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1)

一、前言

在中华文化中常见“童子拜观音”的母题,此源于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依此情节独立发展出来。经过漫长历史脉络发展,该母题融入佛、道、民间信仰中,也成为艺文创作的表现对象之一。关于宋代如何开展出童子拜观音发展脉络,将在本文中逐一探讨。

二、《华严经》中观音菩萨道场与水月观音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南参诸善知识,其中至补怛洛迦山参访观音菩萨,此参访即今日常见五十三参题材中的第二十七参,但有些参次计算视为二十八参,该参访情节为童子拜观音的母题主要来源。

经典中的补怛洛迦山(Potalaka)又译作布呾落迦、补陀落伽、普陀洛迦…等,在唐代《慧苑音义》意译指出白色小花树山。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该山位于南印度帕帕纳萨姆山(Papanasam),又译巴波那桑山,在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视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八十华严》阐述当善财童子至彼山参访观音菩萨道场,此山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四周无量菩萨皆坐宝石上恭敬围绕,观音菩萨宣说大慈悲法摄受一切众生。

初唐时,敦煌莫高窟332窟东壁门上,已经出现〈补陀落山净土图〉,传达观世音菩萨于补怛洛迦山净土宣说妙法的场景。但该图像与《华严经》的联系并不紧密,而主要依据成书贞观二十年(646年)的《大唐西域记》卷十〈秣罗矩吒国〉,阐释南印度观音菩萨净土道场的记载。

盛唐开始受到华严祖师大德与朝廷的扶持,使得《华严经》的影响渐增,开始出现观音菩萨坐于岩石上,坐姿自在惬意的造像,将其称为“普陀落观世音”。尔后,唐人于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水月观音”,由当时著名画家周昉(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九世纪初)所创。造像特色在于观音菩萨自在坐于磐石之上,身后配置大圆光,岩石四周水波围绕,背景配置竹林的。水月观音从敦煌造像与藏经洞遗书来看,主要具有息灾、灭苦,救护众生的特色。于此同时汉土也发展出相关经典如《佛说水月光观音菩萨经》,反映当时该信仰盛行。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2)

如今并无周昉所创水月观音真迹传世,但此种图像在中晚唐就已经远传日本、韩国等地,在敦煌藏经洞出土多幅五代至北宋时期的水月观音,其中一幅题记为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图1),在画面的左下角绘制水月观音,并且榜题墨书“水月观音菩萨”(图2)。

三、东土善财童子成观音菩萨眷属的发源

中研院院士于君方长期对中国观音信仰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从民俗宝卷与相关文献史料分析,认为观音、善财、龙女三者的组合,以及观音与善财的组合,大约是在十二世纪初(北宋末至南宋初)才出现。

如果将实际出土造像与上述说法进行比对厘清,在北京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出土舍利函,石函所刻题记可知此物安奉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函中装藏其中一面圆形铜镜佛牌,线刻三尊像,主尊站立白衣观音,双手下放交错腹前,右手持一串念珠,观音右侧站立韦驮护法,身穿甲胄,双手合十;菩萨左侧站立善财童子,发结双髻,双手合十,身披天衣,下着裙,仰首凝视观音,呈现走动貌(图3)。由石函榜题可知此铜牌刻于1117年之前,此处观音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的造像相当成熟,因此推论最迟应该十一世纪末期已经发展出该类造像,流传大江南北,至南宋、金代时期更加普及。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3)

位于重庆市大足北山佛湾第113号龛,南宋开龛,主壁表现〈水月观音〉(图4),菩萨头戴宝冠,两侧缯缦卷起向上飘扬,身披华丽璎珞,右手靠于右膝上,左手掌心向下轻按地面,身后配置大圆光,观音台座左侧配置善财童子,站立,双手恭敬合十的,但甚为可惜造像整体因年代久远风化,呈现漫灭不清。另外,西夏后期(1038-1227年)安西榆林石窟第2窟,在西壁北侧描绘〈水月观音〉(图5),亦可见到水月观音自在坐于磐石之上,观音左侧善善童子身着天衣薄带,站立于祥五色云上,面向观音朝拜。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4)

而观音菩萨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主要来源除观音信仰普及与《华严经》造像有关。在唐代时《华严经》的影响之下,已经发展出文殊与普贤菩萨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但此时观音并未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造像,善财童子与观音菩萨的联系,仅出自入法界品图中善财童子参访观音的情节,独立母题表现上尚未完善。北宋后期入法界品图中逐渐转换为成熟的五十三参图像,例如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之前创作《华严入法界品善财参问变相经》,文人画家李公麟(1049-1106年)也曾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描图的记录。北宋晚期元符之际(1098-1100年)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出现。

