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绿色环保发展(济宁守护青山绿水)

济宁绿色环保发展(济宁守护青山绿水)(1)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4日讯 穿行于济宁市城乡,目之所及是一派清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澄净相映,生态画卷赏心悦目。

2021年,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达246天、同比增加25天,优良率67.4%、同比增加6.7%、改善幅度全省第1名,综合指数4.68、同比改善10%。王有数据显示,PM2.5、PM10、SO2、NO2、O3、CO浓度均实现深度改善,NO2、O3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3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景象背后,是济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

济宁绿色环保发展(济宁守护青山绿水)(2)

大数据精准监测 “三级六长”督导

走进太白湖新区京杭大数据中心项目部,围墙干净,路面整洁。项目部采用基于嵌入式智能视觉分析技术的抓拍系统,在施工现场门口、会议室、工作区域、塔吊等关键位置布设视频抓拍监控器,系统具有车辆检测、安全帽检测等多项功能,可通过手机端、PC端随时查看项目现场车辆进出、现场作业扬尘等信息,发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通知责任人进行整改,对一些人员检查无法顾及的角落也能全面监管,实现24小时全天候智能监控,很好地解决了工地现场各种复杂环境下遇到的难题。

据介绍,太白湖新区大学科技园、京杭大数据中心、市新体校、湖畔云庐天立学校等施工项目引入了自动喷淋系统,系统可实现围挡喷淋、道路喷淋、基坑喷淋等各种喷淋设备联动,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远程控制设备启停。根据季节情况,施工项目结合施工实际,设置每1-2小时间隔性定时喷淋;也可结合视频抓拍系统,进行实时喷淋;还可结合对PM2.5、PM10等监测数据在平台中设置临界值,超过临界值时自动开启喷淋装置,对现场进行扬尘治理。“济宁对工地扬尘防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强化监管、精心帮扶,不断吸收引进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PM2.5、PM10指标逐年下降。”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王乙潼告诉记者。

“市智慧环保平台收到一条告警信息,显示任城区某企业污染物超标,这条信息将在第一时间推送到市生态环境局任城区分局,由分局执法人员即时进行处置。”据济宁市智慧环保督导调度指挥中心主任李成高介绍,市智慧环保平台监管员接到告警信息,立即转办至任城区智慧环保平台,任城区智慧环保平台当日值班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将查处结果报告反馈至市智慧环保平台,整个流程严格落实一小时转办两小时处理的快速反应原则,实现环保问题的高效闭环管理。该机制实施以来,在线超标告警数量由2020年月均4605次下降到2022年月均579次,降幅87.4%,超标排污异常数量大幅下降。据悉,济宁市积极创新环境监管方式,依托济宁市智慧环保平台,建立“三级六长”督导调度机制,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也标志着济宁大气污染防治向精准治污大步迈进。

济宁绿色环保发展(济宁守护青山绿水)(3)

紧盯河湖水系 挥拳铁腕治污

济宁市微山县湖兴村,是南四湖流域一个依湖而建的纯渔民村。曾经这个有100来户人家的小渔村因为远离镇驻地且四面环水交通不便,村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不仅拉低了湖兴村的“颜值”,还威胁着水体生态。

如今的湖兴村,生态码头取代了船舶停靠点,院落整齐有序地排在主干道一侧;原来堆在一旁废弃的旧渔船、石磨盘、渔网等生产生活用具被重新利用成为了特色装饰;家家户户装上了污水管网;原来村子周围的黑臭水体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的好转大幅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指数,父老乡亲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了。现在我们村已成为微山湖区的新亮点。”微山县湖兴村村民说到。

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被称为“南四湖”。这里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便是大运河“千里赖通波”的航运要道,如今又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水库。微山县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抓好河湖水质保障,加快推进智慧河湖和湖滨缓冲带水质提升项目建设,实现国、省、市控河流断面水质稳步提升,确保南水北调“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济宁是著名的运河之都,作为南四湖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生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域生态的治理。从南阳湖的老运河入湖口往北,是老运河尾水截流工程,其主要水源是济宁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中水经过湿地的净化作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随后流入南阳湖。为加强全流域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济宁在南四湖湖区、主要河流入湖口、污水处理厂末端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74处,污水净化能力达100万立方米/天。

“水污染治理,污染在水里,根子在陆上。”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太白湖新区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原来老运河的水我们叫他‘酱油水’,这十年间,城里的一些化肥厂、碳素厂、染料厂搬迁出去了,水质好了很多。”治水避不开工业污染源。针对企业排污,济宁开展深度治理,规划7个化工园区,13个工业聚集区,实现工业集聚化、化工入园化,污水处理集中收集处理。

记者了解到,2021年济宁市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南四湖水质连续18年持续向好,28个地表水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面达标(剔除汛期影响),市内40条入湖河流年均值消除劣V类,10个地下水国控考核点位全面达标,顺利完成2020—2021年度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保障任务。

济宁绿色环保发展(济宁守护青山绿水)(4)

提升工作效能 常态综合执法

为全面提升环保执法效能,济宁市全面推行山东省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应用,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提升规范执法智慧监督水平。此前,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非现场巡查发现,济宁某家企业存在矸石料堆露天堆放,未完全覆盖问题,立即在省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上填写污染源非现场检查记录表,敦促企业进行问题整改,企业环保人员在手机企业端APP上同步收到执法人员上传的检查表,将企业整改情况和证据照片第一时间上传到APP,实现了生态环境问题“线上”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

据悉,2021年以来,济宁市共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完成1664家企业“线上整改”。同时,为全面提升执法硬件实力,提高执法效能,济宁市列支专项资金,全方位升级执法终端、辅助监测设备、执法车辆,开展执法装备实操训练,全面提高执法建设能力。不断拓展在线监测、用电监管、走航监测、无人机巡航等手段,强化对污染源全天候、全覆盖实时监管,执法监管由过去的单线条、粗放式逐步向精准、智能、规范的智慧化监管转变。

围绕助力打好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管理要素为重点,2021年以来,济宁市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14次,抽查企业 2700余家,推动解决环境问题992个,力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3月,济宁组织开展全市固体废物专项执法行动,建立了“深查问题源头,理清违法脉络,联合打击震慑”的全链条执法监管体系,摸排重点企业(点位)126家,发现问题企业56家,梳理典型案例17件,起到强有力震慑作用。2021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84件、居全省前列,罚款金额1.17亿元、同比增长45.38%;查办配套措施重点案件76件,查处力度再创新高。对外公布“以案说法”典型案例42起。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2022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3月,再次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连续两年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闪电新闻记者 亓顺峰 通讯员 杨柳 济宁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