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系列用法大全(如何分辨虚词因)

提要(一)作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或动词短语的状语,可译为“因为、由于;依据、凭借;趁、趁此;经过、通过”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虚词系列用法大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虚词系列用法大全(如何分辨虚词因)

虚词系列用法大全

提要(一)作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或动词短语的状语,可译为“因为、由于;依据、凭借;趁、趁此;经过、通过”等。

(二)作连词,它的后面不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而是动词短语或主谓短语,可译为“于是、就;因为、由于;因此、因而”

(三)作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面,作状语,可译为:“趁机”“趁着”“就”等。

(四)作动词,它不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它的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它往往和后面的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构成动关系,可译为“依靠、顺应、就着、顺着、沿着、借助、沿袭、因袭、遵循、继承”等。

(一)介 词

“因”作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或动词短语的状语,介绍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依凭、条件和经由。

(一)表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如:

(1)振声激扬,伺者此觉知。(《张衡传》)――(铜丸)撞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因,也可译为“由”。此,指代“振声激扬”)

(2)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施加恩惠,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无,通“毋”,不要)

(3)草木之含悲,风云而变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草木因此而满含悲痛,风云此而改变颜色。(为之,为此;“因而”中的“因”后省略了宾语“之”;因而,即“因此而”,因为这件事,而……)

(二)表依凭,可译为“依据、按照”“根据”“借、凭借”等。例如:

(1)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过秦论》)――凭借华山为城墙,利用黄河为护城河。

(2)如楚,又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到了楚国,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了当权的楚国大臣靳尚。

(3)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以讽谏。(《张衡传》)――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讽喻规劝。(“因”后省略宾语“之”)

(4)单于使使晓(告诉)武,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苏武传》)――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最,想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使使”:前者名词,后者动词。晓:论:判罪。)

(5)依(依照)乎天理,批(劈开)大郤(xì),导大窾,其固(本来)然。(《庖丁解牛》)——依照(牛的)生理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大的空隙,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去进刀)。(天理:自然的结构肌理。郤,通“隙”,缝隙)

(三)表条件,可译为“趁、趁着、就着、趁此、顺便、就此”等。例如:

(1)未若柳絮风起。(《世说新语·咏雪·》)——不如比作柳絮风漫天飞舞。(因风:乘风。因,趁、乘)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趁着这有利的条件,宰割天下各诸侯国,分割各国山河。

(3)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因:由此,趁此。厚遇: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使”后省略了宾语“之”)

(4)厚赂(lù)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顺便把一批丰厚的礼物送给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厚赂:赠以丰厚的礼物。赂,赠送礼物)

(四)表经由,可译为“经过、通过”“由”“从”等。例如:

(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听到这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门客领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

(2)君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

(3)伍胥乃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就经过公子光来请求吴王接见。(见,使……接见)

(二)连 词

“因“作连词,它的后面不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而是动词短语或主谓短语,可表原因、顺接、结果三种关系。

(一)表顺接,常用在后一个分句的开头,连接前一个分句,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可译为“于是、便、就”。例如: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往晓之。(《列子·杞人忧天》)——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侍从中有的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秦王于是说……

(3)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秦国埋伏的军队断了怀王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4)秦军解,大破之。(《史记·高祖本纪》)——秦军瓦解,于是沛公大败秦军。(解,通“懈”,懈怠)

(5)以责赐诸民,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四》)——把所有的债券全都赐给了百姓,(百姓)于是把债券通通烧掉。(责,通“债”)

(二)表原因,多用在因果复句的前一个分句里,后面的分句常有“始”“才”等字和它呼应。可译为“因为、由于”等。例如:

(1)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因为有运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给你),就不一一详述了。

(2)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指异之。(《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闲坐在法华寺的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着它觉得非常奇异。(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3)后伐木,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后来由于伐树,才见到了这些山。

()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才)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由于要修建玉清宫,开山伐取木材,才有人见到它。

(三)表结果,后面的事情是前述情况导致的结果。可译为“因此、因而”。例如:

(1)以是人多以(把)书假(借)我,余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一说介词,因而)

(2)秦王不说。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说,通“悦”)

(3)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屋旁有五棵柳树,因此把他叫做五柳先生。

(4)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因此写了这首七言古诗,作歌并赠送给她。(“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为:写,创作。歌: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5)送之至湖口,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

(三)副 词

“因”作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面,作状语,可译为:“趁机”“趁着”“于是”“就”。例如:

(1)言曰:“······,不如善遇之。”(项伯)趁机说道:“······,不如趁机好好地招待他。”(一说介词,趁(机))

(2)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鸿门宴》)――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出去。(如厕:上厕所。如,往)

(3)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鸿门宴》)――项王当天留下沛公和他一道饮酒。(“与”后省略宾语“之”)(一说连词,于是,就)

(4)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趁机拿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起了帽子。(一说连词,于是,就)

(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时相如走上前,献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打。(前进:走上前进献)

(6)人号之为“匡山”。(《看松庵记》)——人们于是称它做“匡山”。

(四)动 词

“因”作动词,它不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它的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它往往和后面的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构成动关系,可译为“依靠、顺应、就着、顺着、沿着、借助、沿袭、因袭、遵循、继承”等。例如:

(1)未若柳絮风起。(《世说新语·咏雪·》)——不如比作柳絮风漫天飞舞。(因风:乘风。因,趁、乘)

(2)能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象(模拟)形, 各具情态。(《核舟记》)――能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出宫室、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因势,就着样子,动宾短语;罔不,固定短语,无不,全都)

(3)人之力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4)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业,遗策。(《过秦论》)――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蒙故业”和“因遗策”结构相同,既然“蒙”是动词,那么“因”也是动词)

(5)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自己的情怀,无拘无束地生活。(动词“因”后省略宾语“”,指外物)

(6)变法者而化。(吕氏春秋·察今)——变更法度的人又要顺应时势而变化。

(7)殷于夏礼,所损(减少)益(增加)可知也。(《论语·为政》)——殷商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增加的可以知道。

(五)名词 机会,因缘,机缘,原因:

(1)于今无会。(《孔雀东南飞 并序》)——从今后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

学后检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因”的用法和意义。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2)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

(3)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

(5)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

(7)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

二、下列句子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经重新组合)

A.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03年全国卷04年国卷Ⅱ05年国卷Ⅲ))

B.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05年江西卷07年福建卷)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04年北京卷06年辽宁卷、广东卷)

D.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04年国卷Ⅰ)

学后检测参考答案

一、(1)介词,凭借(2)连词,因此(3)连词,于是,就(4)介词,趁着(5)连词,于是,就(7)连词,因而

二、二、AD(AD.都是连词,译为“于是,就”;B.副词,趁机;C`.介词,通过,经由,经)(一说D项为副词,解释为“趁机”;一说B项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