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英雄传说战争(银河英雄传说帝国要塞介绍)
目前银河英雄传说全新命题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季,到了银河帝国动用秃鹰之城对付杨威利占领的伊谢尔伦要塞阶段。在这种故事背景下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帝国所建造的宇宙要塞。
伊谢尔伦要塞:
伊谢尔伦要塞是帝国曾经建造过的规模最大,设施最为齐备的宇宙要塞,它扼守着帝国与同盟星域之间唯二的安全通道之一:伊谢尔伦走廊。在不经伊谢尔伦要塞允许的情况下,任何舰船都不可能完整地去到走廊的另一端。伊谢尔伦要塞是银河帝国军于宇宙历763年(帝国历454年),时任皇帝奥特佛利特五世命重臣谢巴斯迪安·冯·留狄利兹伯爵建造。而这一提案的提出者为达贡会战当时的帝国皇族,史提凡·冯·巴菲多巴非鲁侯爵。经历了提案中止、建造预算超标等困难,于宇宙历767年(帝国历458年)要塞整体建造完成。谢巴斯迪安·冯·留狄利兹伯爵为担负费用超过预算的责任而引咎自杀。
自此,帝国军不仅拥有了一个难攻不破的防御据点,更确保了在日后发兵攻击同盟军星域时舰队能有一个完美的前进基地。
新版形象:
建筑构造:
作为一个直径60公里,自重60兆吨的宇宙战斗站,伊谢尔伦要塞首先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坚不可摧:光是要塞表面覆盖着的厚厚的流体金属层就颇让人有种无处着手的感觉:在静止状态下,流体金属层的表面光滑如镜,舰船发射的光束打上去只有被四下弹开的份,即使是换用实弹武器对其进行攻击效果恐怕也同样理想不到哪里去:流体金属层的厚度足以抵消当前所有实体弹药的穿透力,而弹丸的攻击只要不能一击穿透流体金属层的防御,它在流体金属层上就只是徒劳地击出一道很快就会平息的波澜而已。这还只是要塞的第一道防壁。
即使流体金属层在某种原因下被从要塞的表面剥离出去,伊谢尔伦要塞依旧是一颗坚如磐石的“铁球”:在流体金属层的下方,由超硬度钢、结晶纤维和超级陶瓷组成的实体装甲正严阵以待,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尚有防护力场的辅助了。即便要塞的固体防壁被暴露出来,想要从上面挖出一个缺口也依旧需要集中一整只舰队的火力才办得到。在历史上,只有寥寥数人曾经对伊谢尔伦要塞的外壁造成真正的损伤,而真正只使用舰队就办到这一点的人就只有何兰多少将。而这,还只是要塞的外壁而已。
伊谢尔伦要塞剖面图
要塞的设计者早就为敌军可能的登陆战做好了准备,在万一敌军确实以陆战部队侵入到要塞内部的情况下,伊谢尔伦要塞通过关闭各处设置的装甲闸门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要塞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区域,在控制得当的情况下甚至有望通过这种手段直接困死入侵的敌军。在最不济的情况下,它起码也会迫使敌人一路破拆从而为己方部队的下一步应对争取时间。
因要塞内部空间巨大之故,在要塞内多处设置有传送带,以免去士兵的跋涉之苦
中枢电脑所在地
然而,这种最极端状况的假设是建立在敌军舰队成功靠近要塞并击破要塞外壁发动登陆作战的前提之上的。若伊谢尔伦要塞只是一堆光挨打不会还手的防御工事的话,这样的场景大概会频繁出现吧。问题在于,除去坚不可摧之外,伊谢尔伦要塞的爪牙之利也足以令任何有意对这座要塞发起攻击的人三思而后行。
武备
伊谢尔伦要塞最重要的武装:主炮“雷神之锤”(Thor Hammer),输出功率达9亿2400万兆瓦,装填时间约为200秒。是伊谢尔伦要塞的主要武器。一击便可蒸发一整只舰队。
