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和附红体的区别(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特点)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多发于青年猪和断奶前后的仔猪,且危害程度较大。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副嗜血杆菌定殖猪群体内早期, 一般不表现致病性,当断奶、饲养环境改变等应激反应发生时,给猪副嗜血杆菌致病性了提供可乘之机, 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病猪后表现精神沉郁、体温达41℃以上,喘气、打喷嚏、呼吸困难、跛行、便秘、眼脸膜潮红、卧地不起等症状。病死猪解剖可常见胸腔积液,肺脏水肿、出血,肝脏肿大、黄染、表面有白色病灶;脾脏质地柔软、肿大、边缘增厚等病理变化。
流行特点
1)猪副嗜血杆菌病只能够感染猪,其中断奶前后的仔猪和青年猪最为易感。
2)猪副嗜血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且各种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差。
3)猪副嗜血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4)猪副嗜血杆菌易与其他猪病产生混合感染。
5)猪嗜血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养殖环境、天气变化、运输、转舍、饲料配方的改变等因素均可对猪群产生应激,进而诱发该病。
6)首次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的猪只临床症状明显。
7)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故当猪群发生蓝耳病、流感等猪呼吸道疾病时,该病更容易发生。
鉴别诊断
与附红体细胞病、弓形体病区别:附红体病、弓形体病体表出血,与猪副嗜血杆菌病皮肤潮红,耳朵紫绀不同。
与蓝耳病区别:蓝耳病表现为繁殖障碍,全身发紫发绀更为剧烈。
与圆环病毒区别:圆环病毒皮肤有出血点,并形成结痂,没有明显关节肿胀关节炎,耳朵没有明显发绀,圆环病毒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单纯猪副嗜杆菌病用抗生素有一定效果。
与流感区别:流感一般无关节肿胀发炎,全身潮红,耳朵发绀等症状。
预防
应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仔猪7 ~ 30 日龄内免疫一次,15 d 后加强免疫一次;首免母猪产前40 天免疫一次,产前20 天二次免疫,经免母猪产前30 天免疫一次即可,可以起到很好防护效果。
哺乳仔猪期间用头孢噻呋钠混悬液做3 针保健,对断奶仔猪用氟苯尼考加替米考星,或恩诺沙星拌料进行断奶保健,能很大程度预防该病的发生。
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养殖户交替使用氟苯尼考、磺胺二甲、磺胺嘧啶、泰乐菌素或阿莫西林等药物配合中药黄芪多糖可溶性粉、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进行拌料,不仅可以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还可有效防止耐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