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啥杀了27位大臣(比秦始皇更残暴的儿子)
秦王嬴政继承秦国祖业,内治弊政,外拓疆土,充国力、强军队、远交近攻,仅用十年就灭掉了山东六国,实现了天下一统,这是前人从来没有过的功绩,其雄韬勇武,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他自认“功盖五帝”,自号“始皇帝”,并放言:“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其对江山永固的自信,可见一斑。
秦始皇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天下度量衡,有利于文化融合,民族融合。同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有利于江山稳固。按说,这样一套完整的组合拳打下来,不说万世,传之数代、十数代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然而,秦始皇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一手缔造的偌大帝国,在他去世后仅仅三年时间,就因一群草莽的围攻下而灰飞烟灭,让人叹息,更让人意外。
那么,如此固若金汤的秦朝,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呢?
根本原因两条:一因暴政,二因暴君。
秦始皇无论在内政的改革上,还是在外政的开拓上,无不是以刀枪开路,无不是以流血推行,他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无不是鲜血淋漓、头颅滚滚。所以,严酷的刑法,沉重的赋敛,大规模的徭役征发,造成了无数的家破人亡和妻离子散。
这是暴政。
而暴君呢?秦始皇当然是暴君,但他的小儿子胡亥,其虎狼之心、残暴之性,与乃父相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胡亥通过阴谋手段继位之后,享乐上比秦始皇更奢,心肠上比秦始皇更狠,对待群臣和兄弟姊妹的手段更毒。因此,胡亥成为了推倒大秦帝国的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是他的荒诞和残暴,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王朝。
那么,胡亥到底有多残暴呢?
我们知道,胡亥的帝位,是通过“沙丘矫诏”,篡改父亲传位兄长扶苏的诏书而阴谋窃取的,当时因秦始皇刚刚去世,大家不明就里。但随着扶苏的惨遭赐死,兄弟姐妹也听到了一些传闻,不免交头接耳,互相嘀咕。胡亥耳目众多,听到了一些风声,心惊胆战之际,便向奸臣赵高寻计。
赵高本身就靠阴谋起家,搞阴谋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因此向胡亥献计两条,一除功臣勋旧,二除兄弟姐妹。
胡亥听后,连连称妙。
于是,胡亥立即安排赵高,牵头组织专案人员,一方面对于那些对胡亥继位有怀疑、有唠叨的大臣勋旧,下狱判罪,个个清算;另一方面,对胡亥的12个兄弟、10个姐妹,罗织罪名,统统下狱。
秦始皇帝的那些儿女们,平日里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那些大臣也是锦衣玉食,如今一朝入狱,也是呼天抢地,大喊其冤。但皇帝既有命令,赵高才不管他们是谁的子女谁的近臣,一律暴打,个个屈打成招,于是便有了许多罪名。
胡亥一听,身边这么多阴谋叛乱的人,那还得了,下令立斩。于是,12个亲兄弟,立刻横尸市槽,成了铡刀下的冤魂,一起陪死的大臣不知多少。
10个亲姐妹,金枝玉叶的公主,胡亥亲自审问,连骂带吓,鞭棍俱下,可怜那些娇小姐,平日哪见过这样的阵势,早就吓死一半,加上棍棒相加,另一些经得住吓,却经不起打,马上皮开肉绽,香消玉殒。
第一批人杀掉以后,胡亥开始杀第二批。
公子将闾等三兄弟,为人很老实,胡亥暂时找不到杀的借口,就将他们圈禁在内宫,慢慢议他们的罪状。不过,姐妹都可打死的人,还会怜惜哥哥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胡亥安排人审问三人,并说他们不守臣节,罪当处死。将闾说,我平时未曾失礼失节。审问的人奉命行事,才不管那么多,立即逼他们自杀。三兄弟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只得拔剑自杀。
还有一个兄弟公子高,本想出逃,但担心累及家人,为此,他写了一封信给胡亥说,我死可以,但我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我请求死后葬在骊山之下,陪伴先帝父皇。
胡亥一听很高兴,说他孝心可嘉,死后赐钱十万,用于丧葬之费,并保全了公子高的一家老小,随后,公子高服毒自杀。
胡亥将第二批兄弟杀掉后,又杀第三批、第四批。
秦始皇共有子女30多人,兄弟姐妹几乎都被胡亥杀尽了。
胡亥的残暴,在考古中也找到了证据。
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专家曾在陕西秦陵东侧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共有17座,据专家考证是秦始皇子女的墓葬。经挖掘其中的8座,每个墓葬中都有一个副棺材,有一座墓葬中没有尸骨,有一把青铜剑扎于棺内,而其他7墓中都有尸骨,特别凌乱。从尸骨来看,有几具生前手腿都已分离,有些头骨已经断开。可见,生前遭到了极刑。此外,有的尸骨还有折断的痕迹,头骨和腹胸都有箭刺过的痕迹,死状极惨。
