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知识与能力试题(教师资格证笔试)

教师资格证中学知识与能力试题(教师资格证笔试)(1)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是下列哪一社会时期教育的典型特征?(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家( )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道尔顿 D.马卡连柯

3.与小学阶段的直观教学相比,中学阶段的教学更加强调抽象逻辑,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主体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办学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陈鹤琴

C.陶行知 D.胡适

5.“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6.中学开设数学、语文、物理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潜在课程 D.学科课程

7.“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这句话说明了新课改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特征。具体地说,这句话指的是( )。

A.教学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B.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C.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D.评价标准要多元化

8.《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9.学校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以培养学生品质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服教育法 D.生态教育法

10.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的特点是( )。

A.强制性 B.免费性

C.阶级性 D.普及性

1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B.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学说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以人为本的理论

12.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共鸣

D.兴趣

14.学校利用评“三好学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发挥( )的作用。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15.小明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使用一套全新的记忆方法来辨别和识记日语中的假名(日语的音节),则小明采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6.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 )。

A.需要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B.最新获得的能力

C.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D.儿童现有的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7.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8.某中学为了解初一新生的发展水平,对学生开展了入学“摸底考试”,从而为教学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这种测验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体验性评价

19.通常认为雨伞是用来防雨遮阳的,而很少想到它也可以用来做武器。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20.陈老师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出题时有意降低难度,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分数而激发学习动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的( )。

A.准确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21.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朱红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学生成绩的时候,朱红内心非常高兴,但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辨析题

22.学习迁移就是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的新知识产生的一种促进作用。

23.直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24.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活动课程。

2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手段排除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

简答题

2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27.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8.在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疏导性原则?

29.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

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王老师是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他是家长和校长眼中的好老师,因为王老师所带的班级每年的升学率都很高。他经常告诉学生们“一定要考进一个好的高中才能给自己以后的完美生活打下基础,如果没有进入好的高中是不可能再考进好的大学的。”张天天是王老师班里的尖子生,王老师和张天天家长都对他充满期待,因此张天天最近总是特别焦虑,生怕自己考不好。王老师发现后也单独找他谈话,告诉他班里的荣誉都靠他了,让他不要有其他的心理负担,一心学习好好考试,为父母和学校争光。张天天因此也更加努力了,但是成绩不进反退。

问题:

(1)请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2)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如何控制学生的学习动机?

31.材料:

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张华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经常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并有多次偷窃行为。班主任屡次教育不见成效,通知家长,责令其自动退学,否则开除其学籍。在班主任的不断施压下,家长最终选择让张华自动退学。

校长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对张华的班主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做出更换班主任的决定。新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待“问题学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张华回到学校后,开始沉迷于网络,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激烈的游戏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中而无法自拔。

王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华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华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地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后,张华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华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2)结合材料分析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