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

陕北过年习俗

关于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陕北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

进入腊月,陕北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3)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4)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火塔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附:陕北除夕“四部曲”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5)

第一部曲是放鞭炮,吃炸糕。这天早上,鞭炮啪啪震天响,唢呐乐曲传四方,清油炸糕喷喷香,吃得人们心欢畅。除夕早上人们均换上了新衣服,娃娃大小都穿的漂漂亮亮,寓意是过新年,换新颜,来年生活越来越美;吃炸糕的寓意是,“糕”与“高”是同音字,因此,借音为人们的生活不断地提高,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 。所以,笔者在子洲农村曾听到过这样几句顺口溜:“香油炸糕酸白菜 ,吃的人们胃口开,身体健康乐开怀,来年必定发大财。”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6)

第二部曲是贴春联,吃杂面。除夕的中午,人们先忙碌着在大门、窗门、室内室外、碾磨、猪圈羊圈等处贴上春联和喜帖,一般均在窑章中间贴上“抬头见喜”,在大门口贴上“出门见喜”或“迎春接福”;家里贴上年画 ,挂起中堂;有的家户还贴上门神、灶君、窗花等,里里外外充满喜庆吉祥气氛。后晌家家户户又吃起了长长细细的杂面,倒上香喷喷的羊肉臊子汤或清淡的豆腐臊子汤 ,那实在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有人又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水杂面,细又长,味道鲜美实在香,吃得人们身体棒,一年四季保健康。”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7)

第三部曲是放花炮,吃年夜饭。傍晚,夜幕降临了,家家户户点亮了红灯笼,整个山村灯火辉煌,光彩照人。院子里放起了花炮,你看那各种各样的花炮腾空而起,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夜空仿佛呈现出一朵朵绽放的鲜花,斑斓璀璨,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好看极了;花炮声声响不停,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唤醒了山沟沟的崖哇哇,令人震撼,令人目不及暇,令人心花怒放,令人陶醉。花炮放完后,便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喜喜,有说有笑,吃起了丰盛的年夜饭。这场景更令人惊喜:方桌桌,瓷盘盘,全家团坐吃喜餐,酒盅盅,肉碟碟,张张笑脸似花瓣。羊肉丸子油蛋蛋,酥鸡烧肉香又烂,猪脑宽粉调辣蒜,炖肉块块格闪闪,鸡肉鱼肉堆满盘,吃得人们心喜欢。有的家户还调凉菜,滚米酒,炒碟子,做海鲜,喝饮料,吃水果......欢声笑语洒满家,到处充满欢乐祥和的美好气氛。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8)

第四部曲是拢火塔,看春晚。除夕之夜,大部分家户在院子里,用炭块磊起了火塔塔,点燃的旺旺的,红彤彤的。预示着主人来年运气好,生意红火,生活幸福美满,红红火火,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晚上8点钟,一家人便围坐在电视机前,高高兴兴地看着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不时还传出一阵阵欢乐笑声和喝彩声,构成了一曲曲美妙动听的“和谐之声”,传出窗外,洒满院子,飞向夜空......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9)

初一吃过饭,要去父母家拜年.要带给父母体面的礼物.孩子去了,则要给爷爷奶奶磕头,爷爷奶奶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如果一家有几个儿子,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更是热闹,少不了妯娌们之间,婆媳之间亲热地说说话,或者也放松放松,玩一会麻将之类的:孩子之间也有他们的游戏与共同的话题.当然,晚上的饭就一起吃了,比年夜饭更要隆重些.媳妇们都是各显身手,儿子们也都当家做主地忙活着帮忙着,最清闲的就是老俩口和那群孩子们了.有的家庭这初一就比除夕也要看重了.不过现在的孩子一般不多,所以基本上年夜饭就都和老人一起吃了.

初二一般是女儿携带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那礼物当然是越体面越好看的.左邻右舍都看着呢,最是女儿露脸的时候.嫁出去的女儿过的好不好,就在初二拜年的礼当与穿戴上告示着父母与邻居.照例晚饭就在娘家吃了,但是往往没有太多的排场,有缩气的老人就把剩饭热热与女儿女婿吃,还说是自己人,不要讲什么客套.当然这是以前穷日子的时候女儿的待遇,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初三初四初五就是请客的日子,或者请亲朋好友,或者请兄弟姊妹,来者或多或少都带着礼物,不能空着手.酒菜肉食多是早在年前就准备好了的.大鱼大肉每家都是一样的.初六是小年.是女儿到娘家过的一个年,也叫人情,过得也很隆重,许多做法都是过大年的重复.比如早上照样吃炸糕,晚上照样吃丰盛的饭菜,照样要挂灯笼,点长明灯,一夜不能灭.(大年的灯笼也一夜不能关).不同的是正月初六不再贴窗花、对子、门神等等,也不守岁了.女儿一般这天就住着不回去.初七是又一个初一,照样要吃扁食,和初一的一样.如果一家人女儿有几个,则这个小年又是非常重要与热闹了.

