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海角天涯觅知音(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角天涯觅知音(独在异乡为异客)(1)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角天涯觅知音(独在异乡为异客)(2)

九月九日:重阳节。

山东:华山以东。

茱萸:一种植物。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角天涯觅知音(独在异乡为异客)(3)

插图作者:李铭浩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角天涯觅知音(独在异乡为异客)(4)

王维写这首诗时才十七岁,他正漂泊在长安洛阳之间谋取功名。诗人用浅白的话语,道出的却是一种千古不变的情绪,想念故乡、想念亲人,是人性当中永恒的情感。

这里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的东边,代指自己家乡。因为诗人家乡是在蒲州,正好在华山的东边。游子思家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自古以来无数的游子都在吟咏这个主题,而少年王维在这个主题的写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用一个节日的情绪,浓缩道尽了所有节日的情绪,这种提炼的精准度是无人能企及的。他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最为精炼且高度浓缩的警句,好像每个人在节日里最大的痛点被王维一下子戳中了,所以能够成为后世在节日里引用最多的一句。

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异乡,用两个“异”字来强化此时诗人内心的孤独。每每到了这样美好的节日就会倍加地思念亲人。这真的是一句随口脱出、毫无停顿的话,就像随着情绪和话音流出来的一样。前面两句已经把思亲的情绪说透了,似乎已经抒情完了。但三四句诗人的思绪一下子飞走了,飞到了故乡,飞到了亲人身边,他仿佛看到了在家中的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一起团聚共度佳节,他们在头上插茱萸时会遗憾少了我一人。这种从被思念者的角度来写对自己的想念,能进一步强化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如此才能承接前两句所达到的情绪高度。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角天涯觅知音(独在异乡为异客)(5)

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台长 游光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