北宋《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原件已经佚失,现存南宋时期覆刻本,关于该本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参访观音菩萨图像〈善财童第二十八参〉(图6),左侧两行字书阐明第二十八参,于补陀落迦山参访观自在菩萨,菩萨演教慈音,善财童子获得大悲行法门,证随顺众生回向。版画图片下方,由佛国禅师书写该参次的赞偈一首。画面中观音呈现水月观音造型,头戴宝冠,上身披天衣薄带,下身着长裙,自在坐姿于岩石上,右手按地,左手放于左膝上,观音身后山岩矗立,竹影摇曳,观音左侧岩石上方放置净瓶与杨柳枝。菩萨凝视海面前方的路地上的善财童子,童子上身披天衣薄带,下身着长裙,跣足而立,双手高举恭敬合十,遥拜观音。画面左上方,水滴状内绘制一尊菩萨,从上方而降,右手持杨柳枝,左手持净瓶,表示观音菩萨息灾救苦的大悲。

北宋后期五十三参中水月观音配置善财童子模式成熟发展,人们对于观音信仰的普及,该类造像渐受到重视,逐渐抽离出五十三参成为独立母题。加上宋代华严三圣像(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发展,观音菩萨取代毘卢遮那佛的位置,较唐代时更加流传,华严造像传统上受到文殊与普贤菩萨配置善财童子的影响,观音菩萨也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也就顺理成章。

四、童子拜观音中的大士多元组合

宋代童子拜观音的题材流行,使得原本五十三参图中善财童子拜水月观音的母题,扩及其他类型的观音,例如白衣观音、南海、密教的观音…等,但随着历史脉络的发展,使得水月、白衣、南海、送子…等观音的主题相互融合混淆,有时难以识别观音身份。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5)

四川安岳圆觉洞第7号洞,龛内主尊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身着通肩袈裟,下身着长裙,配戴璎珞宝饰,右手举至肩处持杨柳枝,左手腹前持净瓶,跣足立于莲花上,属于净瓶观音(图7)。该观音造像约刻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至大观元年(1107年)前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年前后,在观音菩萨左侧刻一圆光,圆内浮雕善财童子一尊,身着天衣薄带的菩萨装扮,跣足,走动,双手当胸合十,虽然童子头部残缺,其动势可推论童子回眸,遥望观音(图8)。另外,四川安岳千佛寨第24号龛,主尊为西方三圣像北宋开凿,观音菩萨亦属净瓶观音,该窟于南宋初期在观音像旁刻善财童子,呈现童子貌,身披天衣薄带,双手合十,恭敬跣足而立,凝视西方三圣,刻意将善财童子配置在此,反映出善财童子为观音菩萨眷属的意图(图9)。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6)

在1933年于重庆大足佛湾出土一龛,现编号为第125号,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开龛,观音头戴宝冠,身着条帛,披天衣薄带,璎珞宝饰通体,左手轻抚扼右腕,右指捻一串佛珠,跣足立于双莲台上,身后配置水滴形圆光,菩萨含笑,体态窈窕,该尊数珠手观音,世人俗称媚态观音(图10)。观音菩萨左侧壁面雕刻善财童子,上身着天衣薄带,下身着裙,跣足而立,双手当胸合十,抬首瞻望观音圣容(图11)。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7)

在唐密《补陀落海会仪轨》、《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中已配置善财童子为观音菩萨的眷属,但历经唐代与五代的两次灭佛,宋代虽然密法相关观音造像有些仍持续发展,但部分图像与仪轨已经不全,受到观音菩萨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的影响之下,有些密教体系观音也配置善财童子为眷属的情况。

例如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年)所刻,重庆大足佛湾第136窟转经轮经藏窟的右壁,由内而外第二尊观音造像。该尊观音菩萨一首六臂,头戴宝冠,身穿通肩袈裟,胸前配戴璎珞宝饰,左右上手分别持日月;右中手持柳枝,左中手腹前禅定印捧钵;右下手持宝剑,左下手持长柄斧头。观音坐于金刚座上,左右各配置一位侍者,金刚座前方,善财童子,童子菩萨貌,身披天衣飘带,头部残缺,双手当胸合十(图12)。该尊观音菩萨据考为“不空羂索观音”,虽然在佛经中所载的不空羂索观音造形不一,但该尊不空羂索观音,并无持羂索特征,显得特别。不空羂索观音以真言教法,教化无量众生,现世获得二十种功德,临命终时,随愿往生诸佛国土,此外,还具有护国息灾等功德之力。