陕北过年除了隆重的吃以外,就是玩了.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玩乐不是麻将之类的,而是闹秧歌.因为闹秧歌是很复杂很热闹的,是过年很重要的一个习俗,所以特意多写一点,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我们陕北的过年习俗.

扫尘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0)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1)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粘窗花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2)

在陕北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陕北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倒“福”字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3)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以此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挂年画、贴“门神”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4)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守岁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5)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放鞭爆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6)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开门“炮”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7)

年月尽晚上,鞭炮声声,此伏彼起。过了子时后,鞭炮声渐渐稀了,反而很宁静。小儿早已呼呼入睡,梦见了新的一年的喜悦。大人却毫无睡意,守岁待天明。明交五更,天已黎明,灯笼仍亮着,火塔塔的火焰已经没有了。守岁的主人叫醒了睡熟的孩子:“狗娃,天明了,快起来放开门炮!”于是狗娃高高兴兴地起床了,先在屋内放一炮,“咚”的一声,震得窗户也在响,然后把门打开,在门外也放了一个大炮,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接着放一串鞭炮,也有的放子母炮,家家一串炮,噼噼啪啪,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如隆隆巨雷,响彻山崖,震动天宇,在隆隆炮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陕北人放开门炮,还有一层深意。据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事务的灶马爷爷要在正月初一早晨归来。所以放开门炮,是为了迎接这位一家之主凯旋归来。有的地方,主人带上儿子,提上香烛纸马,到村前村后的庙上烧香叩头,才算迎来了新的一年。开门炮迎来了开门喜庆,开门吉祥,城乡处处喜气洋洋。

大拜年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8)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平安康泰。

拜毕天地、财神、庙神、祖宗,则要向长者拜年。儿孙辈登门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拜过年,儿孙们坐在炕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油炸炸、酸枣等食品端出来,让晚辈们品尝,并给孩子们一些钱币,这些钱币是压岁钱,也是赐福钱。旧时,用铜钱,则挑选最好的铜钱给孩子们。现在,则早在银行兑换一些崭新的钱币给孩子们。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接过长辈的钱,欢欢喜喜地吃着糖果、瓜子、油炸炸之类,长辈们看着晚辈生龙活虎的情态,也欢乐无比。开门喜,出门喜,处处欢喜。

吃过饭后,村人互相见面,也要拜年问好。拜年的方法是辈分小者、年龄小者向长辈、长者作揖,问其康健或轻松,长辈、长者也回敬一揖,并致以问候。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这几天,是拜年的日子,村子里的人互相拜年后,得向岳父、舅舅、姑姑、姨姨家拜年。

拜年是尊老敬贤的传统习俗,在陕北至今流传着。随着时代的变迁,拜年的习俗也日趋简单了,孩子们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时尚有叩头作揖的,给邻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村人邻居相见,也不说康健、轻松之类的问候语,而改为“新年好!”“过年好!”等时新语言。语言虽然变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没有变。

压岁钱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19)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吃“福”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0)

何为福?古书上有多种解释,诸如福也,休也,善也,祥也等等。福是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陕北人爱福、爱喜。贴对联时窗子上贴着斗大的“福”字,还有“五福临门”、“迎喜接福”等红帖帖,可以看出陕北老乡祈福求喜的迫切心情。何为福?何为喜呢?其实陕北人要求不高,只不过盼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兴旺,没灾没病,一家和睦,大吉大利而已。过年时,有不少祈福求喜,驱灾避邪的举动,就连大年初一吃的饭也讲究“福”。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1)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吃扁食。扁食即是水饺,也可以叫饺子。饺子者,时交子时下的。吃饺子盼望一年顺利。陕北群众吃的扁食一般是白面皮、黄萝卜、羊肉馅,状如元宝,所以群众把吃扁食叫吃元宝,盼望招财进宝。捏扁食时,有故意把铜钱包进肉馅去,预测一年是否有福的习俗。谁如果吃出有铜钱的扁食,意味着一年财门大开,大吉大利;谁如果吃出全用肉馅包的扁食,则意味着一年好口福,有吃禄。

