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让孩子学习少儿编程(孩子学编程究竟干什么用)

提到少儿编程,其实很多家长都很困惑,孩子有必要学编程吗?有些孩子已经学了一段时间Scratch,家长始终在迷茫「让孩子学编程究竟是干什么用呢?」

很多编程机构给学生推荐的课程体系是学完Scratch,学Python,然后是C ,甚至有些孩子二年级就已经开始学Python和C 了。孩子们看似学会了很复杂的知识,但他们真的学会了吗?学会了这些编程语言,孩子究竟能干啥呢?孩子和家长的困惑依然存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帮大家好好地梳理一下家长们关于「少儿编程」的这些问题。

什么是编程?它的本质是数学和语言

首先,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给家长们详细科普一下什么是编程。

编程所做的事就是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设计特定的算法,最后用高度逻辑化的语言(即编程语言)指示计算机一步一步去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可见编程分为两部分:1)建模和算法,2)写代码。前者本质上就是数学,而后者本质上是语言。

关于这个问题,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Leslie Lamport说的一段话令我受益匪浅:

“人们通常将编程与写代码混为一谈。写代码之于编程就像打字之于写作。写作是需要脑力劳动的东西。你需要想清楚你要说什么。语言有其重要性,但相对于想法来说仍是次要的。同样,程序也是建立在想法之上的。程序需要完成一些东西,就如同写作需要传达一些东西。如果人们试图通过学习写代码来学习编程,这就如同人们通过学习打字来学习写作,这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教编程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思考程序应该做什么。”

编程的价值在于创造

其实编程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它在画笔、乐高、折纸之外提供给孩子们一个非常有力的数字化的创造工具。当今的孩子都是数字时代的原著民,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创作方式。

Scratch能让孩子们设计数字化的游戏和故事,而micro:bit等开源硬件配上图形化编程能让他们轻松地设计制作智能化的创意作品,帮助他们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

有必要让孩子学习少儿编程(孩子学编程究竟干什么用)(1)

micro:bit 图形化编程

重要的是培养「计算思维」

说到底编程语言只是辅助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背后的数学、逻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我们常说的"计算思维"。

2022年教育部发文,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科技课标从不提编程语言,但是强调了“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如同科学素养,计算思维也是需要从小培养起来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多次提到,每一位同学都应尽早规划STEM学习和参与探究性的课外活动,在过程中持续培养核心能力,感兴趣的家长们可以进行详细了解。

推荐阅读:名校STEM专业竞争激烈,如何帮孩子从小做好系统性规划?

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家长们必须明白,编程学习与数学学习一样,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如果孩子的数学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味学习复杂的编程语言是毫无意义的。

笔者有个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的同学曾花了一年时间亲自教在读小学的儿子学Java语言。孩子学得很好,一年后完全掌握了Java语言,但是因为孩子的数学和综合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用Java做什么应用,也无法再往深了学,只好停止。过了一年,孩子把Java也忘得差不多了,可以说是白学一场。

在小学阶段,家长其实不必着急让孩子学Python、Java或C 等编程语言,而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对编程的兴趣。到了中学,随着数学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全面加强,也随着孩子所创作作品的智能化和复杂度越来越高,他们很自然会需要系统地学习代码编程和算法,使用Arduino、树莓派等更复杂的单片机。至于是学习Python还是C ,这取决于他们的创作需求。

如果是要做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和图像相关的应用,学Python更合适;而如果是要做互动设计、嵌入式应用、物联网、机器人等作品,C 更合适。当然,如果想要参加NOIP或USACO等信息奥赛,C 也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无论选择哪种编程语言,只要有扎实的计算思维,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是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太过纠结。

有必要让孩子学习少儿编程(孩子学编程究竟干什么用)(2)

关注创新和课题研究,而非编程技术

学习编程,如同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或工具,都需要解决学来干什么用的问题。让孩子将编程作为纽带,运用编程的知识与技巧,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让孩子学习编程的初衷。

学生利用编程工具创作的科创作品不仅可以填写综评探究性学习报告,还可以参加国内外的科创大赛,包括青少年科创赛、明日科技之星、ISEF,ICW等高含金量比赛,也可以作为个人作品集申请大学。

国内外高校在选拔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题探究能力,而不只看编程技术。

推荐阅读:收藏!盘点2022 ISEF八大头奖作品,GET创赛获奖关键!

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因为需要而学习

国内、国际高校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看重创新能力和课题探究能力,是因为真实世界的问题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而是跨学科的,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探索和试验,并能够找到创新的解决办法。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国家将PBL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正式纳入了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通过跨学科的PBL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作为驱动问题,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需要而学习编程语言,因为要解决问题而锻炼出计算思维,并且对编程的工具属性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正确的认知,打破对编程的神秘感和恐惧感,那将更有育人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