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一场从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内地省份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地区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其核心地区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1)

三线建设是一场出于国防军事背景的区域工业化过程,其规模远超于国民政府在八年抗战时期(1937-1945)的沿海工业内迁以及之后的西部大开发(始于2001年)。在1964至1980年,中国在三线地区所在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人民币2052.6亿元,占同期中国基础建设总投资的39.01%。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军人和上千万人次的民工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的号召下,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业、基础设施、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2)

三线建设改变了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工业经济落后的面貌,建设了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基地、中国二汽等重点项目,将绵阳、德阳、贵阳、汉中等地从小城市甚至乡镇建设成为具有大量现代制造业和科研机构的城市。然而,出于备战需要,三线时期的工厂和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由于计划仓促,很多三线项目“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导致了巨大的浪费。197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对三线地区的投入逐渐减少。1980年代以后,大量三线企业倒闭关停,部分企业则成功转型、继续成为当地的工业支柱。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3)

范围及部署

“三线”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相对于沿边沿海的“一线”地区(指东南沿海及东北、新疆等地区)而言。三线建设的范围包括西南三省(四川、云南、贵州,含今重庆直辖市)、西北四省(陕西、青海、甘肃乌鞘岭以东、宁夏)、以及京广线以西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的部分,以及广西的河池地区和山西雁门关以南等省自治区。位于一线和三线地区之间的广大中部地区成为二线,包括位于一线省份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的东半部。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4)

在三线地区,在其中又以贵州、四川东部山区、四川中部平原地区、汉中、秦岭北麓等地区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迁入工业人口多。其中,钢铁工业以攀枝花、酒泉钢铁基地为重点;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建在四川和陇西;煤炭工业重点建设四川綦江、珙县,云南永仁宝顶山、宣威羊场,贵州六枝、盘县、水城,甘肃窑街,宁夏石炭井、汝箕沟,青海大通,陕西蒲城等12个矿区;四川映秀湾、龚咀、夹江、重庆,云南以礼河、绿水河,甘肃刘家峡,贵州贵阳、清镇,陕西宝鸡集中了大型水电火电站;

重点开采四川石油气;机械工业主要在四川、贵州等地。四川成都主要接收轻工业、电子工业及飞机制造业,绵阳、广元接收核工业与电子工业,重庆为常规兵器制造基地,甚至包括第三个钚生产堆(816工厂)和常规潜艇制造业(望江造船厂);贵州贵阳主要接受光电工业,安顺主要接受飞机工业。部分企业项目来自于一线企业内迁,然而大量三线项目是新建的。

上述国务院直接管理的三线地区俗称“大三线”。与之相对,地处一线二线的省份,各自建一批省属的“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由省国防工办领导,进行常规军事工业,基础工业,电力,交通建设。小三线地区集中在东北东部山区、大兴安岭地区、冀热辽地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内蒙东部、内蒙西部、大别山区、沂蒙山区、苏皖浙赣边区、闽浙赣山区、湘粤赣边区、湘粤桂地区、湘鄂赣地区。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5)

这些地区,大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和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经济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粮食可以自给。但是工业基础薄弱,交通条件差。至1994年底,除一家企业建设未完成外,其余“七五”调整项目全部完成。共迁出职工11万人,总投资46亿元。1994年国务院三线办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办公室,主任王春才。“八五”计划的三线企事业单位脱险调整项目118个,实施115个,至1996年底累计投资80亿元,至1997年底完成或基本完成100个。1998年改为国防科工委三线调整协调中心。2014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评价与历史意义综合评价

在一个军事时期角度上三线建设发挥了预定的效果,对于外部核武威胁的国际情势下,三线建设的军工产业分散移往大后方成为了中国政府在外交谈判上的筹码之一,让意图核讹诈的国家有所三思,无法在第一击中就摧毁反击能力。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6)

而且三线建设多位于山区,对环境也有破坏。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三线的支持逐渐减少,不少三线企业自然倒闭。当初伴随工厂迁移到三线地区的知识青年与普通工人,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后来部分位阶较高者或有关系者以及仍有亲人在原籍者,通过各种制度渠道返回原籍。一部分人留在贫困的内陆生活,没有返回原籍,但大部分也随工厂到了邻近城市,继续留守山区的只是少数。

另一方面,三线建设有效地缩小了东西差距。1963年,西部云、贵、川、陕、甘、宁、青七省的工业总产值占全中国的10.5%,到1978年上升到全国的13.26%。三线建设改变了很多落后地区的面貌,许多交通不便甚至与世隔绝的地区通过三线建设得以与外界联系了起来,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建设提高了西部主要城市如西安、兰州、重庆、成都、贵阳等的竞争力。四川绵阳、攀枝花,湖北十堰等地从农业占主导到建立现代化工业,更是直接得益于三线建设。高三线不单是军工,军工也要配套,像钢铁厂,机械厂,配套的企业也要搬进去。

真正的三线建设 伟大的三线建设(7)

当时参加三线很光荣,所以最好的设备重点企业都搬到西部,搬到四川贵州形成新的工业布局。三线建设在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再次向东部沿海倾斜之际,对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促进作用。对于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建设集中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有力促进了中国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三线时期积累的物资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也为后来的西部大开发打下一定基础加快了西部的发展。

部分建设成就
  • 西南铝加工厂西南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
  •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双桥区)
  • 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厂(重庆长寿区)
  •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北碚区)
  • 重庆北碚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北碚玻璃集团(重庆市北碚区)
  • 中国重汽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重庆沙坪坝区)
  •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九龙坡区)
  • 重庆建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九龙坡区)
  • 中船重工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涪陵区)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宜宾812厂)
  • 中核集团红华实业(金口河814厂)
  • 重庆816核工厂(重庆涪陵区)
  • 重庆嘉陵益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重庆荣昌区)
  • 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四川德阳)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冕宁)
  • 攀枝花钢铁集团(四川攀枝花)
  • 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贵州六盘水)
  • 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原贵州平坝县,现迁址贵阳市)
  • 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649所)(原贵州平坝县,现迁址贵阳市)
  •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贵州安顺)
  • 洛阳玻璃厂(河南省洛阳市)
  • 中国二汽(湖北省十堰市)
  • 江汉油田(湖北省)
  • 葛洲坝水利工程(湖北省宜昌市)
  •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汽车工业(湖北省宜昌市孝感市)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汉中市)
  • 陕西汉中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
  • 长庆油田(陕西省)
  • 贺兰山煤炭基地(宁夏石嘴山市)
  • 酒泉钢铁公司(甘肃酒泉,今甘肃嘉峪关)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今内蒙古额济纳)
  •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甘肃金昌)
  • 西北铝加工厂(甘肃陇西)
  • 刘家峡水电站
  • 丹江口水电站
  • 青藏铁路一期(西宁——南山口)
  • 成昆铁路(成都——昆明)
  • 焦枝铁路(焦作——枝城)
  • 湘黔铁路(株洲——贵定)
  • 襄渝铁路(襄樊——重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