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

毛泽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和杨开慧的两个孩子会沦落到在上海街头乞讨,他难以想象两个小孩子在上海会经历怎样的痛苦。后人也想不明白,一个国家领袖,竟然照顾不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事实上,毛岸英兄弟两个在上海所遭遇的痛苦,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经历过苦难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就会更加懂事,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就会倍加珍惜。毛岸英所经历的事情是不能用苦难来形容的,这个词语太轻,毛岸英经历的事情太残忍。

他在大同幼稚园跟那些叔叔阿姨说自己在监狱的生活,他说母亲杨开慧被敌人严刑拷问,在刑场被敌人枪决,他当时什么都不管,冲到母亲身前大声哭泣,却一点作用也没有,没人帮助他,他就抱着倒在血泊当中的母亲,那一年他只有八岁。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1)

周恩来邓颖超和两兄弟

毛岸英说,敌人很残忍,把沾了母亲血的馒头递到自己面前,他不吃,敌人就硬塞了进来。他只有八岁,没什么力气,只能拼命挣扎,却被敌人打昏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历史资料记载,幼稚园的叔叔阿姨听完毛岸英的讲述之后,更加敬佩杨开慧烈士,也对他们弟兄三个更加关心。

我想这段描述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客观的,甚至说是残忍的,一个孩子讲述母亲的牺牲,他不是远远地看着,母亲倒在他的面前,八岁的孩子已经明白什么是死亡,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被欺负。

没有过多资料显示毛岸英后期对于母亲的遭遇有过多表述,想必他更不愿意提起来这件事,每想起来一次,心里就像是被刀子扎了一样。

有人说毛岸英怎么那么较真,明明是主席的儿子,还非要上战场,最终牺牲,成为毛主席一生的痛。

如果我们能了解毛岸英在上海的那几年经历了什么,或许就能理解毛岸英为什么会如此这般。

上海

1930年,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牺牲,敌人原本想让她发布一份声明,宣布和毛泽东脱离关系,只要有这份声明,就可以放她和孩子出去。

敌人说,你不为自己考虑,你也应该为孩子考虑。

杨开慧始终坚定,他告诉毛岸英,在监狱里饿肚子要忍着,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杨开慧牺牲之后,留下了三个孩子,这是老大毛岸英八岁,老二毛岸青七岁,老三毛岸龙只有三岁。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这三个孩子改了名字,按照福寿泰的顺序,分别改名为杨永福、杨永寿、杨永泰。

他们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们却不能堂堂正正地跟着父亲的姓氏来生活。

三人改名之后跟着杨开慧的母亲一起生活,也就是三人的外婆,为了安全,三人改叫他们的舅妈李崇德为母亲。

他们失去了母亲,也找不到自己的父亲,跟随外婆一起生活,三个孩子不哭也不闹,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早就已经明白,能活下去就是侥幸了。

毛泽东还是知道了这件事,顿时觉得五雷轰顶,悲痛交加。立马让自己的三弟毛泽覃去上海找二弟毛泽民,想尽办法把三个孩子接到上海,在毛泽东看来,湖南老家依然是危险的,他失去了杨开慧,不能再失去这三个孩子。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2)

毛岸青在祖屋

三个孩子的叔叔毛泽民,立马去联系孩子们的舅舅,一边又请示周恩来,他的想法是先把孩子接到上海,这里有我党情报人员创建的专门抚养烈士子女的幼稚园,等苏联的轮船到了,再送孩子到苏联去学习。

毛泽民的这封信,经历几多周折才到了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的手里,1931年春节前后,毛岸英三兄弟在舅妈和外婆的保护下,乘坐火车到了武汉再从武汉坐船到上海。

八九岁的孩子,应该过什么样子的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在学堂里面读书,和小伙伴在院子里蹦蹦跳跳,毛岸英也是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逃命,他们失去母亲,他们见不到父亲。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三兄弟当中最大的也才九岁。

毛岸龙夭折

到了上海也并不是万事大吉,等待三兄弟的将会是更加无休止的灾难。上海的大同幼稚园是董健吾创办,这位先生被称为“红色牧师”。幼稚园里面有三十多位孩子,都是跟毛岸英三兄弟一样的身份。有的父母在前方工作,有的父母已经为革命献身。

顾顺章,历史的罪人,间接导致毛泽东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夭折。董健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1931年三月护送顾顺章、张国焘等人去鄂豫皖苏区。到了4月24日,顾顺章在上海被捕,随即叛变。周恩来等人因为钱壮飞等人的消息,才躲过一劫,也因为这件事,上海的活动全部取消。

董健吾躲在朋友家中,幼稚园的日常工作陷入混乱当中,30多个孩子不能获得及时照顾。

到了5月份,毛岸龙开始发烧,当被保育员送到医院之后,已经陷入昏迷,资料记载,这一晚,毛岸龙抢救无效而去世。

毛泽东的这位小儿子,去世时只有四岁。第二天,工作人员姚亚夫买了一口薄棺材,安葬了毛岸龙。

自此,毛岸英失去了母亲,又失去最小的弟弟。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3)

三兄弟

被收养

三个兄弟就剩下两个,幼稚园的生活,好歹是有专门的人照顾,也有其他小伙伴陪着,最起码能生活下去。随着白色恐怖在上海愈演愈烈,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幼稚园已经不能继续经营下去。按照当时的政策,有亲戚的则去投靠亲戚,没有亲戚可以投靠的,则只能靠组织安排。