绥德、米脂等地老乡大年初一晚上还有吃钱钱饭的习俗。原因有二:其一是接连几天吃油腻食物,改食清淡爽口的钱钱饭,可以使人胃口大开;其二钱钱饭,是有福有喜之饭,吃了可以使人一年有钱花。早晨吃元宝,晚上再吃钱钱饭,讨个口彩,盼望招财进宝,这是陕北人正月初一吃“福”的主要原因。

送五穷

陕北送穷神的习俗由来已久,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送五穷的做法日趋简单,基本心态未变:盼望摆脱贫困,五福临门。

陕北人盼望福如东海, 喜事盈门,发财致富,常交好运,最怕贫穷。对福、喜、贵、财、运之神,当然是诚心迎接,日夜供奉。对穷神怎么办呢?则想方设法把她送走。

送五穷的方法:正月初四晚上,各家各户都要把窑洞内的脏土清扫一遍,扫下的垃圾不倒掉,放在角落里。然后由家庭主妇用五色花布做一个布女人(据说穷神是女人),并给做一个装东西的衣兜,衣兜里装点干粮,把这个布女人供在垃圾的角落里,焚香烧纸,叩头祭奠。第二天凌晨,出门插上一个二踢脚,当空劈啪两声,然后顺手把垃圾倒掉,同时赶紧拣一根柴禾棍,转身回家。而城镇的人送五穷,是在正月初五早晨把垃圾土倒得远远的,然后去接五路财神。

绥德米脂一带送穷神:正月初五这一天,一老者拉着垃圾在冰滩上划一个大十字,将垃圾倒成一堆,插上香,烧黄表纸,叩头祷告曰:“穷鬼,穷鬼,速离我去,别来殃我,速殃财主!”也有的地方从正月初一日起扫的垃圾土都堆到脚地拐角处,正月初五早晨,主妇用簸箕把垃圾土端上,走到远处倒掉,倒时,边倒边说:“倒掉脏土,送去穷神,福来财来,喜事盈门。”倒掉后还可以放一个鞭炮,然后掉转头回家,也不可向后看。

过小年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2)

过小年与大年基本相仿,要放鞭炮、吃年夜饭、挂灯笼、点香烛,但已没有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那样的繁杂程序和礼俗。

正月初六日,早上照样吃油糕,吃过饭后,村民携儿带女上坟烧香焚纸,祭奠祖先,中午饭仍要吃杂面,晚上照样吃丰盛的肴馔,照样挂灯笼,点长明灯,垒火塔塔,打醋坛,做扁食。不同的是正月初六日不再贴窗花、对子、门神等等,也不守岁了,正月初七日互相不再拜年了。 时至今日,陕北群众仍十分重视过小年。小年一过,有急事的人才你东我西,各奔前程。

正月初七日,古称人日。古代习俗,从正月初一至初八日,各占一物:初一为鸡,初二为犬,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初八为谷。陕北群众叫人日为人七,或叫人情,也叫过小年,过得非常隆重,几乎和过大年没什么差别。

绥德、米脂、子洲一带,人日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去年刚结过婚的新女婿,要携新婚的妻子一块儿到丈人家过小年,俨然成了岳父家的一员。

人日是人们的休息之日,也是娱乐之日。村子里的孩子们打瓦片、跳方、跳老虎,嬉嬉闹闹,欢天喜地。这一天不少村庄闹起了秧歌,“锣鼓一响,脚片发痒”,不少人加入闹秧歌的队伍,人日人欢庆,秧歌声连声,陕北高原沸腾了。

闹秧歌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3)

过了人七,是闹秧歌的日子,陕北黄土地处处锣鼓声声、唢呐阵阵,红男绿女翩翩起舞,红火极了,热闹极了。

起了秧歌,先要谒庙拜神。然后,才开始挨门逐户闹秧歌,这叫沿门子或者排门子,是闹秧歌的主要程序,尤为村民们重视。

秧歌队到了每家每户,先根据院子大小,或闹大场子,或踢小场子。大场子有天地牌子呀,枣核子乱开花呀,十二莲灯呀,双葫芦呀等等,小场子有八人场子,四人场子,二人场子等。然后,仍转成一个太阳圈,伞头示意锣鼓家什停了,根据这个家庭的情况,即兴编唱各种拜年贺喜秧歌。排门子秧歌是吉利秧歌,如果唱好了,主人脸上笑嘻嘻的。秧歌唱毕了,锣鼓停了,主人或赏赐若干钱币,或赏赐烟酒糖果。

