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

列位看官,我是一个匠人,渺小而普通的匠人,和那些大国工匠的熊熊烈日相比,我只不过是萤火之光,然而我很执着,因为我是一个匠人。

其实远在秦朝便有的大匠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更替,人们渐渐开始急功近利起来,于是又重新提倡大国工匠的说法。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2)

秦大匠拓本

我是一个匠人,我是一个闲游天下的说书匠,我一向不认为自己是个说书匠,即便是说书匠,也是旧时的说书匠,应该被称为先生。因为我希望能让大家在我的书中,能学到一点点东西或者道理,也算是欣慰,这便是读书人的倔强吧。

我想我是世界上最懒惰的说书匠,因为我懒惰到连选择都觉得是一种负累,于是在墙上挂上中国地图,翻箱倒柜找了半晌,终于找出来十几年前几乎快被遗忘的飞镖来,然而准头还是有的,我如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三班衙役般的“威武”地喝让开挡住我目标的家人,找出母亲的老花眼镜,草草戴上,深吸一口气,想象自己是世界上最冷血的杀手,极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左手用力制止住抖动的右手,让他安静地稳定下来。我的两只手都是断掌,这种掌纹的人性格倔强,命运崎岖。右手俨然是这种倔强性格的典型,他是决计不会轻易屈服的,于是他抖得更厉害起来。左兵右财,右手依然还是抵不过天生将星的左手,最终被他制服。明月当空,波诡云谲,将星便不再暗淡,散发着无穷的光芒,笼罩着大地,如同白昼一般。星光下,那飞镖脱离了右手的桎梏,兴奋得宛如脱笼的家雀,仿佛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沉沉地钉在那地图上,尾翼微微颤抖,发出欢快的破空之鸣。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3)

当一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作选择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是把选择权交给老天。 一首《卜者》为证:

卜者

翻手乾坤覆为雨,欲登文昌先文曲;

遥望贪狼红鸾星,唤来右弼连左辅。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4)

仔细看时,那飞镖命中的地点……欣然而往。哲学的三大追问:本源、未来、时空。一场时空穿越之旅即将开始。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坐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唐崖司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5)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6)

唐崖土司城址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7)

唐崖土司城夜景

覃鼎,唐崖的第十二代土司,生活的年代为明朝万历到天启年间。

先看这一段史料: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施州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领大田军民千户所,辖31个土司。计宣抚司4个(施南、散毛、忠建、容美);安抚司9个(东乡、忠路、忠孝、金洞、中洞、龙潭、大旺、高罗);长官司11个(唐崖、镇南、盘顺、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洞、水迟源通塔坪、揺把洞、上爱茶、下爱茶、西关洞);蛮夷长官司5个(东流,腊壁、隆奉、镇远、西平)。此外,在今长阳县清江北岸设有玉江、麻栗、施都等长官司。这些土司都未上报封建中央王朝,因而不见于史志记载。

按照土司级别来看,宣抚司是最高的,其下是安抚司,再其下是长官司。施州军民指挥使司和其下大田军民千户所,对各土司进行节制,恩威并施,恩施。大田军民千户所,现在的咸丰县县城。明初为散毛土司土地,散毛作乱,蓝玉奉旨攻克散毛,设置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徐腾达(安徽凤阳人)随蓝玉征散毛,平定散毛之乱后任千户所掌印官。而天纵英才的蓝玉,恃宠而骄,在朝堂之上顶撞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剥皮实草。蓝玉之女,即当时的蜀王妃看到自己的父亲落得如此下场,就向蜀王朱椿哭诉。不知朱椿是如何表达想把蓝玉之皮保存下来的,但最后朱元璋同意了,于是这张人皮,最终成为蜀王府的供奉。两百多年后,张献忠率兵攻破蜀地重镇成都之后,在蜀王府发现了供奉的整张蓝玉人皮,历经两百余年,依然栩栩如生,惊讶无比,此为话外音,不再扩散去讲。言归正传,徐腾达许多后人在清代时因故外迁,唯徐国士留居丁寨。其后人中最著名晚清的徐大煜三十八岁中举,后经湖广总督张之洞亲点第三批随省书院一同留学日本,后任四川灌县知县,后因保路运动而弃官从教,后任省议会议员,编撰《咸丰县志》。徐氏现有二百多户五百余人,现在的咸丰县徐家坝步行街,便是徐氏旧产,故而以徐氏命名。徐氏后人人才辈出,此为后话,将来也会浓墨重笔书此传奇,当下暂且不表。

