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的团综《姐姐的爱乐之城》首播,节目因宁静没加黄龄微信而上了热搜。

成团后首次见面,宁静本想关心询问黄龄演出时摔下舞台的情况,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俩人根本就没加过微信。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

网友们纷纷评论:

“真是大写的尴尬。”

“看来‘姐姐们’的感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好!”

然而,没有互加微信,真的就是关系不好的证据吗?

其实,我倒是认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正常现象。

宁静和黄龄都是不喜欢迎合讨好,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人,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更是一种可以守住自己心理界限的表现。

所以她们过得远比普通人要洒脱、自在得多。

心理学家布琳·布朗曾说:“世界上最宽容的人,都是那些界限清楚的人。”

樊登读书首档问答栏目 《我有一个问题》中,现场有一个女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她家总是收到一个亲戚的物品,亲戚每次都说很贵,很难买,然后送过来都是过期的。这个亲戚到底什么意思?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2)

樊登问她:“为什么对这件事情感到生气?”

女孩回答:“因为妈妈是个老好人,认为都是亲戚,不好意思拒绝。”

但樊登直接说:“不,你没有回答到这个问题的本质,你其实把这一切东西都视为欺负。”

随后了解到女孩一直和妈妈生活,孤儿寡母,心理上从小就处于弱势。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3)

曾有一段话说:

“老好人是一种毒药,不仅让自己上瘾,还会让对方对你的索求不断上瘾,直至最后大家都变成仇人,才会结束这种带着强烈毒性的人际关系。”

既然你都认为是一种欺负,为什么依然服毒,不选择拒绝?

不会拒绝,是一种病,是边界感缺失,没有心理界限。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4)

什么是“心理界限”?

“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都是为你好!”

“哎呀,反正你有空,帮个小忙怎么了?”

“我是你的男/女朋友,看你手机不应该吗?”

……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5)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出现在人际关系中,常常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事。

在强调“忍”与“让”的中国文化氛围里,我们从小被灌输了“吃亏是福”、“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等信念,遇到冲突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让”,而不是把事情说清楚。

你是否经常选择妥协、忍耐,感觉精力被掏空,私人空间受侵犯,但想到拒绝,又会感到恐惧、罪恶和内疚。

不设防线的亲情、友情、爱情和职场忠诚,都是身心受伤的根源。

对于这种现象,在《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这本书中,作者杨嘉玲作为心理咨询师,将临床中具有“内射性负面思考”、“非理性思考”的个案,归纳成五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案例,希望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助你了解什么是心理界限、健康的界限及其重要性,找回你原有的平衡与自信。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6)

什么是“心理界限”?

打个比方,“心理界限”就像是个鸡蛋壳。我们想象一下:

两只有壳的生鸡蛋放在一起,始终会是两枚鸡蛋,按各自原本的样子独立存在。如果去除了蛋壳,只要一靠近,它们就融合在一起,再想分开,就很困难。

“心理界限”,就是每个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超过某个特定的范围,就会有一种被勉强、被逼迫的感觉。

《脆弱的力量》的作者布琳·布朗,对“心理界限”下的定义更为简单:“界限,就是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当你的善良有原则、感性有底线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7)

永远对坏事说Yes,对好事说No

白岩松曾说: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因为你太好说话,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书中举例的“便利贴女孩”的故事,就是如此。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8)

惠蓉的母亲因难产,生下她之后就过世了。父亲不久就续弦,并和继母又生了儿子,小小年纪的惠蓉,便担负照顾弟弟的责任。

每当父亲和继母吵架,继母就怪责惠蓉是家里的包袱,还经常告黑状,父亲便责骂惠蓉。

惠蓉从小心灵上便有阴影,总觉得所有问题都是她的错,如果她不存在,是不是家人会过得比较好?

