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陕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说到“陕”字,大家想到的肯定就是陕西省了,这个字似乎除了用做地名还真没什么地方会用到了,但是啊,“陕”现在还真不是陕西独有的,还有一个地方以前叫陕县,现在叫陕州区,它就不归陕西管,而是归河南三门峡管。
额…也就是说,“陕”是指陕西,但“陕县”则是归河南,这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啊。
说到这个,大家就要先弄清楚“陕”字是什么意思了,“陕西”都听过,那大家听过“陕东”吗?估计都没有,绝大部分人可能根本不知道“陕西”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名字。
陕,这种除了做地名(或姓氏)外其它很少用的字通常都有相似的渊源:由古地名延续下来。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单字的,因为很多小的方国,或者周朝的分封国通常都是单字名。
那“陕”指的是哪里?它就是周代古地名,西周叫陕塬,东周战国时期叫陕邑,地点在哪里呢?就是现在河南省的陕县(陕州区),也就是说,人家陕州区自古以来用的就是“陕”这个名字,不是从隔壁陕西抢的,没毛病!
那这就更怪了,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大片的地方以“陕西”命名呢?还有,为什么只有“陕西”而没有“陕东”呢?“陕西”的“陕”和“陕县”有没有关系呢?
“陕西”和“陕县”当然是有渊源的,出现这种情况,实际是源于西周时期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分陕而治!
周秦革命前的先秦时期,也就是夏商周三朝后后期的大一统王朝不太一样,它没有很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比较松散,而且那个时候受制于生产力,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已开发的地区也很松散,所以不存在产生强大集权的可能。
也正是因此,西周采用的是“分封制”,但这还不够,不同地方存在不同的形势,西周初年,西部(周朝故地)和东部(灭商后新开拓的疆土)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于是,在灭商四年,周武王去世后,摄政的召公奭周公旦做出一个决定:分陕而治,将周王朝的国土一分为二。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左传·隐公五年》,至今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里现还存有一柱形界石,叫做"分陕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那这两块地方的治理方案一样吗?当然不一样!西边的周朝故地,那重要的是继续发展农业,开发生产力以积蓄国力;但东部新开拓的地方,那最重要的是巩固统治,防止殷商移民的反叛。
反叛?会存在这种事情吗?额,这里要解释一下,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不同于秦朝之后大一统王朝的改朝换代,实际上夏,商,周可以理解为是同时存在的三个部族文明,同时还有其它一些小的方国、部族等存在,只不过谁强大了,谁就是当时各部共认的老大,所以“周”灭“商”其实是后世史家根据后世改朝换代的历史规律所定义的,实际不是周朝灭了商朝,而是周部族取代了商部族,成为天下共主。
那“商人”被灭了吗?当然没有!周朝不存在那个实力,商朝残余势力虽然受到打压,但是秦朝以前,中国素有“兴灭国,继绝世”(按照分封制的礼法,朝代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或者说是殷商还有一些军队与实力)的传统,因此纣王儿子武庚的封地(商朝的原本京师殷(河南安阳))仍获得保留(这也是周朝安抚殷商遗民的方式),根据历史记载,殷商遗民因此大悦。
当然不反叛是不可能的,周武王去世不久就有了“三监之乱”,叛乱平定后,周公另立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
熙宁五年(1072年)陕西路分为永兴军、秦凤路二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并为陕西路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有“陕西”而没有“陕东”了,陕西是周王朝的故地,宋朝时设陕西为路(相当于今省制),以其地处陕原之西,而称陕西路(这之前,一般称为“秦”地,在清朝以前的陕西,一般亦包括今日甘肃省之部分),这是“陕西”一名首次出现。但宋朝没有设置“陕东路”。当然,元朝之后“行省制”施行后,自然也不会出现什么“陕东省”,就比如“关东”,“岭南”,这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行政区划。
为什么呢?你想想这“陕东”如果设置的话应该是哪些地方呢?那这个地方就太大了,周王朝灭商后,又继续东征,消灭了商朝各地的诸侯和服从商朝的一些方国,其控制的地区至少包含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这么大一片,一开始可能还能作为一个大区控制,但是随着陆陆续续开发,这里不可能再所谓一个行政区存在,肯定会继续细分下去。所以“陕东”一词就没有出现。
作者:云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