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航运工程全面完工已可通航(从南坝卧倒闸至滇池入湖口)

滇池航运工程全面完工已可通航(从南坝卧倒闸至滇池入湖口)(1)

滇池湖面广阔,入湖河道众多。2019年,盘龙江中段复航;2022年6月,滇池草海东岸彰美村码头到大观楼码头、海埂大坝的航线开通……昆明水上交通构建的愿景正在逐步推进。

盘龙江大观河具备通航条件

滇池流域河流众多,呈网状发育,大小河流数十条,大多为源近流短河流。入滇河道共有35条,分别是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正大河、盘龙江、大清河、明通河、枧槽河、海河、六甲宝象河、广普大沟、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姚安河、老宝象河、宝象河、槽河、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梁王河、南冲河、淤泥河、白鱼河、柴河、东大河、中河、古城河,河道流经区域有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度假区、高新区。流向主要由北向南,汇入滇池。其中,流经昆明主城区河流有15条,最大河流就是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

去年11月至12月,昆明市相关部门对35条滇池入湖河道的通航条件进行了新一轮现场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河道的宽度、水深、桥梁通航净空等,此外还涉及河道周边的河岸景观、河岸文化等内容。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对河道现状改造提升后,可实现全线通航的河道有大观河,通过改造提升可局部通航的河道有盘龙江,其余33条河道暂时还不具备通航条件。

街区改造和景观重塑相结合

盘龙江北起昆明水源松华坝水库,由北向南,直穿昆明市主城区,至滇池畔的洪家村,总长 26.2km。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是通航河流,航运历史悠久。曾经是昆明市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即使到了1961年,盘龙江依然承担昆明市城内外水上交通的功能,年货运量约22.6万吨。为适应昆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面积的扩张,1965年昆明市人民政府编制了“盘龙江通航工程”计划,并投资10万元,建起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座船闸——“洪家村船闸”。后因受多种因素影响,盘龙江河道的平面和空间,受到多方制约,沿江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垃圾向盘龙江排放和倾倒,江内水质严重污染,盘龙江一度成了恶气冲天的“臭河”,盘龙江的水上航运全线断航。

经过昆明市连续多年对盘龙江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特别是2013年牛栏江引水工程投入使用,盘龙江水位得到稳定,水质大幅度改善,同时河道清淤、河岸整治、沿江绿化等工程也基本完成,盘龙江才初步具备了四季通航的基本条件。

在对盘龙江复航进行规划时,昆明市航务管理局提出了以复航为切入点、以盘龙江为联络线,水岸协同、文旅联动、分段建设、各有主题,结合街区改造和景观重塑,将盘龙江建设成为昆明最靓丽的休闲、观光、交通走廊,把两岸沿江通道建设成为世界最长步行街的复航构想。通过分段建设、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将盘龙江复航分为中段、下段稳步推进。

盘龙江已开通3条观光线路

盘龙江中段复航工程自米轨铁路桥至永平桥段,项目分两期实施。中段一期工程(米轨铁路桥-南太桥段)航道全长2.52公里,建设等级为城市观光航道,建设内容包括:航道疏浚工程以及航标工程、码头、停靠点和锚地等配套工程的建设。2019年12月,中段一期工程开始试验通航。

试验段通航以来,受到市民和游客的追捧,游客乘船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市民和游客也提出了盘龙江游船夜航观赏性不高的意见。为解决该问题,昆明市启动了盘龙江夜游景观提升工程,主要包括盘龙江航道南起双龙桥,北至米轨铁路桥全程4.26公里的夜游景观提升。项目从昆明历史文化中汲取创意,通过将夜游项目理念融合科技和艺术,依托盘龙江的自然资源,提炼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和人文历史资源,利用视频影像、互动体验、虚拟现实结合艺术造景等手段,全方位植入景区IP,打造盘龙江行进式、沉浸式的情景夜游体验。2020年5月,盘龙江夜航开通后,夜游盘龙江成为了昆明又一个网红新地标。

随着售票厅建设安装、桃源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后,目前盘龙江复航中段一期工程项目总体已具备6个泊位,游览观光线路3条,旅游观光船舶4艘投入运营。

下段复航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中段二期工程(南太桥段-永平桥段)航道全长2.36km,建设投资3105万元。建设内容包含:航道疏浚、2个码头建设、2个停靠点建设、航标工程等。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工可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开工实施建设。

盘龙江下段复航规划从南坝卧倒闸至滇池入湖口,全长约7.9公里。全段河岸规整,两岸皆为直式浆砌块石护岸,西岸城市开发建设基本完成,设有龙江公园及沿江绿化带、步行道、南悦城、希望荟耍街等商业区;东岸陈家营村、张家庙村、叶家村等城中村待改造开发。

全段涉及桥梁19座,跨河管道2个。航道水深在0.96米至2米范围内,沿线拟布置2座码头及5个停靠点。建设内容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6800万元,目前项目已开展工可阶段相关工作,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大观河拟新建3座码头

对于昆明人来说,从篆塘乘船到大观公园这样的经历,只存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值得期待的是,根据滇池入湖河道通航条件的调研,大观河是35条入滇河道中唯一一条具备全线通航条件的入滇河道。这条曾经承载了昆明运粮功能的河道,将会用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年轻一辈的昆明人眼前?

在昆明市航务管理局的规划中,大观河复航项目将是一个集水岸协同、文旅并进、文脉传承于一体的统筹建设项目。项目航道全长3.552公里,建设内容包括航道疏浚工程、航标工程,3座码头建设,同时还将对复航两岸进行相应的景观提升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利用视频影像、互动体验、虚拟现实结合艺术造景、灯光设计等手段,全方位打造大观河复航河段情景体验。

水岸融合营造文化景观带

“目前河道上有13座跨江桥梁,大部分为老旧桥梁,如全部进行改扩建,涉及面广,工程实施难度大。”受上述边界条件的控制,故篆塘码头-近华浦路段采用8客位以下船舶通航,近华浦路段-大观楼段采用30客位以下船舶通航。

昆明市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对大观河复航项目的定位研究,大观河复航项目将分为四段打造。第一段为“篆塘至秋园公园”,第二段为“秋园公园至近华浦路”,第三段为“近华浦路至小岛村”,第四段为“小岛村至新西苑码头”。“根据水岸协同的建设理念,我们计划对节点岸线及周边进行景观元素和历史文化的融入,营造集山、河、田、景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带,打造旅游休闲、水上交通、生态宜居、健康特色景观示范区。”

在具体项目建设中,拟对大观河复航分为两期工程施工,一期工程建设小岛村码头-新西苑码头段,二期工程为篆塘码头-小岛村码头,总工期约4年。目前,大观河复航项目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并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文 昆明市航务管理局 供图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刘自学

审核 武熙智

终审 王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