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造型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造型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1)

英国的儿童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剧照。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中国鼎鼎大名,《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他作品中名声最响的一部。

8月5日-6日,来自英国的儿童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演出三场。

在安徒生的笔触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悲伤到让人扼腕:荒凉清冷的大街上,有一个小女孩在沿街叫卖火柴,雪越下越大,天渐渐黑下来,小女孩走了一天,却连一根火柴都没卖出去,圣诞节前夜的大雪里,小女孩终于点起了火柴,火柴燃尽时,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编舞家阿瑟·皮塔让小女孩有了更鲜明的个性,她有了与点灯人玩耍的快乐时光,受欺负时也懂得了反击。皮塔巧妙运用舞蹈、歌唱,配以精致的舞台、眼花缭乱的机关道具,略带夸张的妆发,转换了原作的沉重调性。原本哀伤的故事,也被他安上了一个更温暖的结局——小女孩死后,与奶奶的灵魂相遇,两人来到月球,用火柴点亮了天上的繁星和宇宙。

卖火柴的小女孩造型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2)

皮塔说,他的灵感来自纪录片里从外太空看地球的那一幕,“逝者的灵魂和精神都会去某个地方,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他们去了哪里。”

和很多儿童剧不同,《卖火柴的小女孩》探讨了死亡、霸凌等观众平时不太愿意触碰的话题。

问世5年来,这部舞剧曾走访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演至英格兰的伊普斯威奇时,还为一群走到生命末期的儿童安排了一次特别演出。

医院一开始担心这个故事对病童来说太沉重,但舞团觉得这是友善的作品,适合孩子们看。演出后,舞团收到了不少意见回馈,其中一位女孩原本对自己来日无多感到愤怒,却在看完演出后,理解了自己会去“某个地方”(或许是月亮上),而她也不会再承受病痛了。她的父母甚至发现她学会了舞蹈中的某个动作,并且会重复着做。

卖火柴的小女孩造型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3)

《卖火柴的小女孩》诞生在丹麦,同名舞剧首演于英国,有意思的是,皮塔却坚持让舞剧里的角色说意大利语。

然而,台上5位演员,只有一位是纯正的意大利人,其他人要么是英国人,要么是讲英语的混血。意大利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异于外语。

艺术总监瓦伦媞娜·格尔菲亚回忆,编舞皮塔是葡萄牙人,六七年动手创作时,他就在想哪个国家能把圣诞节做得如此奢华?想来想去,唯有意大利最贴近。因而,他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意大利,首演的第一拨演员有一半是意大利人,他鼓励他们尽量说意大利语。

“皮塔希望用意大利语创造一种音韵和情境,观众不需要听懂意大利语,也可以了解整个故事。”

制作人马修·琼斯解释,对皮塔来说,剧场是一个集语言、音乐、服装、舞美、灯光等元素于一体的整体,然而现代人太过依赖语言,所有东西都习惯用文本去解读,“我们在英国创作,英语就像一种普世性的语言,但意大利语不是每个人都懂,我们希望观众进剧场更能感受一种氛围,你不需要逐字逐句了解语言,就可以了解故事的走向和情感脉络。”

卖火柴的小女孩造型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4)

在他看来,正因为使用了小众的意大利语,《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而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而不用拘泥于英语系观众。

服装设计上,这部舞剧也参考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意大利服装风貌,绚丽、夸张、奢华,和小女孩贫穷、朴素的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值得一提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欺凌小女孩的富家女,均由成人演员扮演。平时,二人总是互相交换着扮演对方的角色。娇小的身材,童稚的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都让人由衷相信,她们就是稚气未脱的小女孩。

成人如何才能揣摩好小孩的心理?

科里·克莱尔·安娜德说,只要戴上小女孩的帽子,穿上小女孩的衣服,她很快就能进入那个角色。菲斯·普莱登加斯特则说,“我会试着回忆自己还是小女孩,收到礼物时的兴奋和开心,回想那种童真的心境。”

谈及此,制作人马修认为,最能打动孩子的舞台剧,“是孩子们能把自己投射在舞台上,在台上看到童真的灵魂,而不是大人(演员)在装纯、装天真。”

除了童真,“有趣”也是马修眼里至关重要的一点,“不是降低智商的有趣,说教性的有趣,而是真正的有趣。”

瓦伦媞娜则认为,要打动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魔幻”元素,这种魔幻可以理解为魔法、魔力或者神奇。

卖火柴的小女孩造型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5)

另外,演员本身也要享受舞台。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每个演员都要扮演三四个角色,他们不仅要在后台快速抢装,还要在盛夏里穿上厚重的冬装,即便有空调也耐不住闷热,演出条件艰巨且严谨。然而,不管去哪巡演,不管工作有多忙,他们都愿意放下手边的一切来演这部剧,“他们在台上很开心、很享受,也会把这种有趣和开心投射给观众。”

现如今,繁华的城市街头已经难觅卖火柴的小女孩,然而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和应酬,很多孩子还是深陷在无人陪伴的寂寞里。

演出前,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SiTV)特联合舞团,向6位缺少陪伴的中国小朋友赠送了演出门票,希望家长们能放下成人世界钢筋水泥的冷酷,拥抱那个长期被自己忽略的小家伙,看一场暖心的儿童舞蹈剧。

在家长的陪伴下,小朋友们见证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音乐是如何诞生的:一位打击乐手操控着7件乐器为现场伴奏,其中一件特雷明,会根据手和乐器的距离发出不同的声音,被很多科幻电影用来制造科幻音效,而另一件手摇的音乐盒,则用悦耳的声音诉说着古老又神奇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