“雷神之锤”主炮的控制室之一
浮出要塞表面的“雷神之锤”
“雷神之锤”要塞炮的开火按钮
开火前夕的“雷神之锤”
释放毁灭的洪流
在拥有那门令人望而生畏的要塞炮的同时,伊谢尔伦要塞表面设置的无数浮游炮台。藉由覆盖要塞全表面的流体金属层,浮游炮台可以方便地部署在要塞的任何一个角落,或集中或分散完全看指挥官的需要。在不开火时,浮游炮台还可以藏在流体金属层之中以获得额外的保护。
浮游炮塔
不仅如此,要塞之所以是要塞,绝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炮台,它必须同时具备长期为大舰队提供泊地和补给的能力在战略上才具有足够大的价值。伊谢尔伦要塞内部的军港足可以供两万艘战舰长期停靠,其维修设施可同时为400艘舰船提供服务。兵工厂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小时就能生产7600枚镭射核融合飞弹,足可以为舰队提供充足的补给。
除去各种军工设施之外,伊谢尔伦要塞内部还设置有医院、学校、体育设施和娱乐设施等普通城市所必备的设施。因为它除去要为200万官兵提供驻地之外,同时也是300万平民的安家落户之地。在要塞的内部设置有规模巨大的植物种植区和水培农场,足以确保要塞内部的空气循环和食品供应,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伊谢尔伦要塞在不承担战争带来的物资消耗的情况下,自给自足完全不是问题。
伊谢尔伦要塞军港
不过,对同盟军来说,伊谢尔伦要塞的两位司令官关系是否融洽似乎不是那么地重要:因为谁也不服谁的缘故,每次同盟军来进攻之时,就是两位司令官争相出手的时候。在要塞和舰队这一静一动的双重打击下,同盟军在这个要塞面前每每损兵折将,哀鸿遍野。
舰队入港指示浮标
在舰队需要入港的时候,浮标会在要塞表面排列出引导标记
战斗艇出击通道,在战时要塞内部的战机可以直接通过这个通道出到要塞之外参加空战
为掩护战机出击,通道口处设置有防空炮台
植物种植区
食品工厂
伊谢尔伦要塞的医院最多可以收治20万名患者
学校
制造用水。
作战历史:
在伊谢尔伦要塞落成之后,同盟曾六次尝试以武力加以占领。然而,六次大舰队的攻势均败在要塞主炮“雷神之锤”及坚固的装甲之下,空留下帝国军的豪言壮语“伊谢尔伦回廊是以叛乱军士兵的尸首铺成的!”
宇宙历七九六年(帝国历四八七年),由同盟军的新晋少将—杨威利带领新编成的第十三舰队,对伊谢尔伦要塞发动了第七次攻略战。在准备了针对要塞内部的心理作战后,仅仅拥有半支舰队的杨威利不流血地占领了整座要塞。为帝国军对伊谢尔伦的控制划上了休止符。
伊谢尔伦史上最著名的要塞司令官:杨威利
宇宙历七九九年(帝国历四九零年),帝国军统帅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公爵为了攻灭同盟,发动了名为“诸神之黄昏”的宏大作战行动,由时为帝国军一级上将的奥斯卡·冯·罗严塔尔发动对伊谢尔伦要塞的佯攻作战。为了在本土防御中取得主动权,伊谢尔伦要塞司令官暨驻留舰队司令官杨威利主动放弃伊谢尔伦要塞。要塞再度为帝国军所占领。
宇宙历八零零年(新帝国历二年),被诬以不实罪名而被迫叛逃的同盟军退役元帅杨威利,在与行星艾尔·法希尔的革命政府合流后,为了取得对抗帝国军的桥头堡,发动了伊谢尔伦夺还作战。利用“诸神之黄昏”会战期间埋在要塞战术电脑中的后门,成功地再度占领伊谢尔伦要塞,并击溃帝国军要塞司令官鲁兹所统帅的舰队。
年轻的革命军总司令官:尤里安敏兹
同年,自由行星同盟正式为银河帝国所灭亡,伊谢尔伦要塞成为了宇宙间民主主义最后的堡垒。
宇宙历八零一年(新帝国历三年),在杨威利遇刺身亡后,统帅伊谢尔伦共和政府的尤里安·敏兹及政府领导人菲列特利加·G·杨,再度与新银河帝国展开了战争。六月一日,尤里安·敏兹攻入帝国皇帝莱因哈特的旗舰,并于莱因哈特达成停战及谈判的共识。在之后的谈判中,伊谢尔伦要塞被交还帝国军,用以交换巴拉特星系的自治权。“伊谢尔伦时代”正式落幕。
