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

若到银川,有一个景点是必不能错过的。它就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每年有近十个剧组在这里拍摄,几乎天天游人如织,最多时日达万人以上。许多人到这里,不单单是了解中国电影事业走过的历程,更是想走近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感受一位文人伟大而执著的灵魂。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

我赶了一个夏日的末尾,驱车来到了“塞外明珠”银川。可是当车子一驶入宁夏,我就感觉到了这里的秋风萧萧。空气清爽干燥,举目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旷野戈壁,黛色的贺兰山如绵延的屏障横亘天边。车窗外偶见片片田畴,瓜果满地,拳头大小,金黄的色泽,阳光下闪着耀目的光芒。同行的人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黄河蜜。我没想到,广漠的大西北,是用这种甘甜来洗刷我的一路风尘。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2)

出银川市三十多公里,便到了影视城。一座高大的门楼耸立在蓝天下,周围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越见得门楼突兀而起,门额上大书“知之门”三个大字,两边的对联为:行走即读书,旅游长见识。导游说这是影视城的主人,张贤亮先生的墨宝。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3)

入得门来,右侧是一条长廊,左侧是一条长长的黄土墙,原汁原味。墙高数米,夯打而成,上面插了各色旗帜,猎猎于风中,古战场的气息充斥天地间。听导游的讲解,方知这里本就是明清两代的屯兵之处。我循了泥墙慢慢行走,感受着影视城给予我的苍凉、原始、雄浑。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4)

脚下的路是黄泥土路,迥别于城市的水泥路面,是实实在在大地的感觉,让人觉得土地就该是这样的。数百米的土路,笔直地延续向前方,尽头是一块白色的条形石,“镇北堡西部影城”几个红色的大字横向排列,依旧是张贤亮的墨迹。条形石的后方是一间颇具民族特色的饭店——“马缨花”。我知道这一名字出自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路至此,分为左右两条,右边的通往明城,左边的通往清城。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5)

我依了朝代的先后,从明城看起,再走近清城,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直面了中国电影事业。明城的入口处,耸立着两个金黄的标志,这也正是中国电影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金鸡奖的图标和百花奖的图标。在这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谢晋导演、朱时茂主演的《牧马人》,那是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而成,摄制于1982年。这部影片获得了“百花奖”等五个大奖。那电影里的农家小院,女主角丛珊喂养的母鸡小鸡,盛满了他们爱情的小屋,都以逼真的模型展示在我们面前,让人恍然又回到了电影所塑造的质朴纯真的氛围里,再一次重温了那个年代的伤痕与欢乐。特别是院子外面的那匹拴在马槽边的白色的马,通体雪白,只有鬣鬃漆黑,惟妙惟肖,惹来游客的镁光灯阵阵闪烁。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6)

走出小院拐了几折,便到了《红高粱》的拍摄地。土坯房,黄泥地,院子里呈丁字形铺设了石子甬路,在厢房的前面,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土台,上面铺了大红的褥子,“我奶奶”巩俐的巨幅照片挂在泥墙上,露着一对虎牙灿烂地笑着。入正屋,迎面是一张大土炕,炕上放置了小炕桌、叠好的花布被子、长形的炕柜,还有一个乌黑锃亮的水烟袋。电影里的镜头依稀涌上脑海:“我奶奶”倚在高高一摞的被子上,手持水烟袋,慵慵懒懒的样子。是《红高粱》里一个经典的镜头。站于室内,不得不慨叹电影的化腐朽为神奇。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7)

这样逼仄的一间小屋,寥寥的几件道具,就成了电影里的一段故事的背景。“鬼才”张艺谋凭借这部电影,杀向了柏林,捧回了金熊。穿着大裆裤的土里土气的“我爷爷”姜文和乘着花轿的“我奶奶”,一下子成了国际明星。这部电影是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从银川回来没多久,听说因了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影视城《红高粱》这个景点几乎被游客挤爆。这个火爆,丝毫不亚于当年那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那时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扯破了喉咙的或粗犷或稚嫩的嗓音:“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哎……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啊!”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8)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时代,就是一段历史,是与你我关联的一段生命里的记忆。谁说电影是没有生命的?谁说电影不温情?一路走来,从《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老人与狗》《大话西游》到《新龙门客栈》《红河谷》《黄河绝恋》《大漠苍狼》《锦衣卫》《刺陵》……一部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在这里拍摄,记录了影视城昨日和今日的辉煌。一个个电影人:陈道明、刘晓庆、斯琴高娃、林青霞、葛优、周星驰、赵雅芝、巩俐、宁静……或是在这座影视城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或是从这里走向了他们艺术人生的顶端。这座城,就是一所艺术的殿堂。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9)

走在电影的画廊里,你内心最大的触动还是来自这座城的始创者——张贤亮。

听导游介绍,张贤亮从1957年到1979年,整整22年被下放劳改在贫瘠荒凉的西部农场。这里是作家生命中的炼狱,也是他的涅槃之地,在六十年代初,这两座当年曾经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边防戍塞,已经是牛羊的家了。苦难中的作家在这片荒凉之地,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点,从八十年代开始,他把一个个剧组介绍到这里,搭设外景地,拍摄电影。剧组撤走以后,这些影棚、道具便留了下来。从九十年代初,时任宁夏文联主席的张贤亮创建了西部影视城公司。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0)