史料: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蓝玉攻克散毛,闰四月,割散毛之半(今龙潭河以南地)设置散毛千户所,不久改名为大田军民千户,“于八面环夷之中,紧扼诸司之咙,以通楚蜀要道”(明梅拱宸《大田所舆图守御文册》),将酉阳、平茶等司随征兵卒1100名把住关隘,又调施州卫左所汉兵550名协同预防,列36屯,且耕且守。(载于《明太祖实录》)

到了清朝的时候,土司级别又进行改革,最高级别为宣慰司(从三品)、其次是宣抚司(从四品)、再其次是安抚司(从五品)、再次为招讨司(从五品)、再次为长官司(正六品)。

由此可见,唐崖土司的长官级别是最低的。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8)

恩施土司详表

如果仅仅如此简单,那么此文大可不必再写,所以事情必然有转折而传奇。

覃启处送,唐崖司第一代土司,元代时,“因边夷南蛮屡叛,奉旨征剿,招安蛮民镇守司地”,授唐崖宣慰使之职,封武略将军,此为唐崖覃氏设土司之始。

覃启处送的名字一看便不是中原人的名字,当然也不是日本人,而是蒙古人。覃氏始祖为元朝宗籍铁木易儿,“授平肩王。生颜柏铁儿,生文珠海牙,生脱音铁木儿,授宣慰使司之职。正因为是蒙古人,所以在元朝的时候,设置此土司的时候职位是非常高的,领宣慰使,武略将军,明显是用来震慑当地土司的,由于周围的土司都姓覃,故而改姓覃。

唐崖土司其血统既然为蒙古人,其基因中便牢牢刻下了英勇善战的烙印,这是遗传和天赋,更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所以一旦周围土司或者土人叛乱,必遣唐崖土司而战,一战必胜,还周围百姓一方净土,还朝廷宝座安稳。甚至到了后来元朝灭亡,明朝兴替,唐崖土司因为是蒙古人的原因被牢牢按在长官司的低级别上,但是由于其能征惯战,国家一有危难,唐崖司必挺身而出,彰显了骨子里的英雄豪迈。汉人也好,蒙古人也罢,只要内心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便是英雄。

然而这其中最优秀的便是我们要表的天纵英才,也就是后来被赐予“荆南雄镇”牌楼的第十二代唐崖土司覃鼎。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9)

覃鼎“朴勇善战”,其任职期间为唐崖全盛时期。军事上,唐崖土兵在覃鼎的带领下,在朝廷的屡次征调中勇猛善战, 立下赫赫战功;内政上,唐崖人民在田氏夫人与覃杰的主持下,积极建设土司皇城,使其规模空前;文教上,唐崖学子在张云松的教诲下,欣然向学,使汉文化在唐崖得到初步传播。

唐崖司门前那条美丽的河便是唐崖河,唐崖河距离唐崖司另一端还有一个土司叫龙潭司,龙潭司处在唐崖河的源头。龙潭司的职位为安抚司,高于唐崖司的长官司,史料上称两家为世仇。一衣带水,却又如何会成为世仇?虽然史料不可考,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推理的方法来推断。周朝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天下诸侯纷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然而诸侯分封制度为何就会导致诸侯坐大、礼崩乐坏,其弊端在哪里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分配制度。一旦诸侯获得分配权,就地补给而生长壮大,就能动摇国家基础,周朝的诸侯分封制度如此,清朝末年的军阀乱象亦是如此,古今皆同。当年宋高宗赵构宁可节衣缩食从内库中省出银子来供岳家军征战,也不允许岳家军动用一分一毫所得的战利品,便是因为分配制度,害怕岳家军坐大而动摇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感叹赵构是个高明的政治家,所以才能和秦桧两人玩奸人二人转,最终把所有的错误都推给秦桧。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土司便是农奴主,他们的地盘和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分配制度的多少。一切政治和军事行为,皆是因为经济,这是赤裸裸的规律,经济规律也是自然规律的一种,毫无例外可言。所以唐崖司和龙潭司虽然有着世仇,而这种世仇背后隐藏的实质更是地盘和利益分配,所以纷争不断。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0)

唐崖河的源头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感觉这似乎是被打了几百道的陈年死结,太难太难解开。

一个和字,究竟有多难?

