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能查到账吗(指使企业按指定数据填报)

经济普查能查到账吗(指使企业按指定数据填报)(1)

国家统计局官网截图

继上个月国家统计局通报吉林白城等地在经济普查数据造假之后,又有云南两县“踏进同一条河流”。5月28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关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和建水县经济普查违法案件的通报。

根据通报,两地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普查数据严重失实;当地经普办都曾通过召开工作培训会议等方式,指使、授意企业按照指定的数据填报四经普报表。

在统计造假曝光基本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这两个县对统计数据“动手脚”的丑闻被曝光,不算太让人意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颇有“创新”意味的造假伎俩。

一是涉及的部门多。既有与经济普查直接相关的县工信局,也包括与经济普查联系不太紧密的教体局、农科局等“边缘”部门。

且不同部门各有分工:泸西县工信局要求企业按照给定的增速或数据填报;教体局则是负责编造并代填代报四经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据。

不同部门间如此协作明显、“各显神通”的统计造假生态,也是种启示:经济普查不能低估一些部门和地方造假的动力,根据不同领域和部门的特点,还应对数据造假予以针对性的防范、排查。

二是政府部门不仅自己造假,还变着花样直接干预企业数据。目前推行的企业“一套表”统计方式,本就是为了压缩造假空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是此前通报的白城,还是这次查处的泸西县和建水县,都存在以不同方式插手企业数据申报的恶劣现象。除了直接指使企业按要求申报,建水县工信局还以“调研”名义干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可谓“软硬兼施”“明暗双修”。

这也发出了警示:在改进统计方式之外,还应探索建立企业数据申报与政府变相干预的“防火墙”。这实质也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应有之义。具体来看,或许可以更大力度地鼓励社会举报——此前对白城的通报中,就提到是“根据群众举报线索”。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尤为重要。这也直接对应着各级政府的公信力、作风问题,负面影响不容低估。而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必须与责任承担相匹配。

近年来,国家统计部门多次强调要“严惩统计造假”,并且在通报违规情况及完善相关制度上,都有明显加码。但就现实而言,统计领域的弄虚作假多发与责任追究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够严厉,还是构成一定的反差。

例如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对青海省多地统计违法案件的通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早在去年2月就已将相关案件移送地方,但截至今年3月底,仍未接到该案件全部责任人处分处理的书面结果。

此次通报中提道,“建水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提供虚假情况,严重阻碍统计执法监督检查,有关部门毁弃相关证明和资料,造成严重后果。”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助力”统计数据造假,性质显然更恶劣,希望追责不会含糊。

统计造假禁而难绝,与个别地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畸形考核倾向,但就现实而言,统计造假追责的模糊化,也大大弱化了部分官员和机构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敬畏。当一些地方政府的统计造假之手已肆意伸向企业,是该让问责机制长出牙齿了。

□任然(媒体人)

编辑 孟然 校对 陆爱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