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掉十个侄子时内心痛苦吗(李世民杀掉亲哥亲弟后)

文/格瓦拉同志

历代史书都把唐太宗吹捧为仁慈英明的“尧舜之君”,然而从他在玄武门之变后的表现来看,实在配不上如此高的评价。那么,李世民在杀死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后,究竟又做过哪些下作不堪、为人不齿之事呢?

杀戮诸侄。对于皇位争夺的获胜者来讲,但凡有点原则、道德的话,绝不会在消灭对手后,还要还要诛灭他的家族。退一万步说,就算不能保全其整个家族,但至少要为其留后,使其不至于断嗣绝种,以此方能宣示自己的仁慈宽厚,让天下臣民信服。“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杀掉十个侄子时内心痛苦吗(李世民杀掉亲哥亲弟后)(1)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哥亲弟

因为争夺权力,李世民杀死亲兄弟本来可以理解,因为如果李建成能率先发难的话,那么死于屠刀下的必定会是前者。然而令后世诟病的是,李世民在夺权成功后,在面前有多重选择来处置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时,他选择的不是将他们流放、圈禁,而是最简单、直接、残暴的方式-处决。

就这样,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因为双方父亲失败的关系,全部沦为至亲的刀下之鬼。这种行为,连以残忍好杀闻名的明成祖都不忍干、不敢干,李世民的残忍冷血实在是千古罕见。

李世民杀掉十个侄子时内心痛苦吗(李世民杀掉亲哥亲弟后)(2)

李建成、李元吉失败后,他们的儿子也全被杀

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见《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四》。

逼父退位。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真实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铲除李建成、李元吉,而在于最高的皇位。所以等到他杀掉亲兄弟后,做得第一件事,便是派大将尉迟恭率军入宫,逼迫唐高祖同意立其为太子。史书中对尉迟恭逼宫有过非常生动、详细的记述,读来令人震惊:

李世民杀掉十个侄子时内心痛苦吗(李世民杀掉亲哥亲弟后)(3)

唐高祖被李世民胁迫,无奈封后者为太子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从我特意加粗的部分可以看出,李世民派尉迟恭率军入宫,名义上是宿卫,但实际上却是在赤裸裸的逼宫。尉迟恭胆敢在皇帝面前“擐甲持矛,直至上所”,明显是受主子的授意,并给皇帝发出非常明显的信号:若知趣,赶紧立李世民为储君,保你性命无虞;如拒绝,便会要你性命、血溅皇宫,一如建成、元吉下场!

李世民杀掉十个侄子时内心痛苦吗(李世民杀掉亲哥亲弟后)(4)

唐太宗终其一生也洗不掉身上的“污点”

面对着骄横武夫明晃晃的刀戈,唐高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只能选择提前“退休”。亲儿狠毒如斯,真不知道高祖作何感想?但不管如何,通过这场变故,亲密的父子情算是荡然无存了,就算是李世民登基后对老父百般逢迎,恐怕也难以消除后者心中的芥蒂。

霸占弟媳。李元吉死后,王妃杨氏(史称齐王妃或巢王妃,并非隋炀帝之女)并没有受到牵连,而是被恩准以“未亡人”的身份抚养亡夫的几个幼女。杨氏由于跟长孙皇后私交甚好,所以后者为了帮助杨氏排遣忧闷,时不时会召其入宫谈心。由于杨妃颇有姿色,结果一来二去地让李世民动了色心,不顾大臣的反对,竟然将弟媳纳入宫中。

李世民杀掉十个侄子时内心痛苦吗(李世民杀掉亲哥亲弟后)(5)

齐王妃不仅为唐太宗生儿子,还差点成为皇后

杨妃入宫后为李世民诞下一子,即后来的曹王李明。杨妃虽然没有正式的名分,但在宫中非常受宠,以至于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竟想立她为皇后,只是因魏征的犯颜强谏才作罢(“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见《新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五》)。

退一万步讲,就算李世民弑兄、杀弟、屠侄、逼父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属于迫不得已,可霸占弟媳杨氏又怎样解释?难道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兄弟妻不可欺”,李世民做出霸占弟媳的不伦之事,岂不是离明君的光明形象差之千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