秃鹰之城要塞:
新版形象:
坐落于芙蕾雅星区的秃鹰之城要塞是帝国境内规模第二大的宇宙要塞,其规格仅仅比伊谢尔伦要塞略低而已。其直径45公里,自重40兆吨的规格也能够容纳下16000艘规模的舰队和2000000之多的官兵。秃鹰之城要塞配备的“秃鹰之爪”要塞炮发射波长为100埃的X射线,功率也高达7亿4千万兆瓦,不说举世无双也算是难有出其右者的程度了。
与伊谢尔伦相类似,秃鹰之城要塞的防护也由液体金属层和固体装甲复合而成,没有要塞炮级别的火力休想伤其分毫。不过比起完全被流体金属层包覆的伊谢尔伦要塞来,秃鹰之城还是有不少结构露出了液体金属层的“水面”。在实际战斗中这些部位会成为防御上的弱点。
即将充能完成的“秃鹰之爪”
“秃鹰之爪”要塞炮开火时的景象
因为规格小于伊谢尔伦要塞的缘故,秃鹰之城的军港仅有一处,而不是像伊谢尔伦要塞那样在要塞的南北极各有一处。战舰的停靠方式也不像伊谢尔伦要塞那样可以将舰船完全停泊在港口之中,而是更加类似于“靠岸”式停放。
秃鹰之城要塞的军港
秃鹰之城要塞的大厅
宇宙历798年,帝国历489年,在胥夫特技术上将的提议下,帝国方面决定对秃鹰之城要塞进行可移动的改装:改装方案说起来十分简单,只需要在要塞的直径上成圆周阵列安装12台瓦普引擎即可,但瓦普跃迁对于12台引擎的同步运作有着极高的要求,稍有不慎,整个要塞就可能在一次失败的跃迁中化作乌有。如果把这一点也考虑进去的话,坎普和缪拉两名上将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确实很了不起。
完工后的秃鹰之城移动要塞的常规航行速度可以达到8000公里/小时,误差不超过±0.03,12台引擎同步运作的时间误差不超过一千万分之一秒,在工程学上绝对是一个壮举。而现在,两名上将及他们所属的舰队正要以这个工程学上的杰作为基地出发前去攻击以及落入同盟军之手的伊谢尔伦要塞。
秃鹰之城要塞配备的常规引擎和瓦普引擎
从虚空中现身的秃鹰之城要塞
为了顺利攻克伊谢尔伦要塞,坎普和缪拉费尽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以利用引力为主要内容的作战方案:秃鹰之城将前出到一个相当靠近伊谢尔伦要塞的位置,在这个距离上,两个要塞之间的引力会使得覆盖在两个要塞表面的流体金属层朝着两个要塞中间的方向集中,直到最终在某个节点上,伊谢尔伦要塞背部的流体金属层彻底消失为止。
因引力作用,秃鹰之城要塞在接近伊谢尔伦要塞的过程中正对伊谢尔伦要塞那一面的流体金属层变厚了,极大地强化了要塞正面的防御能力
对于正面正对着伊谢尔伦要塞的秃鹰之城而言,这个有利于强化防御力的变化无疑是十分受欢迎的,但对于背后尚有缪拉舰队威胁,且十分依赖浮游炮台的伊谢尔伦要塞来说,这就等于是后方空门大开。事实上,缪拉舰队已经可以用舰炮直击要塞真正的外壁,只需要再过一刻,缪拉舰队的登陆舰艇就会满载着5万名装甲掷弹兵强行登陆,从内部瓦解伊谢尔伦要塞的防御力量。纵观整场战役的进程,这可能是帝国军最接近胜利的一刻。
就在缪拉舰队即将发起登陆战的那一刻,伊谢尔伦要塞终于找到了让“雷神之锤”主炮在大离轴角度下发射的方法,为了躲避要塞炮的射击,缪拉舰队被迫中止登陆。与此同时,伊谢尔伦要塞的驻防舰队倾巢而出,但并未与当面的缪拉舰队交战,反而是沿顺时针方向往要塞的背后绕去。缪拉对此的回应是:逆时针绕行,从正面迎击同盟军舰队。
以大离轴角度进行射击的“雷神之锤”要塞炮