说难也不难,其实想解开世间最难解的结,只需要用世间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结亲。

于是覃鼎迎娶了龙潭安抚司田氏之女,便是这田夫人。

唐崖司和龙潭司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凡天下事,以和为贵。笙箫和,方生乐曲;阴阳和,方生人类;天地和,方生万物;人心与天地万物和,谓之太和,这便是儒家的宇宙观。

田氏夫人在覃鼎征战期间,总管唐崖四年,甚至在唐崖土司世系表上刻有其名。田氏夫人无疑是贤惠而睿智的,相夫教子,帮助唐崖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在历史上书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1)

唐崖河

覃鼎的父亲给他起名为鼎,明显是包含了无穷的期望。元朝虽然已经远去,然而天下大定,他并不会停留在过去的荣耀之上,虽没有光复元朝的奢望,却也不会因为改朝换代而落寞。因为他们的骨子里,仍旧流淌着英雄的血液。

天启元年(1621), 给事中明时举、御史李达征调川兵援辽。永宁奢崇明借机诡称服从征调,先行派其婿樊龙和樊虎率军抵达重庆。后因巡抚徐可求“汰其老弱,饷复不继” , 樊龙等于是借机叛据重庆。《覃氏族谱》载,天启元年(1621)覃鼎奉调征讨渝城(今重庆), 生擒樊龙、樊虎。据《明史· 四川土司二》载,“ ……朱燮元遂以计擒樊龙…… ” 《明史· 朱燮元传》载, 樊龙是被川东兵备副史徐如珂擒杀。覃鼎和川东、鄂西诸土司在征讨平定樊龙的叛乱中确有巨大贡献。但是《覃氏族谱》所言覃鼎“生擒”樊氏,不确,有所夸饰。

虽然史料称有所浮夸,可是覃鼎一经奉调便毫不犹豫地出发,带着族人,带着血亲,带着祖上的荣耀,厉兵秣马,看着远处马蹄裹起的烟尘,看着重庆城上樊龙樊虎全副武装的叛敌,他仿佛记起来梦境中的先祖血战沙场,厉兵秣马的场景。同时,他也深深明白:土人制土,这是明朝朝廷给他立下的投名状,唯有胜利,方可不辱没了祖先,唯有胜利,方可让朝廷对他更加信任。于是他不顾生死,勇往直前,血战四方,这一刻,他的生命燃起的洪荒之力,势不可挡。最终,他不辱使命,在破城那一刻,他站在巍峨的重庆城上冷冷地俯视着大地,冷冷地注视着云端的远山,他静静地对着远方家乡的方向,静静地述说着,告诉他的先祖,他是覃氏的后人,没有辜负祖先的期待,眼神坚毅,如同城外云中的重重峻岭。

这一仗,打响了湖广土司的名头,使湖广土司成为当时战力最强,名头最响的土司,没有之一。这一仗,也让朝廷极度惊讶,他不太相信,这小小的巴国蛮夷,也能打出这么漂亮的胜利之战,而这种战神的殊荣,在他的印象中,只属于朱姓。他深深的狐疑这战争的难度,这一定是运气,所以这小小的长官司才能这么轻易的胜利。然而这个巨大的问号,便埋藏在了天子的心里,他暗暗地想,如果附近再有下次叛乱,我还是派他前去平叛,如果真是运气,难道运气总是青睐于他?

然而,运气确实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这也注定英雄不凡的命运。

天启二年(1622),傍晚,唐崖土司城,覃鼎和田夫人坐在院子的凉亭中,用红泥小火炉煮着本地的包谷酒,酒中的几枚青梅在翻滚的酒水中剧烈地飘荡着,时而分开,时而拥抱在一起,仿佛人生。

覃鼎提起炉上的酒壶,缓缓地给夫人和自己续杯,看着漫天繁星,喃喃吟道:

星河

唐崖立玄丘,寒霜裹素楼;

星河分昼夜,暮色染深秋。

月傍青山柳,烟云罩九州;

刀剑傍落兵,战鼓满尘垢。

田夫人提起那酒杯,千万思绪涌上心头,虽然自己的婚姻是政治婚姻,最初她以为自己只是家族的牺牲品,而眼前的夫君胸怀大志,英雄气概,实为佳偶,她发现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她举起酒杯吟唱:

夜歌

暮夜歌平调,寒光透玉萧;

幽芒笛影覆,雾月揽云霄。

涨落潮音渺,轻弹唱语悄;