后来,专家在其中一座墓中发现了一枚私印,上刻着“阳滋”字样,据考证,“阳滋”即是秦始皇的小女儿阳滋公主,名叫赢阴嫚。她的尸骨与其他尸骨一样,剑刺刀伤,惨不忍睹,专家们不禁感叹:胡亥真够狠!
一个连兄弟姐妹都赶尽杀绝的人做皇帝,他的江山焉能不亡?
他不灭亡,天理不容!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秦汉史》中总结胡亥的残暴时说:“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鞫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请从死。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案二世、赵高之所为,一言蔽之曰:一切因循始皇,而又加以杀戮大臣、诸公子而已。”
又分析秦朝迅速亡国的原因说:“天下事之必以渐进,而躁急者之不足以语于治也。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赈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于是,胡亥这个暴君的无法无天的暴行,让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最后“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曾经辉煌于世的大秦王朝,就这样毁灭在胡亥这个暴君的手里。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一位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人物。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研读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学者;
吕思勉的学生、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宽先生立 回忆说:“吕先生从二十一岁起,就决心献身于祖国的学术事业,以阅读《二十四史》为日课,写作读史札记,这样孜孜不倦地五十年如一日,先后把《二十四史》反复阅读了三遍。他之所以能够不断写出有系统、有分量、有见解的历史著作,首先得力于这种踏实而深厚的基本功。”
吕思勉因此成了大师级的历史学家,与陈寅恪、钱穆、陈垣等一起,并称为“近代中国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的研究涉猎领域极广,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学术著作问世。
吕思勉的史学代表作有数十种,他的学术著作厚重宏富,有个性,有创见。他的通俗历史著作,也明白晓畅,清新易懂,读来让人兴趣盎然。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由吕思勉先生和孟森、邓之诚、蒋廷黻四人合力完成的一部书——《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是一部现代史学高水平的著作,包括:
吕思勉的“断代四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明清史学第一人孟森的:《明史讲义》《清史讲义》;
北大历史学教授邓之诚的:《宋辽金夏元史》;
清华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开创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这套《中国大历史》,就是由这四位史学泰斗级人物的八部巅峰之作合编而成。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
这套书不仅是学术的呈现,更重要的是这四位史学大师独特观点的一次集中展示。
四人中,吕思勉是钱穆的老师,他的作品博通古今、征引繁富、思想深刻、颇多创见。
孟森的观点鲜明,分析深邃。
邓之诚闻博洽见、洗练精准。
蒋廷黻论述扼要、眼界广大。
这套书是了解中国断代史最好的读本。比如蒋廷黻的书,何炳棣盛赞说:“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甚至评价蒋廷黻说:“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给予盛赞。
孟森的《明史讲义》,别的大家推荐不说,就是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即是主要参考书。你如果读过明朝那些事,再读一下孟森的《明史讲义》,那对历史的理解又会更上一层楼。像“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这个观点,就是孟森首先提出来的。
这套《中国大历史》共十册,三千多页,原价320元,头条做活动1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