排门子秧歌必须挨门逐户都去,村子大了,一天排不完排两天,两天排不完排三天,晚上做什么呢?闹公场秧歌。

公场子秧歌多在村子的空旷处表演,先由秧歌走几个大场子,然后由伞头唱几个诙谐、幽默、风趣的秧歌,才开始表演各种小场子。诸如二人场子、四人场子等,还有搬水船、、舞狮子、表演秧歌剧,观众围坐在火塔跟前,兴致勃勃地看秧歌队的精彩表演。

正月初九是“老鼠娶亲日”

相传正月初九是猫儿的舅舅窦豆的生辰。这天,猫儿都要上窦山给舅舅祝寿。猫是老鼠的天敌,无猫鼠自由。这一天猫都上山,老鼠就乘这个自由之日给儿女们办喜事,因此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鼠喜日”或“老鼠娶亲日”。每逢正月初九,妇女们忌做针线活一天,为的是怕扎烂鼠窝,引来鼠祸;有的地方还忌担水,怕担回老鼠来。据说这一天夜里人静时,可以听到娶亲鼠队的串铃声和欢叫声。这当然是一种神话,但过去当地风俗,这一天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要放一些好吃的,据说这样能取惠于鼠,不再乱啃衣物、食物。

正月十五元宵闹花灯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4)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人们以正月事五至二十为元宵灯期. 花灯造型奇特,有天灯、龙灯、八卦灯、花篮灯、花鼓灯、蟾蜍灯、白菜灯、红纱灯、火罐灯、走马转灯、串珠彩灯等等。春节期间,亲友互相拜年要互赠花灯。舅舅给外甥送灯,一直要送到十二岁,最后一年的送灯叫“完灯”。正月十五灯节,热闹之极,街道上万家灯火,灯市把县城装点得五光十色、火树银花,买灯、观灯的人流熙来攘往。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内悬天灯,门上挂门灯,连住在楼房里的人家,也要把灯悬挂在阳台上。孩子们成群结队挑灯走街串巷,叫“游灯”,而大人们则提上火罐灯、带上供品到祖坟祭祖,叫“祖茔挂灯”。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5)

在陕北,正月十五要“转灯”。各村镇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阵,人们都去“转九曲”,又叫“转灯”。九曲方阵由361根高粱秆栽成一个方阵图,秆上挂着367盏油灯(现已换成彩灯),方阵没有重复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黄河阵。入夜,锣鼓唢呐齐奏,就可以转九曲了。“转九曲”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连转三晚。当地有一种说法,“转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灯节的一个特色活动。这是一种土制烟花,把铜和铁溶化成铜水及铁水,再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一齐抛向天空,在向下坠落时,将其打散。这种古老的烟火比之现在的一些烟花更有情趣。

元宵节在城里的大街上挂彩灯、放烟火更是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有的倾家而出,上街观灯。奇特的烟火,絢丽多彩,把元宵的夜空照映得五光十色,它象征着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正月十六后,欢庆的人们各自重归各行业.至此,春节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春节的禁忌

快过年了,按照民俗有很多过年前后的禁忌,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时刻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日月星辰的周期性显隐,风雨雷电的季节性变化,花草树木的节令性荣枯等等。民间俗信中关于单纯时间的信仰也是属于这个探索的范畴,这些禁忌把某一时间某一时刻看成一种禁忌物、一种危险的信号、灾难的征兆、不易做何种行为的事情。这样的禁忌我们称为岁时禁忌。春节前后是禁忌最多的时刻。

春节的禁忌

快过年了,按照民俗有很多过年前后的禁忌,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时刻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日月星辰的周期性显隐,风雨雷电的季节性变化,花草树木的节令性荣枯等等。民间俗信中关于单纯时间的信仰也是属于这个探索的范畴,这些禁忌把某一时间某一时刻看成一种禁忌物、一种危险的信号、灾难的征兆、不易做何种行为的事情。这样的禁忌我们称为岁时禁忌。春节前后是禁忌最多的时刻。

大年30风俗禁忌

俗称“年三十”“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守岁”“灯长开不关”“开口吉祥不说脏话”“晚餐留省饭”“除夕夜不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为嘛?就是回来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饺子。平日三餐可以凑合,但这顿晚餐,无论贫富都精心制作。三十晚上阖家团圆,外面扬风飘雪,屋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尽享天伦之乐,在这特殊夜晚,形成不成文的规矩:对“家鞑子”之外的人,一律拒绝(当然,吃完饺子后呼朋引类,互相串门,相约打灯笼者例外)。汉语歇后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外人”。

正月不剃头

“正月剃头死舅舅” ,纯属无稽之谈,但其中也蕴含着合理的引导。新春正月,人人在春节之前都应干干净净过节。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 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1、初一起床说第一句话之前要吃点东西,不然就是说空话。