在职场中,任何人请她帮忙,她几乎都会答应。

主管常常刁难她,面对苛责,即使拥有有力的数据支撑,她也不敢吱声,只会说“对不起”。

组内前辈看惠蓉好欺负,经常把自己的工作移花接木到她身上,她也不向上级反映,默默做完,等到开会时,前辈又抢着邀功。

惠蓉俨然就是便利贴女孩,唯唯诺诺,没有尊严,需要她时,撕下来就用,不需要时随手乱扔也无所谓。

她对自己有诸多怀疑,总觉得别人优秀,自己是添麻烦的那个人。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9)

卡耐基曾说:“一个人快乐与否,85%来自与他人的相处。”

惠蓉知道自己不快乐,却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人相处,如何表达,总担心会伤了别人。

一提到没有心理界限的人,我们很快就会想到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这些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无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使自己疲于奔命,明明是别人的错,却总是先检讨自己,怀疑自己。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0)

在《可爱的诅咒》一书中,心理学家雅集•马森认为,我们在童年的时候,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家长生存。

但惠蓉没有意识到,自己曾是一个小孩子,那是不得已,只能先用讨好、顺从让自己生存下来。时至今日,她已长大,不用再依附于任何人,有能力独立生活。

但她依然用这个策略让自己感到安全,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独特性,这正是她痛苦的来源。

如出一辙的,还有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松子很少得到关注,因妹妹体弱多病,父母把心思都花在了妹妹身上。她极度渴望被爱,但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

有一次她无意中做了一个鬼脸,竟然换来了父亲的笑容。于是她以为,只要自己做鬼脸,就能获得别人的爱。此后,她做了无数次鬼脸,都是为了讨好别人。然而,鬼脸却吓跑了别人。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1)

所以,很多人和松子一样,受童年环境的影响,牺牲自己,讨好别人,渴求别人的关爱和赞赏。

无论惠蓉,还是松子,她内心真正害怕的是——被众人孤立。

书中提到:

其实没有人能够真的孤立你,除非你自己先选择了在乎,并继续留在让你痛苦的关系当中。唯有你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把你放进心里。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2)

能力愈大,责任愈重

心理界限不清的状况,不仅会发生在缺乏自信的人身上,那些能力很好、功能健全、样样精通的好孩子,更是高危险群。

书中举例的“好累的蜘蛛侠”,便是这类人群。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3)

瑞廷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历练出一身好本领,剪辑、演讲、企划等,都难不倒他。

这个团队没有上下关系和专人统筹,任何大小杂事都找他,他也总能快速应付,解决危机。

有时,瑞廷也会受不了,想婉拒对方,但只要对方说:“你今天有这些成就,也是因为当初前人的贡献,你才有机会达成,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啊!”

于是,瑞廷就会检讨自己:是不是太小气了?没有“顾全大局”?

但是对方食髓知味,每次都装傻装弱,一句“能者多劳”,让瑞廷犹如哑巴吃黄连。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那些过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拒绝的人,比那些性格强势的人收入要低18%。

因此,一味地接受和帮助,并没有带来升职加薪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带来的只是别人的理所当然和贪得无厌。

电影《芳华》中黄轩扮演的男主角刘峰,人称“活雷锋”,不管谁有困难,他都愿意帮忙,别人有什么要求,他也尽量满足。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4)

食堂里煮破皮的饺子,他主动打来吃,还说“总得有人吃吧”;

为了给战友省钱结婚,他亲手做了两个沙发,他说“战友娶个城里媳妇不容易”;

别人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他却拱手相让,又说“我是木匠出身,现在这样挺好”……

这样的刘峰,理应得到尊重和喜爱,但大家对他的付出早就习以为常,甚至有人语带讽刺地说:“要是没有刘峰,那咱们文工团的脏活、苦活、累活给谁干呀?”

被人诽谤诋毁,离开文工团的那天,他曾帮过的战友们,没有一个前来送行,除了那个被大家嫌弃的何小萍。

明明是个“老好人”,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撇开人心阴暗,这样的局面是刘峰自己心理界限不清造成的。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5)

心理界限不清的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太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容易过度认真。

在答应别人请求之前,很少先去想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有无恰当的身份去提供协助。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会因为你的介入而变好吗?