长歌抒己意,袖舞羽裙飘。

覃鼎看着眼前善解人意的夫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有此佳妇,夫复何求?于是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家人进来禀报圣旨到来,田夫人心里剧烈颤抖了一下,覃鼎抹去嘴徬残酒,跪下接旨:令平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响应奢氏之叛。对于这次征战,他似乎冥冥中早已经预料到,那是他的宿命,只能由他自己完成。

夜幕下,他拾起蒙尘的战鼓,用力地敲着,不多时,兵甲整齐的子弟兵再次聚集,夜空中,点点繁星,其中七颗组成了一个勺子,而勺子中第六颗星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颗星,是开阳星即武曲星,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将星。

覃鼎带领着子弟兵,跋山涉水来到黔地,他生于深山,长于深山,再巍峨的高山,都无法阻挡他的进程,即便是九霄之中的最顶端的神峰,也只能为他所征服。

“随军门王总兵掳进大方苗巢”。终得全胜,大捷而归。家里的妻子,每天都提心吊胆,盼望他的归来,而她身为女流,无法随夫君上阵杀敌,所以她下定决心,搞好内政,教育好儿子。同时带领大家,大兴土木,搞好基础建设,我们现在看到的唐崖,便是在那时候建设起来的。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2)

远处的皇城,那个穿着龙袍的天子,有点不太相信这个结果,最终他说服了自己,他告诉自己,那只不过是他跟着王总兵一起获得的胜利,真正起作用的是王总兵。除非还来一次叛乱,他再一次证明自己。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了,如果第三次他真的又胜了,我是不是应该相信他了呢?朝堂上的天子喃喃问着自己。

然而命运总是会折磨人的,上天有他自己的道,有着他自己的逻辑,他不倚靠人的改变而改变,他只按照自己的规律来运行。

天启三年(1623),覃鼎又接到圣旨,征讨四川永宁叛乱土司奢崇明、奢社辉。

奢崇明,祖辈得到朝廷封赠,世袭永宁宣抚司职,手中握有勇敢善战的彝兵,奢崇明(彝族)与其子奢寅等人久有“复兴彝族国”之心。天启元年(1621),后金崛起于辽东,明军屡败,为解燃眉之急,明廷征调奢崇明率所部兵马援救辽东,奢崇明趁机派遣其婿樊龙、部将张彤率领步骑兵二万来到重庆。1621年9月17日,趁校场演武之机,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今属贵州省),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动。这便是震惊下的奢安之乱。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京城中的天子也极度惊讶,他根本不可能想到,在这种治世之中,还有人真的敢举兵谋反,谋反也就罢了,还敢竖起旗号称帝。他恨恨地,目中杀机已现,他忽然又冷冷地笑了起来,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一次,正是你证明自己的时候。

远处唐崖城中的覃鼎跪着接了圣旨,他终于明白,原来奢崇明才是这一切叛乱的始作俑者,看来一切就要真相大白了,一切也都将结束了。

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子弟兵,三年中第三度征伐。

大山,依旧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山,生他养他的大山,赖以生存的大山,对于山里长大的人来说,大山就是他,他就是大山。弯弯曲曲没有尽头的行军道,亦是商旅古道。然而,看着这条无尽的道路,这次的他却有说不出的迷茫,什么是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父有父道,妻有妻道,子有子道,众生有众生道。这么多道,那么道究竟是什么?然而,等着他的,是兵道,是正义之道,而这种道,只能用战争来维护。有道是:

干戈

烽烟染碧霞,旷野遍殊花;

铁骑江河踏,弓推万箭发;

金戈催烈马,幕夜掩伐杀,

鼓动山川撼,金鸣震断崖。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3)

当勇冠三军的覃鼎带着子弟兵披荆斩棘亲自登上叛兵城头的时候,他看着奢崇明最后绝望的眼神,依然迷茫:“你家世代土司,锦衣玉食,娇妻美妾,已是常人无法比肩,为何还要反叛?而反叛,成本和风险都是极高的。”