浙江外海梅岑山的观音信仰,源于航海文化,传说与唐代跨国航海贸易所产生不肯前去观音有关,而此岛四面环海,宛如《华严经》、《大悲经》经典中所载观音道场补陀落迦山的圣境,因此附会为观音道场。北宋最迟神宗(1048-1085年)时已经出现梅岑山即为观音净土补陀落迦山的思惟,但梅岑山官方改为普陀山确切的年代为明代。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8)

南宋大臣史浩(1106-1194年),曾经登岛,礼拜朝音洞,见到观音化现少妇显灵,并将该事记碑流传,但史浩所见观音并未配置善财童子的身影。尔后,成书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的《宝庆四明志》,阐述梅岑山为观音菩萨教化之地,岛上有善财岩、潮音洞。以地理环境而言,潮音洞右侧一个较小型的岩洞,被命名为善财岩(洞),已具童子拜观音的实质内涵。潮音洞原于《法华经》中〈普门品〉偈颂:“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而善财岩则出自《华严经》中〈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道场有关。在日本岐阜长泷寺典藏一尊南宋时期请去的木雕〈善财童子立像〉(图13),可能便是普陀山信仰观音的产物,摆放于观音像身旁当胁侍。

善财童子与观音是什么关系(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到底是谁)(9)

明清时期童子拜观音的母题融合世俗的品味与祈愿使得造像表现上更加多元化,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典蔵一幅极为特别的〈送子观音〉(图14)画轴,画面中观音呈现中年贵妇模样,面容慈祥,头戴高冠,顶上化佛,头饰两侧缯缦自然飘起,身着白衣、飘带,下身着白裙,配戴耳饰、颈炼璎珞、臂钏、腕钏、足钏等珍宝点缀庄严全身。观音怀中抱着一位站立婴儿,孩童装扮十分华贵,配戴锁片颈炼,胸前著红底布满金线绣花的肚兜,腰间配玉带,左手持一方玉印。

观音坐骑黑色狮子上,狮子身上挂了华美宝饰。观音身后站立一位昆仑奴手持佛幡,观音左侧站一尊善财童子,身着华丽璎珞与天衣,双手合十向观音大士膜拜。此处观音菩萨融合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骑狮(犼)观音等特质。画面祥云由上方虚空飘举降下,送子观音偕同善财童子与昆仑奴眷属乘祥云而至,赐与人间宝贵的男孩。画面中男孩,身着玉带,手持予官印,以及观音乘坐的写实狮子,皆表示皇权无上与富贵,透露出京城某高官簪缨门第诚敬向观音菩萨求子,祈愿菩萨送来一位光耀门楣的朝中朱紫贵。整体而言该幅画面动感十足,人物刻画细腻,色彩柔美,主题别具创新的时代佳作。

在南京博物院馆藏一尊清代德化窑瓷塑〈普陀观音〉(图15),塑像胎体洁白,土质细腻无暇,观音面容慈祥,灵秀脱俗,顶不戴宝冠,发辫自然下垂,胸前披戴璎珞,宝珠繁复不乱,双肩披天衣薄带缠绕手肘自然下垂飘动,右手抚于右膝上,左手横放手中持如意,下身着裙,衣纹贴体生动自然,右腿竖起,左腿盘放,坐于磐石之上,象征普陀山。观音左侧岩石平台,上方放置经卷。左下隅配置一尊善财童子,活泼可爱,身着菩萨装扮,双手合十,站立于一瓣莲花瓣,下方大海激起珠珠浪花,象征于南海。此尊德化窑观音造像技法高超,形象逼真动人,把观音寄托于山水之间,宛如脱俗的雅士,此乃沿续明代何朝宗(约1522-1600年)一脉娟秀品味,带有浓厚书卷文人气质除了进行供奉外,更多用于文人的摆设雅翫。

五、小结

唐代时发展出入法界品图,主要依附于华严经变之中,到了北宋时入法界品图已经转换为成熟独立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其中善财童子参访观音的情节被独立出来,成为童子拜观音的母题广受世人接受与推广,由原本水月观音的题材转换为多元的发展,此现象反映出《华严经》的依据弱化,转换为中国化本土信仰形式增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