董健吾收养了毛岸英两兄弟。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4)

董建吾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被人发现,董健吾一家人的性命都将不保,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他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责任大于一切,他没得选择。

原本董健吾在教堂工作,组织上也会每个月定期给哥俩生活费,随着形势逐渐变得严峻,董健吾的工作没了,和组织的联系也断了。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董健吾和前妻想尽一切办法,能卖的东西都买了,能找的工作都找了,最后带着孩子们制作纸花才能勉强度日。

这中间毛岸青出了麻疹,毛岸英得了伤寒,两人千方百计找到一些中草药,这才没有生命危险。

现在能随便三言两语就概括出当时他们的遭遇,实际的苦难我们无从得知,每一天对于他们都是煎熬,每一顿饭的获得对于兄弟两个来说都是奢侈。

在这里插一段历史事实。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5)

毛岸英

在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毛岸青给他幼年时的小伙伴董寿琪写了一封毛笔信。这位董寿琪就是董健吾的孩子,当时和毛岸英哥俩一起生活,信中写道∶

知道你这个分别16年(应是14年)的老友的下落,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又知道你已经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那就更好了。可惜岸英不在,他知道了同样会高兴的。回想起我们在上海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董伯伯和你们全家对我们的照顾,我和岸英至今不能忘怀,并十分感激。

这封信的时间是6月份,半年之后,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

流浪上海街头

毛岸英两个兄弟在上海的街头流浪半年之久,就像是电影三毛流浪记一样,他们成为上海街头的小乞丐。

这到底是这么一回事?

大概是在1935年7月,在上海的党组织又被国民党进行了严重破坏,就连地下特科也没能幸免,整个上海党组织几乎不复存在。此种情况之下,为了保护剩下的党员,决定对上海的党组织进行撤销处理,剩下的党员干部进行转移,不再继续守在上海。

董健吾也不得不离开上海。

而负责照顾毛岸英两兄弟的黄女士是董健吾前妻,不是党员,她除了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之外,又多了毛岸英这兄弟两个,六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由他一人负责,压力可想而知。

有时候她压力大,就会骂几个孩子几句,也没什么恶意。但是对于毛岸英来说,这件事是不能忍受的,到了1935年,毛岸英已经13岁,母亲也已经去世五年。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6)

毛主席的信

相对于别的小孩,毛岸英心智更加早熟,自尊心和独立性也要强于别的同龄孩子。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他的父亲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和他的爷爷天天作对。这一点毛岸英绝对遗传了毛泽东,13岁的他一气之下从董健吾前妻的家里带着弟弟跑了。

他可是没有考虑吃什么,也没想会遇到什么,只是单纯觉得要离开那个家庭,带着弟弟去找寻更大的自由,不会被人骂,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于是,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就在上海开始了流浪生活。

以后

在上海流浪的生活自然很苦,却又是在很多地方找不到毛岸英和毛岸青对于这段岁月的回忆,可能在他们看来,相对于死去的母亲和弟弟,他们能活下来已经是幸运,亦或是他们觉得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受了这些苦,也是难免的事情。

资料记载,开始流浪的毛岸英带着弟弟在一家烧饼铺当伙计,名义上说这两人是学徒,其实是老板家里的仆人。有钱人充当上帝,对着穷人的孩子呼来唤去,没人知道这是毛泽东的儿子,更不会有人相信,毛泽东的儿子要给人刷马桶来获得食物。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被老板大骂,被老板的儿子欺负。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7)

毛主席

遗传父亲的性格,两个兄弟自然不能忍受被人这么欺负,和老板的儿子打了一架,带着弟弟又跑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毛岸英也没有放弃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后,毛岸英一直带在身边的一本书是《学生字典》,这本书就是毛岸英在上海流浪期间省下的饭钱所购买,字典随着毛岸英到了苏联,到了延安又到了北京,他一直没舍得扔。

那是一本字典,也不是一本字典......

兄弟两个在寺庙里面生活,没有避寒的东西,只能用稻草来御寒。为了能吃饱饭,能更好地照顾弟弟,毛岸英在上海卖起了报纸,可是报纸也不是谁都能卖,这里面有着诸多的规矩。毛岸英管不了那么多,自然是哪里能卖出去更多报纸就去那里,也就得罪了一些人。那些坏人不会放过这小哥俩,对着又是一段拳打脚踢。

他们在那段时间根本不是毛泽东的儿子,只是街边的流浪儿童,吃不饱穿不暖。

1936年,组织派人过来寻找,也是在破庙里面找到了他们,经过仔细核对,才发现这就是毛岸英兄弟,这是他也只有14岁。

在卖报的过程当中,一天毛岸英发现一份报纸上赫然登着一则新闻,毛泽覃被击毙,当初那个慈祥的小叔再也见不到了,他心中藏着恨,却也无能为力。

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据史料还原毛岸英的上海5年)(8)

毛泽覃

八岁那年他看着母亲离开,十几岁这年,他在报纸上得知叔叔去世,没有几个孩子会像他们一样悲惨,老天仿佛是瞎了眼,一个劲地折磨他们。

一直到1936年6月,毛岸英才去往苏联,开始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这期间,兄弟两个并没有见到父亲毛泽东。

那一年的毛岸英怎么也想不到,十四年后,只有二十八岁的他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我不知道怎么结尾这篇稿子,只是想告诉大家,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和他儿子的故事,我们的今天,是他们一家人牺牲换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