的给提升为部门经理,那业绩好的人家干吗?你这个企业就不行了。”在他看来,《演员请就位2》就存在着这个问题。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4)

在采访过程当中,李诚儒跟节目里一样快人快语,甚至因为少了剪辑的“把关”,他的一些观点输出还要更直白些。无论节目内外,他似乎都不担心会因此而得罪谁。

引爆舆论后,不少人刨他曾经的经商史,刨他当时挣了多么巨额的第一桶金,试图证明他是见过了太多红尘世事,才能做到无所畏惧,不把所谓人情放在心上。

但在李诚儒眼里,再辉煌的往事都构不成原因,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他本身“嫉恶如仇”的性格。打小生活在紫禁城边儿上,北京爷的“病”长在骨子里,他一直是这样过来的。

还有就是,面对现在影视圈的很多不良现象,他也确实愤慨。“再不说,真的没人敢说。”

02

流量最盛行的那几年,用李诚儒的话说,他们这样的演员都“懵了”

有的演员,来剧组的时候后面跟着几辆车,现场还有厨师搭着棚子给做饭。准备参加高考了,剧组还得停两个月等着。

李诚儒真晕了。“这种事没有过的,好莱坞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坚决不可能的,怎么会是这样了呢?”

就是因为想不明白,他犟,无论赶上多艰难的环境,他也不跟剧组要房车,他就要看看,那些房车里的人能不能坐得住。

“结果人家根本就不理你,活该,地面温度60度了,你在太阳底下晒着,人家照样房车那歇着。”有人甚至让替身在现场走戏,等到马上开始拍了,替身走了自己再来。“这种事你有什么辙?对不对?制片方惯的,投资方惯的。”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5)

那些被挤压了生存空间的演员,一点儿辙都没有,“哀声遍野,怨声载道。”

虽然现在,流量盛行的风气似有过去,“好演员的春天”也被反复提起。有不少演员说过,日子没有前几年那么难过了。但李诚儒依然觉得,影视圈的环境、选演员的标准都没变,还是流量优先。

“包括栏目也是,某些人他根本没有作品,怎么就参加了这个栏目,而且在四十位之内?很多演员想在这四十位之内是进不去的。”而节目给出的评级标准,在他看来也不合理,压根就不应该这样。

“应该在全国的演员当中,选择有一些表演基础的,或者有一些成绩的,给他们这次机会,希望他们能够更迸发出一些火花,而不能是一个影视作品都没有的。”

“没有作品”是李诚儒采访时的高频词,听得出他的耿耿于怀。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6)

李诚儒今年六十多岁,在国内,50岁往上的演员很少受到关注,也少有男主角的角色青睐。按理来说,30岁之前的男人,有很多成绩的不多,男人越成熟,经历越丰富,才能越有故事。有了故事之后,才能成为故事。

“现在反过来了,你就不用再说演技的问题了,环境上它就本末倒置。

50岁左右的演员的苦恼在于,终于熬到他们能展现的时候,这些年全是“小鲜肉”了,没他们的事儿。“包括仙侠剧,包括宫斗戏,胡编乱造的、科幻的、神话的,全来了。”

李诚儒在横店认识几个演员,四五十岁,跟他说起他们拍的一个古装仙侠剧。两个“瘦弱得不能再瘦弱”的演员,一个穿一身绿纱,一个穿一身白纱,离着三四十米,各自挥剑。“你一挥剑,我这就不得了,我这一挥剑,你那不得了。”一点没有武林高手的样子。

“您都不知道可笑到什么程度。”他们说。

03

“所以我们在找演员自己的问题之前,其实还是大环境首先要有改变。”

“对,大环境一定要改变,一定要尊重一些历史。比如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始,有多少为国捐躯的忠仁义士,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什么不写呢?”所以李诚儒选择仗义执言,他不奢望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什么,只希望能起到一些呼唤作用,“呼唤正义。”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7)

李诚儒看待演员的标准极高,现在的年轻演员们,少有人能达到他的标准。他自小跟人艺最好的演员学习表演和台词,四个小时可能只能练上一句,一周上一节课,一练就是十年。而且老师要求严格,下礼拜如果还是原样,“以后就永远不要再来了。”

所以李诚儒有底气,在节目中质疑其他人的台词功底。他对别人严格,对自己的要求只会更高。

“他们压根就没下过功夫。首先读过那么多书没有?认认真真地练过功没有?现在能把写在本上的词给你念出来就不错,很多连念出来他都吃力,甚至都要后期让别人给配音。现在没有一个评判是非的标准。”

很多人说演员“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赋”,反之亦然。李诚儒觉得缺一不可。他曾经听前辈赵丹说过,演员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天赋,你要具备一个做演员的天赋。第二勤奋,你光有天赋还不行,你还得自己练习。第三是机会。”

演员都有天赋,他们“一定都是俊男美女”,这是天生优势。可是天赋应该包含的是两个内容,除了外表,还有内涵。外表是父母给的,内涵是修出来的。

“多读书、有文化,你才能理解作品。这一句台词里边可能有三个意思,甚至有五个意思,能不能通过一句台词念出这五个意思?他理解不了,那就等于他不具备天赋。”天赋是两个层面的,一是内在,一是外在。

但现在的很多演员,只看机会和外在天赋,内涵和勤奋变得不重要了。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8)

李诚儒一直勤奋且自省。他演《重案六组》里的大曾一炮而红,这部剧也播了二十多年。但是他在塑造别的角色的时候,要求自己不能有大曾的任何影子。

“比如说我演《龙须沟》里的程疯子,那就是一个旧社会天桥的老艺人,第一你必须得能唱单弦,第二你说话的腔调和发声的位置一定要变化。”

“大曾是,‘查!尤其查那些城乡结合部!’”李诚儒模仿起大曾的台词,声音干脆利落,跟二十年前电视里的别无二致。

“程疯子不是这样。”他又换了一种腔调,“查,您哪儿查去,我跟您说那不能够,诸葛亮他压根没有拉三轮的街坊。”程疯子的劲儿一下上来,丝毫不见刚才大曾的影子。

“这是演员所具备的能力,有些演员不具备,压根就不是好演员,只是一个偶然的成功。有的演员一辈子吃一部戏,演别的全那样。所以演员要不断地学习,演员要是杂货铺,包括花鸟虫鱼、琴棋书画,都要学习。

李诚儒真是个严格的老师(专访李诚儒很多实话被剪掉)(9)

李诚儒的小院是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节目播出的这段时间,他接受了不少采访,这座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隐隐于市”的小院,被很多家媒体拜访过。

记者在采访前参观过院里,聊天的时候调侃道,有这样一个院子,谁也不会去管外面的风风雨雨。李诚儒听了,笑着反问我们,“那就说有这院子,住这么舒服了,他还跑到外边去给自己惹事儿去,这老头。会有这想法吗?”言语间尽是亲切。

在采访的最后,李诚儒提起故人给自己的评论,觉得还是准确,也十分适合作结。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这个人,一辈子给自己挖坑,挖完坑还敢跳。跳完之后自己爬上来,他不吸取教训,掸掸土,回头还跟人说,看见没有?我上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