他不仅仅以这样的方式,铭记了一段坎坷艰难的历史。

最初知道并喜欢张贤亮,是从他的一部部伤痕文学开始的。当22年的苦难结束之后,他从一个21岁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变成了40多岁阅透世事的中年人。22年里,他尝遍了人生的辛酸,什么是苦难?“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他的目光日益深邃,他的思想渐趋深刻。他脱下了灰尘扑扑的劳改服,拿起了久违的笔,创作了一系列的小说、散文、电影剧本。《绿化树》是我在高中时代读的小说。那带着泥土气息的语言,不着痕迹地包容着滴血的往昔。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1)

“赶到村子,天已经大亮了。但雪地上还没有一个足迹,农工们都没有起床。我径直向马缨花家走去。她大概也是从羊圈回来不久,刚收拾完羊头羊下水。地上放着瓦盆瓦罐,锅里冒着腾腾的水蒸气,房子里郁积着一股浓烈的羊膻味。尔舍沉沉地睡在炕上。她蓬着头发,一脸倦容,还在瓦盆瓦罐之间忙碌着。”文中美丽泼剌的女主人公马缨花,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和《灵与肉》中的李秀芝,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女性,她们在那个冷硬的毫无温情的年代,给了“我”多少关爱和温暖,即使这温暖在我们现在看来如灯火般微弱,但在那个年代,就是送给“我”的一座岩浆奔涌的火山。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2)

之后,他的《土牢情话》《河的子孙》《我的菩提树》《习惯死亡》,都成了我的挚爱。他在小说中用同情、拯救、怜悯,支撑起了一个人性的主题。没有生活,没有大西北的22年,他便没有这些作品。他的作品中,没有抱怨,只有默默地展示;没有呼天抢地,只有不动声色地描述。要做到怎样的心静如水,才能写出这样波澜不惊的作品?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3)

宁夏这片土地,浸透了他的汗水,应该还有泪水,还有他的一去难返的青春,可他用一种智者的目光审视往昔,苦难的往昔成了他创作的摇篮,见证过他劳改岁月的圮塌的古堡,被他拷贝成了一部部里程碑式的电影。

在回味和震撼中,我不知不觉走到了清城。这个城堡较之明城小了很多。走过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菜摊、肉铺、饼店、铁匠铺,停在“古代家具展览室”前,本以为是一处可以浮光掠影的景点,可走至门边就让你挪不开脚步。古朴厚重的大门,雕刻精美的门枕石,默默述说着久远年代的繁华。门的一侧还有一青花石,上面雕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是古代官户人家常置于门前的上马石。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4)

走进院内,一间间的房子被隔开了,每个房间依照古代的格式,摆满了古色古香的家具,衣架、花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一应俱全。每一件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最震撼人心的还是那些由花梨木、紫檀木、铁力木、鸡翅木等做成的家具。隔了遥远的岁月,有的油漆闪亮,一派富贵之气;有的不见油漆,只打磨上蜡,木质的天然纹路依然。窗前的衣柜,满身雕饰,浑厚凝重,有的采用嵌木、嵌石等手法,华贵不可言喻。桌上或有一幅小小的插屏,是清幽的兰花,或是剔透的葡萄,工艺之精良,式样之繁华,无以复加。你站在这些代表了一朝一代的辉煌面前,除了目瞪口呆还是目瞪口呆。

走出院子,沐在阳光里,思绪才从方才的震惊中回到了现实。一位伟大的作家只把一个民族登峰造极的辉煌展示出来,而把所有的苦难都深深地埋在了文字的底层。这又是怎样的胸襟,怎样的气度,怎样的一份淡然?静水深流,微澜不起。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5)

我是循了大门右侧的长廊踏上返程的。长廊的顶部,镶嵌了一幅幅电影剧照,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镜头铺天盖地,间或夹杂着作家与名家的合影,温情的眸子,宽厚豁达的笑容,淡淡地温暖着你。我就在这温暖里穿过这座艺术的长廊,穿过一段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悲情岁月,穿过繁茂葳蕤的文字的丛林,穿过一个伟大作家的波澜人生。贺兰山的秋风不再凌冽,白云卷动的天空却更加邈远。大西北以它广袤的胸襟,包容着人世的沧桑,默默记下了岁月的变迁。把所有的苦难谱成曲,把所有的悲伤滴成河,从天而来的九曲黄河,在宁夏唱出了一首最温柔的歌。

红高粱的拍摄地在哪(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16)

蓦然记起影视城里有一处两层的宅院,锁了门,止住了游客的脚步。那是张贤亮先生自己的居所。2004年,他辞去了世俗的职务,用这座宅院守护着这座影视城,守护着一个民族或个人不能删去的一段苦难和辉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