瑞廷和刘峰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内心真正害怕的是——被评论。

这类人非常害怕“停下来”,不做点什么就浑身难受,太担心被评论而感到失败,难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总想方设法讨好别人,到最后却满足不了任何人。

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说,因狠不下心来Say No而讨好他人的人,只是在尽力“做一个好人”,实际上他们十分恐惧别人因被拒绝而否定自己、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6)

在生活中,并不缺乏总是消耗你的人,如果不学会拒绝,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无数的麻烦和困扰,再强大的你,也会被拖垮。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7)

建立完整的自我能量,拥有健康的心理界限

在一次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坦言自己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从小到大总在有意无意地迎合别人,从不敢与人发生冲突。

即便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有一次,对方打电话骂她,她竟是一直道歉,道歉了两个小时,不仅没有打动对方,还指责她敷衍。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8)

为了改变,蒋方舟去了国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任何熟人,她也不用在乎别人的评价,渐渐地,她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治愈。

蒋方舟首次怼人是在一次聚餐上,某位老师倚老卖老,不停开训,她忍无可忍,大骂一顿,摔门而出。

事后,她还打电话给朋友报喜,说太好了,我会“骂人”了。从那以后,她活得更加真实。

蒋方舟开始怼人,其实是内心力量的释放,真实自我的表达,她开始明白自己的内心需求。

适度地怼,可以怼出自我、怼出人生。该怼你不怼,反而会憋出内伤。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19)

村上春树在《挪威森林》里说过: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不管是“便利贴女孩”,还是“好累的蜘蛛侠”,书中还提到的,在亲情上易受到情感勒索的“父母的情绪配偶”、在爱情上会同情心泛滥的 “救世主女孩”,我们都可以看见他们的善良,否则,也不会在“为他人付出”与“自我照顾”中拉扯挣扎。

你可以说界限不清的人怯懦、退缩、消极,但换个角度,他们也拥有体贴、孝顺、善良,有责任感,为人着想的美德,在默默付出的背后,具备着美好与力量。

我们怎样使用这些特质,让自己活得更自由自在,跳脱出被伤害的循环,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世界的 幸运,而不是一种负担?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20)

“聪明是种天赋,善良是种选择。”既然是一种选择,你就有责任学习判断,把善良留给真正懂得珍惜你的人,别陷入“帮与不帮”的二分法当中。

书中建议我们,在付诸行动前,先问问自己:

  • 我做这些事情快乐吗?
  • 我的能力所能提供的协助最多有多少?
  • 我可以从哪里获得资源与支持,而不用一个人硬撑?

当你问过自己,确认好出发点,对这三件事情有了头绪后,你的界限也就清楚了,会形成一张保护网,让你的美好被更多人发现。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21)

多问问自己,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试着把决定权拿回来,重新框架,定义人生,学会调整内在语言,将主导语言多换成“掌控自我”的句子,并打破自己虚幻出来的假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敢地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请求,摆脱那些乱七八糟的烂事,把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生活上。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22)

设置好心理界限,就是改变你一生的开始

再回到开头那个女孩给出的问题,其实樊登老师最初给出的建议是:

“遇到奇葩亲戚我们不应该觉得生气,而是好奇,这个人太有意思了,居然有这样的奇葩,人生当中很难遇到奇葩,要把他写进小说,小品,网文里。这是奇葩亲戚送给你的礼物,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朵奇葩。”

诙谐幽默的背后,我们看到是自信的樊登,心理界限清晰的樊登。

樊登说,他也收到过朋友送的过期洗发水,他觉得,挺好的,能用,那就用吧。

他说:“当我们不把对方做的事情视作一种侮辱的时候,它就不是一种侮辱。”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23)

深交后的陌生,认真后的痛苦,信任后的利用,温柔后的冷漠,我们把人性中的善良毫无保留地透支着,结果却让自己伤痕累累。

但某一天,你回过头来会发现,所有发生的一切缘分都是好事。

存在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Irvin Yalom)曾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能接受选择的有限性时,他才能优雅地长大。”

怼人后最后悔没好好发挥(自从学会怼人后)(24)

愿我们一起重建自己的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让我们可以既善良又坚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