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

“三伏天”今日正式启动

经历了前些天滚烫的日子

今年的三伏竟有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而且刚入伏,雨水就来帮忙

今天一没有烈日,二没有高温

入伏日被压制的低调了许多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1)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2)

其实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东撤

这两天不少地方都开始“退烧”

同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

使得气温降低,雨带南压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3)

今天一早,由北部开始

又相继出现降水

崇明绿华镇雨量58.0毫米为最大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4)

雨后徐家汇站气温降至26.7℃

白天的升温情况来看

全市34℃也只是“零星”现身

入伏后,还会一路热气腾腾吗?

以热字为招牌的“三伏天”

出现在每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传统算法

有些年份30天,有些年份40天

今年又是超长待机的40天

历史观测数据显示

江淮江南常年在这个时段

高温占比确实最高

且中伏期间最高气温会达一年最高

名副其实的热在“三伏”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5)

(图片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上海入伏后的气温走势

还得根据天气系统的演变

并具体到晴雨、日照、风向等

综合气象要素来分析

17-19日将有较明显的雷雨天气

随着副热带高压继续撤退

副高外围切变线系统将带来降水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6)

明天偏南风3~4级

助力最高气温冲向37℃

午后到夜里

将有较明显的雷雨天气

尤其需要小心防范强对流

这种局地雷阵雨的情况

在19日之前重复上演

降雨缓和热度

18~19日最高气温降至33℃附近

高温依然挑战一周全勤

盛夏还是副热带高压的天下

减退只是中场休息

20日副高势力重新加强

又回到晴热天气的烘烤之中

并常伴午后局地雷阵雨

好消息是

头伏期间(至25日)尽管热

但热得没那么凶猛

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在37℃左右

但是入伏后

地表湿度变大,热量累积

也就是晚上还没凉下来

白天就开始加热了

防暑降温切莫放松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7)

关于热射病

国家卫健委权威解答

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症状可能是热射病的表现。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浙江、重庆等地已有多人确诊热射病。什么是热射病?如何预防?国家卫健委及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国家卫健委15日发布的权威解答指出,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8)

7月14日,上海豫园商城启用喷雾装置进行防暑降温。当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今年第3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

解答指出,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体温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等症状。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表示,对于热射病来说,早期预防是关键。

如何预防热射病的发生?朱华栋表示,如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乏力、精神恍惚、严重的口渴和出汗多等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环境下,多喝含盐分的饮料或水,从而避免发展到热射病。

国家卫健委提示,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头痛、肌肉痉挛、呼吸浅快、恶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如发现有昏迷、极度虚弱、意识模糊、谵妄、癫痫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什么天气易导致热射病?朱华栋提示,热射病常发生于高温高湿天气,因为在高温情况下,散热的主要途径是出汗和水分蒸发,但在高湿情况下,往往热量来不及散出。

高温引起的热射病怎么预防(高温撤退不三伏天熟悉的配方来了)(9)

7月14日,在临建高速土建一标项目现场,工作人员为施工人员盛银耳汤消暑。

“要关注天气预报,在高温高湿天气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对于特殊工种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只要身体出现不适,尽早到阴凉处休息。”朱华栋提示。

新民晚报综合上海预警发布、新华社

来源: 新民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