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到青铜器修复的痕迹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摘 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看到青铜器修复的痕迹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看到青铜器修复的痕迹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如何看到青铜器修复的痕迹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摘 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

1.1 工作性质

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

在青铜器的修复工作中,第一,需坚持“维持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文物修复过程中二次破坏的产生,运用科学方法对青铜器病害进行有效清除;第二,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材料和原工艺的大范围使用;第三,青铜器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关标准;第四,坚持可识别与整体协调两者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在整个青铜器的修复过程中,需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1.3 步骤

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步骤具体如下:首先,通过对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将覆盖于文物器具表面局部性土垢或者锈蚀进行有效去除;然后,对文物裂缝或者层状脱落位置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运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遮盖器物纹饰和改变原有形貌特征的锈蚀进行彻底清除,保证青铜铜器器身无有害锈、钙质附着物,缓蚀封护后肉眼观察无玄光即可。

2 青铜器病害产生的原因

2.1 挖掘过程对青铜器产生的影响

在实际挖掘青铜器时,如果难以准确把握文物掩埋的深度,则容易对文物产生破坏,易发生工具与工具碰撞或者工具与青铜器碰撞现象,不利于文物完整性的保存。因此,相关挖掘工作人员需对文物所处范围以及埋藏深度进行系统预测,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结果进行时间、范围、人员、工具以及深度等相关挖掘方案的制订。

2.2 埋藏环境对青铜器产生的影响

从材质角度来看,青铜器特殊性极强,长期处于地下埋藏环境容易产生严重的锈蚀现象,且地下结构在不稳定情况下,容易发生不同规模的地壳运动,使青铜器在地下受到周围土体结构的严重撞击,发生破碎现象。与此同时,青铜器表面容易遭受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附着,如果未能及时清理这些附着物,将无法考证青铜器实际产生背景,考古价值大大降低。青铜器作为考古学研究过程中最具价值的文物类型,其埋藏环境直接影响到青铜器的保存,其病害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文物埋藏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2.3 收藏环境对青铜器产生的影响

从环境角度来看,青铜器的埋藏环境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一旦出土,则与空气接触时间和面积逐渐扩大,在这种多氧环境下,青铜器发生锈蚀和氧化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出土青铜器之后,应尽可能以器物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相应收藏环境的创设,维持环境内部的干燥性,减少太阳光对器物的直接照射,确保青铜器保存的完整性与长期性。

3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

3.1 青铜器有害锈蚀的去除

锈蚀是青铜器表面极为常见的附着物,通过综合分析各类锈蚀,可从无害锈蚀和有害锈蚀两方面进行类别的划分。其中,无害锈蚀是通过对青铜器的常规保存,不再发生二次腐蚀的类型,在文物实际修复过程中对此类锈蚀的去除要求不会过于严格;有害锈蚀则是容易造成文物受损程度进一步恶化的类型,破坏性整体翻倍,对其去除需采用专业手段。通常,在去除青銅器表面锈蚀时,主要按照三个步骤开展:第一步,清洗;第二步,祛除氯离子;第三部,去除锈蚀。首先,在清洗附着于青铜器表面锈蚀时,应尽可能选择不会与青铜器发生反应的中性且温和的清洗液,按照器物纹理和结构进行全面冲洗;其次,通过对相关措施的应用,对覆盖于青铜器表面的氯离子进行有效去除,促使青铜器稳定性的全面提升;最后,运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有害锈蚀,根据青铜器具体锈蚀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

3.2 青铜器的整形与补配

青铜器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后,容易出现破损与变形。在青铜器的整形与补配过程中,铸造法、捶打法以及加热整形法等较为常见。破损程度低的青铜器,我们可以用加热整形法或者捶打法。而对于材质坚硬、可塑性差的青铜器,可采用铸造法。在对青铜器进行焊接时,应对被破坏的碎片进行搜集并补焊,确保其稳固性。值得注意的是,青铜器容易遭受焊接温度和焊接口的损伤,故应尽量避免对焊接方法的过多使用。对于相对较薄的碎片,其修复方法宜采用粘结方式,将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断面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粘合度,在碎片断面处以“钩”形为标准进行磨炼。

3.3 青铜器的封护保存

在青铜器修复工作彻底完成之后,为确保青铜器后期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以及免受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可在青铜器表面进行保护膜的涂刷。现阶段,保护膜主要采用的是B72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对文物影响较小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将其涂刷于文物表面,可将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与青铜器有效隔绝。此外,为实现对青铜器的有效防护,可尝试性地采用苯并三氮唑、氧化银以及表面封护相结合的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造成青铜器病害相关原因的综合分析,在坚持文物修复与保护原则的前提条件下,系统地阐述了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方法。合理科学的修复与保护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铜器的完整性,为青铜器的收藏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