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

文/杨中涛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1)

王羲之草书

对于草书的临写,我们要营造一种动态感,而不能将其临写成静态字的样子。而这种动态感,则主要来自各种单字字势的左右摆动。

草书字形这种左右摆动的幅度,也是随着草书演进的历史进程,而一直有所变化的。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2)

东汉简牍草书墨迹

一、东汉简牍草书的左右摆动

就东汉简牍的草书来说,由于它们的字间距都比较大,所以每个字的独立空间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宽裕的。在这个时期,这些草书,主要还是笔画上的简省,以及快速运笔。对于其体势的倾斜,通常还不那么明显。

东汉简牍草书的体势摆动,直立,也就是垂直角度的比率相对多一些。尽管如此,这些简牍草书字样中,向左或向右倾斜摆动的字形也已经不少。

考虑到横画在快写过程中,通常会向右上角倾斜,那么单个字的草字结构,一般而言,往往就会向左摆动。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3)

东汉简牍草书墨迹

东汉简牍草书结构中,同时也含有隶书和章草的元素,尤其是那个末笔,会向右下角拉伸。受这种“牵引力”的影响,个别单字呢,此时又会向右上角摆动。

总的来说,早期的东汉简牍草书的左右摆动,还处于一种比较自然的阶段,人为处理和事先预设这种左右摆动的意图尚不明显。

二、魏晋草书体势的左右摆动

魏晋草书,尤其是东晋二王草书为代表,这些草书在单字结构处理上,已经有意进行了大小对比变化。在字势的处理上,真正垂直竖立的体势已经很少,基本上都在向左或向右摆动。这种有意的处理和预设,本身就是艺术化处理的过程。

但考虑到魏晋时代的纸张体积比较小,二王草书在处理字势摆动的时候,幅度并不是很大。我们说的这种幅度摆动是相对的,是与明清以后的草书大幅度摆动相比而言的。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4)

王羲之草书

如果将二王草书与东汉简牍草书相比的话,则二王草书摆动的幅度,尤其是极个别的法帖的处理,那也是前无古人的。

就字形大小对比而言,二王草书的源头仍可以在东汉简牍里边找到。换句话说,二王草书在继承了东汉草书字形大小对比原则的同时,又有了新发展。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5)

王献之草书

三、唐宋草书体势的摆动变化

唐朝是字体演变终结的时代。在草书体势左右摆动的探索方面,建树并不是很大。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当中,主要还是强调了书写速度的加快,其中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6)

草书《古诗四帖》

北宋草书体势的左右摆动,则以黄庭坚为代表人物。他对于草书体势的左右摆动处理,幅度就很大了,而且是时而左摆,时而右摆,且每次摆动的幅度值也不一样。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7)

黄庭坚草书

从这个角度上讲,黄山谷开创了草书体势左右摆动的新局面。他的草书历史地位,基本上就体现在这个方面。

四、明清草书体势的左右摆动

明代是狂草的时代,解缙、祝允明、徐渭等人,其实都是在草书体势的左右摆动上面,下了很深的功夫。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8)

徐渭草书

而王铎和傅山,更是在草书体势的左右摆动上面变本加厉。他们都故意运用复杂、缠绕的线条来营造这种摆动的效果。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9)

王铎草书

对草书单个字形左右摆动加以学习和研究,无疑可以让我们对于草书章法安排和预设处理,有着更全面的理解。

草书势解读(草书字形体势左右摆动演进简史)(10)

傅山草书

2021.10.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