帝国历489年3月18日,所有测试成功后携带舰艇16000艘,士兵2000000,踏上攻略伊谢尔伦要塞的征途。要塞于宇宙历798年,帝国历489年4月10日进入伊谢尔伦回廊与同盟军展开了为时4周的攻防战。当时伊谢尔伦要塞司令杨上将,受到政府非正式审查会的传召而身在首都海尼森,伊谢尔伦由要塞事务总监卡介伦少将担任代理司令官指挥作战。开战之初,一炮击中伊谢尔伦要塞RU75区,造成该区域4000名同盟军士兵阵亡。之后与伊谢尔伦要塞进行了主炮对轰,通过引力利用要塞本身的重大质量封住雷神之锤,而且强化自己的装甲。通过与穆拉舰队的配合,击穿了雷神之锤的外壁。并在FZ363打穿通路,准备动用五万装甲掷弹兵部队攻入要塞占领发令室和管制室。但被尤里安协助梅尔卡兹一级上将击退。5月,被召回首都海尼森的杨威利上将赶到战场,坎普舰队在杨的援军与要塞守军的夹击下溃败。坎普想利用秃鹰之城撞击伊谢尔伦要塞,从而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但被杨威利舰队击毁了左边引擎。以致要塞失去动力,发生了偏转,反而将己方舰队波及,以至己方舰队损失惨重。这时伊谢尔伦要塞用主炮雷神之锤击中秃鹰之城要塞,要塞核融合炉爆炸。
被杨舰队集中火力射击引擎的秃鹰之城要塞
失去一个发动机后因推力不平衡而开始翻滚的秃鹰之城要塞
“雷神之锤”给予秃鹰之城要塞的最后一击
爆炸解体前夕的“秃鹰之城”
损失惨重的秃鹰之城要塞主控室
此役过后,帝国军折损舰船15300艘,将兵损失1800000人,折损近九成。仅剩战舰700艘。
格尔米逊要塞:
格尔米逊要塞是李典亥姆公爵率部出走自立后选择的驻军地点,因为在此后的奇霍萨伊星域会战中李典亥姆军败的太惨,逃跑的时候又攻击友军导致军心尽丧的缘故,格尔米逊要塞在完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就直接对吉尔菲艾斯舰队投降了,因而其实际作为一个要塞的效能如何到最后也未能得到检验。
格尔米逊要塞的司令室
在外部观测到的格尔米逊要塞司令室部位发生的爆炸,实际情况是一名对李典亥姆公爵心怀怨愤的士兵携带着杰夫粒子发生器冲进了要塞的司令室,而李典亥姆对这一“无礼之举”的下意识反应是命令卫兵开枪。
连顿堡要塞:
连顿堡要塞是以一颗形状不规则的小行星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因为这个缘故,要塞表面和内部的设备和空间划分也同样无法像那些完全的人工造物那样有序。这使得要塞本身的防御火力很容易被抓到死角,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舰队派遣的强袭登陆艇也的确较为简单地就完成了登陆。
连顿堡要塞的内部结构
问题在于登陆之后,两位提督麾下的士兵必须要快速穿过六号通道才能夺取要塞的反应堆控制权,而这个通道的防卫指挥官乃是人称“野蛮人”的奥夫雷沙一级上将,他早早地就在通道中布满了杰夫粒子,如此一来攻防的双方就只好依照他最擅长的方式相互厮杀。结果,奥夫雷沙本人虽然最终还是被生擒,但他在被俘获之前制造的杀戮也已经足以让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两名提督此后一提到白肉料理就想作呕了。
连顿堡要塞的防御炮台,因为要塞主体结构就不规整,它们的布置比较杂乱。
连顿堡要塞的炮台控制室
三元帅之城:
三元帅之城是新帝国预备在费沙走廊的帝国一侧建造的新要塞,其名称是为了纪念莱因哈特麾下身故的三名特晋元帅:齐格飞·吉尔菲艾斯、亚达贝尔特·冯·法伦海特和卡尔·罗伯特·史坦梅兹。
暗影之城:
暗影之城要塞是新帝国预计要在费沙走廊的新征服星域一侧建立的宇宙要塞,其整体结构呈圆锥形,颇有特色。
帝国所建要塞在与自由行星同盟作战中或起到一定的作用,或者徒劳无功。毕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双方的指挥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