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圣主演(魏德圣导演赛德克)
《看见》节目-魏德圣访谈
杨德昌导演曾说过,拍电影的人要带种。杨德昌就是魏德圣的恩师,看完《赛德克·巴莱》,很容易让人们想起这句话。
《赛德克·巴莱》海报
《赛德克·巴莱》完全没有没有对野蛮和文明话题指手画脚,它赞美原住民的勇气和信仰,但也表现了他们残杀日军妇孺的冷酷血腥,它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抛出了武士精神的同源之说,也对原住民心生敬意,这部电影重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雾社事件,展现了一段猎场与家园之争,让逝去溪水和枪声从模糊变得清晰,最终结果不管是赛德克人选择抗争还是自刎,这里面都展示了强大的“野蛮的骄傲”,那种英雄的式的气节,恐怕也是最能打动魏德圣的地方。
《赛德克·巴莱》剧照
很多人想从《赛德克·巴莱》身上寻找台湾新电影的影子,那这部电影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对比,其实除了上下两集惊人的片长,这部《赛德克·巴莱》与前辈们的大成之作关系并不大,其根本原因可能也在于今天的电影美学和观影需求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市场环境也大有不同,当赛德克人走进热带雨林中,魏德圣用他疯子般的精神,带领着一大帮人在高山丛林中展开与天斗、与大自然斗的征程,光这一点就让人想到了赫尔佐格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剧照
《赛德克·巴莱》剧照
杨德昌选择了不必依赖大制作的拍片方式,而魏德圣一开始就选择了大制作高预算的拍片模式,正是这种理念和意识,使得《赛德克·巴莱》有了长达十几年的筹备周期,从剧本到先导测试片,再到后来的《海角七号》,这个过程足以让《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成为不可复制的华语电影。
《赛德克·巴莱》剧照
从指导非职业演员,到实地取景拍摄的难度,从服装、美术、配乐等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懂电影的人都知道《赛德克·巴莱》把钱花到哪儿了,这种本该属于电影人的职业精神,凭着一无所有创造出了一部精品电影,这样的精神在华语电影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精神消失了,《赛德克·巴莱》让它重现出现了一次。
工作照
工作照
工作照
工作照
工作照
在这部电影的故事内核上,魏德圣远离了自身汉人的文化背景,但他并没有跳出台湾的背景。
《赛德克·巴莱》这部片子,观众对影像的评价,更多会取决于自我认知,取决于对历史的评判,也取决于道德立场和伦理道德。
以开头的一场戏为例,开始就是在展现赛德克族的“出草”的部族风俗,并以猎取人的头颅为至高的荣誉,因为他们相信即使肉体不在了,灵魂会通过彩虹桥进入到祖灵准备好的肥美的猎场,但是真实的雾社事件,是面对无差别的杀戮,观众面对这种场面是在挑战他们的接受程度。影片中每一个行动,人物的每一个选择都极具争议。作为英雄的莫那·鲁道,他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面对着部落被灭族的代价,他是否也曾动摇过。显然《赛德克·巴莱》意不在对错,而在于重新看待历史,寻找和解。如果把雾社事件简单的视为抗日义举,或许这部电影会少去很多的争议。
《赛德克·巴莱》剧照
对台湾人来说,《赛德克·巴莱》的意义就是把历史课本上的一行字,变成了一部有血有肉的史诗性大片,精彩好看。对于其他地区的华语观众来说,他们终于看到了气质全然不同的大片,技术出色、演员朴实、内容激荡,在观影时候还能引发反思,如果没有一郎、二郎这样的角色存在,要是从剧本上揣摩,这部电影会失去很多真实让人深思的魅力,也只有在他们身上能够呈现出对身份认同的痛苦,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身属何方,自知万劫不复,唯有以死谢罪。这也是日本人小岛和派遣军司令在樱花树下感慨,为何在这偏远的地方能够见到在日本消失了多年的武士道精神。
剧照
剧照
《赛德克·巴莱》整部电影上下集长达四个多小时,里面的故事信息量惊人,在各方面还原了历史和原住民部族的文化,对赛德克族的信仰和神话传说都注重表现,对于英雄主义的展现和穿梭在森林中的的长镜头运镜,都很大气,这也是近十几年来华语电影都罕见的。
工作照
对于魏德圣导演在做电影这方面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影响着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因为魏德圣在做电影的时候,他背负着很大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现在很多电影从人员缺失的,他增说过他要做“台湾三部曲”做一部永不下线的电影。这就是能力越大使命责任也就越大的体现吧。
《逐影》剧照
《逐影》剧照
《逐影》剧照
《逐影》剧照
中国电影加油,华语电影加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