奢崇明却忽然狂笑起来:“你我同是土司,本是兄弟,我为族人自由而战,你却甘为朝廷鹰犬,今日兵败,或许是天意,即便失败,也绝不后悔。自由,比荣华富贵更加珍贵。这一点,你永远不懂。而且我可以预料到,我的今天,便是你的明天。”这一句话凄厉而又绝望,仿佛是失败者的不甘,又仿佛是世间最恶毒的诅咒。这让他想起了幼年时候父亲经常会带他看的傩戏,那是从古老土家族巫术祭典中演化而来的一种戏剧。他不禁有些毛骨悚然。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酸楚,原来这种感觉便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觉。无论怎样,自己也只不过是一颗棋子,没有任何的自由,而那奢崇明,是不是也是因为这种感觉而谋反的,他忽然想起了家中屋檐下挂着的华丽金丝楠木鸟笼,那金丝鸟脱笼而去的欢快的鸣叫。他有些后怕,他甚至在想,如果不是自己极力遏制住内心无穷的欲望,自己是不是也真的是下一个奢崇明呢?即便胜利,或许也只是那华丽的金丝楠木中的金丝鸟罢了。而自己渴望自由的愿望,很奢侈么?

城破之时,奢崇明终究还是逃走了,看着远远遁去的奢崇明,覃鼎心中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的感觉,如释重负。

奢安之乱在覃鼎的帮助下最后被四川巡抚朱燮元、石柱总兵秦良玉、四川总兵杜文焕、贵州巡抚王三善等平定。

“军威显赫,血战报捷”。唐崖长官司也因战功升为唐崖宣抚司,武略将军。总督朱燮元为覃鼎立石牌坊一座。牌坊前后雕刻“荆南雄镇”、“楚蜀屏翰” 八个大字, 两侧各有阴刻题记, 分别是“钦差总督、兼湖广荆岳郧襄陕汉中等府军务、策授总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四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乃佥郡御史朱燮元为” 和“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佥事、兼宣抚司宣抚使、覃鼎立。天启四年正月吉旦。”

京城里的天子听到捷报之后便是惊讶,他知道,三局的棋局,结局终归是雷同,他决定,他必须给予嘉奖,将军的职位,才是对英雄的最大荣耀。颁旨后,他心中隐隐泛出一丝不安,奢崇明虽然灭了,那么保不齐还会有下一个奢崇明,他会是谁?覃鼎么?闪念中他想起来了一直没有履行完毕的改土归流制度,他深深知道,只有改土司为流官制度,才能集权,让那些英雄卸甲归隐,才是真正安稳的江山,先祖朱元璋不就是这么做的,不过后来还是出现了靖难之役,然而如果没有靖难之役,又哪来的他的江山。他感觉自己想不清楚了,他捂住了自己的脑袋,或许一切都是注定,既然是注定,就让他继续吧。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覃鼎的眼睛湿润了,他终于用自己的努力,换回了家族的荣耀,回到家族的鼎盛时期。而这一切,是他在无数个夜晚的梦中想过无数次,他不相信这是真的,祖上数十代没有完成的愿望,自己居然在三年内就完成了。他不敢想象,他知道,这或许真的就是命运之轮,是天道,是正义之道。

然而,战争结束了,是不是他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他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覃鼎于天启七年(1627)病故,那一天,天昏地暗,北斗第六颗星黯淡,其余六星或明或暗,一闪一闪,仿佛在召唤这个因思凡而失散已久的兄弟。终道是:

北斗

谷穗渡枫红,薄霜载雾浓;

幽风凄雨后,夜冷殒秋虫。

武曲旋纲动,廉贞耀紫穹;

湖波漪古渡,落月揽青松。

覃鼎死后葬于唐崖司玄武山。生子宗尧。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4)

本书到了此时,已经到了终结的时候,土司之职一直传到第十七代土司覃光烈而结束,那个时候是乾隆十八年。

清咸丰年间,知县唐方耀作诗道:

唐崖五律

唐方耀(清)

唐崖高百尺,官舍寄崇冈。

远树千峰拥,清风两袖凉。

薄书论吏治,樽酒话同乡。

自笑风尘客,松醪醉满觞。

复作一首:

【五律】晚自高桥坝归作

唐方耀(清)

十里高桥坝,桥高水乱流。

花深沽酒路,柳暗钓鱼舟。

凤岭寒云薄,麟溪夕照收。

归来刚薄暮,灯影出城楼。

改土归流终于成功了,覃家虽然已经不再拥有土司的职位,然而覃家的后人在此后的岁月经历着平凡人的生活,生生不息。

没有战争,便是对世界、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要向那些曾经为和平做过贡献的人,我在此深施一礼。

本回完。

评书大唐侠女第57回(慕容评游天下-旅人评书第一回)(15)

唐崖土司世系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