2、忌女客串门,按照古俗,虽然男人拜年可以走遍全村的家家户户,但女人却不能随便串门,拜年只能在近亲范围内,相互间也大多在街上相聚交谈,嫁出去的女儿这一天回娘家也被认为不吉利。

3、大年初一不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忌吃稀饭、荤食。

4、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5、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6、忌看病吃药。

7、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8、忌动针钱。

9、忌斧子劈木柴。

10、忌借钱。

11、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认为正月初一打破东西是预示家业破产的预兆,即使不慎真的打碎也要赶紧的说“岁(碎)岁平安”。

12、忌打水。古时在井神神码边常贴有一副对联“一年常不安,自在这一天”。初一是龙王休息之日,所以这日不能打水,以免惊扰龙王安度节日。

13、白天不可午睡。

14、忌忌动扫帚打扫庭院,意思扫帚是重要的清扫工具,在节日里也应当休息,所以大年初一这天忌扫地。二是忌泼水,怕财运随着泼水跑掉,这一天许多地方,要往家里抱柴,因为柴和财谐音,一旦家人抱着柴火进门就要高声说财来了,预示着当年财源滚滚。

15、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16、忌借火种、忌讨债,忌购物,忌走失家畜,忌啼哭,忌午睡,忌在别人家午餐。这些禁忌表明古人怕财产流失,破坏节日安宁。

17、忌洗衣。

18、忌讳说不吉利的话,像带有死、病、完、坏、杀等凶险灾难的话。古俗认为这一天各神都在与民同乐,听到这种话神灵不高兴,会遭报应。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大年初二风俗禁忌:

女儿回娘家礼物忌讳是单数,要好事成双。有送财神者不可说“不要”,要说“已有”。

大年初三风俗禁忌:

初一到初三都是岁首,禁忌与初一基本相同,参照初一的忌讳。

大年初四风俗禁忌:

禁忌出门,都在家,因为民间说灶王爷来查户口,不可外出。

大年初五风俗禁忌:

民间称“破五”“五穷”忌走亲访友、可以打扫卫生、将垃圾送走称为“送穷出门”。吃水饺、忌讳吃藕,忌梳头。

大年初七风俗禁忌:

称“人日”,忌讳动针线,不用刑法,不罚孩子等。

大年初八风俗禁忌:

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

春节聚餐需要注意什么?

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聚餐自然少不了,想来很多人早已按耐不住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冲动了。但您的身体是否吃得消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已经逐步把魔爪伸向了中青年人,其中酗酒、吸烟、饮食不均衡都是重要的原因。因此,春节聚餐需要注意饮酒、吸烟和饮食的均衡化。

1、不酗酒。

喝酒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长期喝酒导致的肝脏损害,使肝脏转化脂肪和运送脂肪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高血脂,进一步导致心肺功能受损,引发高血压。喝酒还会加重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绞痛、脂肪肝等,喝酒会加重这些症状,甚至产生恶化。驾驶员!!!

2、吸烟

吸烟的危害人尽皆知,各种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也层出不穷。吸烟者熏黑的肺部图片让人震惊节日了吸烟的次数和数量都成倍增加,吸烟不仅使吸烟者自己遭受尼古丁的伤害,周围的人也要饱受二手烟的痛苦。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在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3倍。专家提示,如果每日吸烟超过30支,那么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就会提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也是普通人的10倍。

3、均衡饮食,少摄入油脂

春节假期聚餐难免鸡鸭鱼肉,各种菜肴的美味,很大程度上与“油”有关,炒菜多放油,肥肉油乎乎,吃完饭最有体会的就是盘子边上那一层厚厚的油。而这些油脂要是在血液中到处流动,就会严重阻碍的血液通畅,使血压升高,心脑血管压力增大,同时增加肝脏压力,如果有相关疾病,甚至会发生危险。

4、多吃些水果、喝茶

油水太大容易上火;适当多吃些水果,有助于消化道顺畅,减少容积;喝些茶水、纯果汁饮料,有助于排除毒素。另外,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像黄瓜、西红柿、菜蔬等等。

5、注意食品卫生、小心食物中毒

春节是个欢庆的日子,大家其乐融融多好;如果吃了过期肉类、南方水果、过夜海鲜等等,导致拉肚子、急性肠炎、甚至痢疾就不好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剩菜剩饭,感觉不对劲的就扔了吧;尤其老人不要太节省啦!

陕北过年的气氛(陕北人的过年习俗)(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