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大蚝出名吗(的百强榜单上榜之路)

4次荣登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入选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单,品牌价值达49.9亿元——“钦州大蚝”百强榜单的上榜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钦州大蚝出名吗(的百强榜单上榜之路)(1)

大蚝丰收。 作者供图

“中国大蚝之乡”钦州市钦南区,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全国70%的蚝苗都产自这里。近年来,钦南区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打造优育、优产、优加、优销全产业链一体化格局,推动大蚝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钦南区大蚝养殖面积、产量在华南地区均排第一位,年产值突破37亿元,带动10万人创业就业。钦南区被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钦州大蚝”优势区,“钦州大蚝”4次荣登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入选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单,品牌价值达49.9亿元。总结“钦州大蚝”的上榜之路,主要有以下四点:

创新赋能做强种质,实现“优育”。以科技为支撑,加大蚝苗种质科研攻关力度,创新“天然采苗 标准化车间育苗”技术,有效破解大蚝天然优质种苗不足、采苗培育技术落后等问题。一是深化产研协同,优化升级蚝苗品种。与广西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及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合作,成立“钦州大蚝”保种育种研发基地、大蚝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长期就蚝苗原种保存、良种培育、育苗养殖容量等环节开展合作,成功培育出可在深海养殖的高盐度三培体蚝苗种,大蚝人工育苗取得历史性突破。经初步生长监测,人工蚝苗种比传统天然蚝苗种生长速度快1.5倍,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孵化成功率高达90%。二是创新关键技术,集中采集天然苗种。依托南方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基地茅尾海的优势,创新推广浅海沉架球式和浮筏水泥片吊式采苗技术。这一技术开创了国内大蚝天然采苗技术先河,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被广东、海南、福建等沿海地区推广使用。三是升级培育平台,集约发展人工育苗。建立“政府搭建平台 企业运行”发展模式,实施大蚝人工苗种繁育工程,发展区域规模化育苗。依托中国—文莱大蚝产业一体化合作项目,引进企业建立规模化大蚝人工繁育基地8个,年生产人工蚝苗2000万串以上。其中,广西港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的大蚝种苗繁育基地,年产值达1.26亿元。

提升标准做大规模,实现“优产”。以基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大蚝养殖规模化产业体系,助力养殖群众稳定增收。一是基地养殖规模化。成立大蚝产业联合党委,建立“公司 合作社 农场 农户”模式,组建沿海大蚝养殖党支部,实现与产业行业组织共联、资源共享,让“散户”变“集群”。截至目前,钦南区共发展大蚝养殖专业合作社43家;组建大蚝行业党支部6个,参与党员117人,其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养殖能人14人,带动养殖户300多户,每户年均收入6万元以上。二是示范吊养标准化。投入补助资金100万元打造新型抗风浪浮筏项目,建成广西首个大蚝环保新型抗风浪蚝排基地,新型蚝排能抵御12级以上台风,相比传统浮筏产量提高3倍以上。在养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标准化浮筏吊养技术,开展深海大蚝标准化吊养示范,形成规模化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

延链强链做精加工,实现“优加”。优化大蚝产地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育苗基地 产业基地 加工基地 文旅产业园”,不断提升大蚝产品附加值。一是强化产品质量监测。建立大蚝产品追溯体系,在大蚝养殖企业试点建立产品追溯机制,强化养殖环节产品溯源,大蚝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二是加快培育经营主体。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采取“一企一策”帮扶措施,重点培育了一批本地农产品(食品)深加工企业,拓展精深加工,推动大蚝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如阿蚌丁海产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大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精炼提取出可用于饮料加工、临床医学的牡蛎肽;深海富蚝海产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大蚝净化加工,推出的高档大蚝产品在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热销。目前,钦南区培育大蚝产业深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11家,其中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三是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大蚝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与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10亿元的大蚝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发展基地项目。推出原汁蚝油、蚝豉系列,研发鲜蚝罐头、牡蛎小分子肽蛋白口服液、牡蛎小分子肽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的大蚝“种苗培育 养成育肥 成品销售”经营体系,拉动了水泥、竹木、化工(聚氯乙烯)、玻璃、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连锁式发展,从业人员达6万人。

塑造品牌做活市场,实现“优销”。充分发挥“钦州大蚝”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提升“钦州大蚝”品牌核心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拓宽市场销售路径。一是加强包装,擦亮金字招牌。鼓励企业开发创建大蚝相关产品品牌,成功创建了“金海环岛”“三戈”“蚝姐”“北部湾一蚝”“钦州五豚”“金牡蛎”等企业品牌,推荐企业申请“钦州大蚝”绿色食品认证20家。二是加强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以及中国—东盟渔业名特优新产品展示会,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投放广告等方式积极扩大宣传。近年来,接洽邀请央视新闻、CGTN等拍摄大蚝全产业链全过程,向全国、全世界大力推介“钦州大蚝”品牌。2021年以来,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英语频道、《海上看中国》团队、央视CCTV—4《远方的家》节目等到钦南区拍摄“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在全球全媒体传播。三是加强营销,构建供销体系。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金融扶持发展大蚝产业物流、电商等企业。完善市场营销体系,通过“政府 企业 基地 农户 冷链 市场”以及线下线上营销等运营模式,建成钦南区大蚝电子商务平台。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产销对接,与企业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大蚝产销关系,推动“钦州大蚝”品牌可持续发展。如维丰农业有限公司打造蚝田综合体——龙门蚝湾大蚝产业示范区,成立首个“钦州大蚝”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4000万元,初步形成集养殖、交易、蚝事体验、滨海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荣膺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

【点 评】

解决科技创新“痛点”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 朱健宁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广西全区研发(R&D)经费增长 15% 左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54.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380 家,目前已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钦州市钦南区在发展大蚝产业中创造性地解决种苗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大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走出了一条全区首创、资源节约、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其经验做法给我们以启示。

紧抓产研结合,推进成果转化。钦南区与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合作,成功培育出可在深海养殖的高盐度三培体蚝苗种,突破传统蚝苗种近海滩涂养殖的位置局限,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全面“拥抱”。可见,在产业发展中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不断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需求对接,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全面提升产研协同创新效率,推动产研等多方主体的高效联动和科研成果的贯通式转化,打造产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紧抓自身优势,突破核心技术。钦南区发挥面朝大海的区位优势,在实现高盐度蚝苗研发突破后,创新推广新型抗风浪浮筏 ,不仅能拓展养殖海域,还能改变浅海内湾养殖过密、环境恶化现状。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逐步转变政府科技创新管理职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发展。

紧抓平台构建,稳定产品供给。钦南区建立“政府搭建平台 企业运行”发展模式,建设人工繁育基地,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开辟全国首例大蚝价格指数保险业务,充分稳定大蚝生产供给。鉴于农产品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产业发展中需利用平台整合集聚优势资源,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创新发挥金融、电子商务等平台的作用与优势,降低特色农产品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动的双重风险,助推传统农业提质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