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八位工匠事迹(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
1月10日,“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正式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以新京报持续5年的“大国匠心”系列报道为蓝本,将63组匠心人物的事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现,对工匠精神进行生动诠释。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就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四种匠心精神为脉络,呈现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匠心人物的奋斗事迹。
1月10日,由新京报社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共同主办的“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正式展出。
展览中,63组匠心人物来自抗疫、航天、科技、环保、扶贫、非遗传承、建筑设计、技能创新、教育等领域。他们既有工程院院士,也有抗疫中的重症监护医生、核电站的维修技师,更有环塔铁路的建造者、文物修复者、当代艺术家。他们既有老一辈的开拓者,也有技术中坚的坚守者,还有勇于挑战的新青年,匠心在他们的悄然传递间迸发出非凡的力量,观众可以从他们生动鲜活的故事中,感悟匠心的传承。
“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由首都文明办、中国工程院办公厅指导,新京报社、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北京联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市数独协会协办。
匠心人物故事展现伟大成就 心怀匠心精神投入复工复产
在开展仪式上,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和“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策展人刘岳共同在屏幕上按下手印,一同倒计时,展现63组匠心人物生动鲜活故事的展览正式拉开帷幕。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右)和“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策展人刘岳为展览启幕。
刘军胜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展览素材全部取自新京报社5年来的“大国匠心”系列报道和“致敬礼”活动。每一年新京报都会结合当年国家的大事件、大工程、大变革,探访那些推动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匠心人物,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覆盖抗疫、航天、科技、环保、扶贫、文物保护、建筑设计、技能创新、教育等领域。“这次展览,我们呈现了63组匠心人物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奋斗事迹,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北京市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展览除了弘扬工匠精神,也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窗口。
刘军胜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曾多次对工匠精神做出生动阐释,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现在已进入2023年一季度,北京市两会即将召开,这是推动全年工作的窗口期,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落地实施,城市烟火气越来越浓,社会活力逐步回归。”刘军胜说,这个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复工复产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更需要坚持和发扬匠心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
匠心人物来自抗疫、航天等领域 展览分为“执着专注”等四部分
展览以宋朝绘画天才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创意,以青、绿为主色调制作展板,63组大国工匠事迹在祖国山河的背景中徐徐展开,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现。在展陈设计上,体现出“古今映照”的思路和寓意:18岁的王希孟无畏无惧,有一种想让全世界看见自己才华的深切渴望,63组大国匠人也执着于梦想,专注无畏,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将中国匠人的气魄展现于世。
匠心人物事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执着专注一业一生”共收录了28组匠心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被称为“海水稻之父”的农业科学家陈日胜,中国疼痛医学主要开创者韩济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科室主任刘景院,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中轴线申遗文本负责人吕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蒙芳,让中国“芯”在太空闪烁的芯片专家赵元富,攻坚疫情“重症堡垒”的神仙阵容“重症八仙”等。他们用一生,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诠释了何为匠人精神。不为繁华,不易匠心,执着专注已成为他们标记人生的关键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顶尖水平,为国为民、终身投入,心甘情愿将家与国绑定在一起,他们是大国工匠,同时也向世人传承了一份执着专注的匠心。
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在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中,早已内化于每个人的价值体系和行动之中。第二部分“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也将这种精神,用14组大国匠心人物的故事做了立体的诠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总设计师董瑶海,漆雕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志刚,投身花滑57年、带出三对世界级双人滑组合的中国花滑“教父”姚滨,为仪表“体检”13载的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陈永伟,守卫航天员“生命之门”的载人火箭“解锁专家”于卫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焰火总设计师蔡灿煌,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无论是大国重器,还是国之瑰宝,在他们的工作中,没有“差不多”这个词。在他们身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这些人类身上美好的、原初的品性,彰显得更为明晰、更为彻底。
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特超高压作业检修高级技师王进,不放过探头下任何细节的B超“神探”贾立群,在“死亡之海”打造地表最强“闭环”的大漠中的铁路人胡国星,让文物重焕光彩三星堆文物修复师杨晓邬、郭汉中,参加过抗击非典和武汉抗疫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秋,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为中国火箭焊接“心脏”无一失误的高凤林……在展览的第三部分,11组匠心人物或是坚守着流传千年的传统手工业,或是在当代机械制造业中刻苦钻研,或是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从死神手中抢回患者生命。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对“毫厘”的斤斤计较,都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常态,也正如展览第三部分的主题:匠人之心一丝不苟。
市民在参观展览。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匠心人物的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匠人的坚韧性格,也有现代科学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他们在自己的专业赛道上行稳致远,也始终用报国的赤子情怀,增进国人的福祉。在展览的第四部分“追求卓越赤子情怀”中,为观众集中展现了包括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首批对青藏高原进行地球物理系统观测和研究的科学家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用“幸福草”助农户脱贫的“菌草之父”林占熺,为根治飞机“心脏病”而坚守一生的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设计编织“可持续”的冰丝带的建筑师郑方,“雪龙2”号等国内顶尖科考船总设计师吴刚等10组匠心人物的品质、情怀与责任。孜孜不倦致力于科学研究,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大国匠人为所有国人树立了典范。
多种方式展陈让工匠精神更鲜活 特别设置互动体验区
一幅幅展现匠心人物工作日常的照片、一段段记录他们心路历程的影像,展览以多种展陈方式,为观众集中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智慧,也让工匠精神变得更加鲜活、立体。
一位观众表示,工匠精神一直激励勤劳的中国人民不断地进取,在这个展览上,63组匠心人物的故事更是给他“震撼”的感觉。“我看到很多匠心人物在刚入行时是满头黑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以‘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自己的岗位。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值得学习。尤其随着复工复产,更需要我们坚持和发扬匠心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互动体验区,家长带着小朋友在体验学习。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除了在匠心人物的故事中找到榜样的力量,“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还特别设置互动体验区。在展馆的不同角落,观众可以研究鲁班锁红船的巧妙,可以用益智巧板拼摆“时珍采药”“张衡造仪”。在触摸屏上还可以学习“建造”中国空间站,按照时间轴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重走”港珠澳大桥。此外,还可以参与桌上冰壶、闯迷宫等益智类体育游戏。
【观展提醒】
●展览日期
1月10日-2月5日
●展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开放事宜则另行公告。
●观展时间
9:00—17:00,16:10停止入馆,17:00清场闭馆。
●中华世纪坛实行实名预约免票入馆参观(含儿童),额满为止。预约后逾期或未预约的参观者,将谢绝入馆。
●前来参观的观众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过“中华世纪坛开放服务”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暂不接受电话预约。预约成功的观众须于预约日期、预约时段,由展馆入口出示预约信息入馆。
新京报记者 王萍 吴梦真
编辑 王琳
校对 杨许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