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喜剧片韦小宝(早年邵氏电影韦小宝登录宝岛)
金庸武侠小说备受广大华人观众欢迎,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亦层出不穷,最早他的原著因在台被列为禁书,翻拍成的粤语武侠影片也自然别想在台湾上映,所以始终未能掀起热潮。直到1976年香港佳艺电视台推出首出金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在香港突破百万收视人口,原班人马乘胜追击再拍「神雕侠侣」,逼得长期具备收视优势的龙头大哥TVB紧急筹备也是金庸小说改编的「书剑恩仇录」应战,「影视金庸热」才真正烧起来。
武侠小说鼻祖金庸先生
和TVB同样由邵逸夫掌理的邵氏影业,尽管也拍金庸电影,但反应多半不如电视剧热烈,加上又不能进入台湾,完全无法和在台湾红得发紫的古龙武侠片相比。金庸小说篇幅长、人物关系复杂,情节又曲折,比古龙小说不适合以电影的方式表现,电视剧的篇幅则恰恰好,多少造成金庸小说搬上大银幕的障碍。邵逸夫的生意经是只要有得赚就继续拍,却还是再接再厉拍了下去,到最后连古龙武侠片名导楚原都拍了「倚天屠龙记」,曾造成古装黄梅调、宫廷史诗、风月喜剧等数波流行潮的超级名导李翰祥。
汪禹与刘家辉在邵氏「鹿鼎记」分饰韦小宝与康熙
李翰祥导演相中的题材,正是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鹿鼎记」还像是传统武侠小说,到最后却更像历史传奇,讽刺性十足,被视为金庸登峰造极的杰作。早在邵氏的电影版筹拍之前,香港佳视就已经拍成电视连续剧,由后来成为邵氏红牌武旦的文雪儿反串韦小宝,与其他几位女星大演喜趣感情对手戏,尽管颇具话题,无论收视或口碑都不理想,但这戏却是「鹿鼎记」的第一个影视版本,距离全书连载完毕也才过了5年。在此之前,李翰祥没拍过武侠电影,他的新尝试肯定受瞩目。而「鹿鼎记」有很多发生在宫廷内的人事角力情节,对于拍出「乾隆皇」系列清宫喜剧叫好叫座的他,应该是小菜一碟,由他执导的「鹿鼎记」,绝对值得期待。李翰祥选择干儿子汪禹演灵魂人物韦小宝,演乾隆皇被他捧红的刘永扮康熙,常在他的风月片中宽衣解带的陈萍饰演艳丽却奸诈的假太后,看起来皆是完美的选择。李翰祥一度考虑改片名为「假太监」,为几位主角拍了定妆照后却陷入停摆,他先去拍「乾隆皇与三姑娘」,「鹿鼎记」暂时搁置,最后被他放弃,他和汪禹也因此片闹不愉快,有一段时间互相回避。
邵氏「鹿鼎记」以韦小宝在清宫中的遭遇为情节主轴
那时的汪禹在邵氏相当风光,演过好几部担任主角的电影,盛气凌人。李翰祥虽不拍「鹿鼎记」,几年之后片子转到另一位导演华山手上,男主角人选还是汪禹。其实汪禹擅演古灵精怪的小子,邵氏旗下也就属他最适合扮演韦小宝。华山找了精研各类小说、本身也擅写作的沉西城改编剧本,沉西城对于韦小宝斗海大富和假太后这两段最感兴趣,一早就决定把众多人物、支线情节都删掉,只保留这两大部分的内容为主轴,没想到已经把原著大刀阔斧删节,长度竟然还足以拍两部90分钟的电影,华山只得再找资深编剧司徒安做精简,才能将剧本完成。
邵氏「鹿鼎记」成绩不差,却怎么也卖座不起来
华山执导的邵氏版「鹿鼎记」,从韦小宝误打误撞进了宫,和康熙不打不相识,计杀鳌拜,在海大富与假太后的生死斗之中找出一条活路,最后趁尚未惹祸上身前带着银两回到扬州、买下丽春院做为结局,书中的情爱桥段大都舍弃,7个老婆也只出现了小郡主沐剑屏和其师姐方怡,以及爱捉弄韦小宝的建宁公主等3位。台湾赴港发展的女星廖丽玲饰演建宁公主,无论戏分或演出,都最为抢眼,可惜此版影片韦小宝并没有特别的恋爱场面。另一位台湾前往香港发展而成就艳星之名的邵音音,演韦小宝的应召女母亲,戏份不多却将这人物演得活灵活现。香港艳星楚湘云扮太后,雍容华贵的美丽很符合观众对清朝贵妇的想像。
廖丽玲与刘家辉在「鹿鼎记」演建宁公主和康熙,有逗趣对手戏
邵氏版「鹿鼎记」虽未能将原著精华全部具象化,然而节奏紧凑流畅,演员表现大都精彩,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忠于原著,反倒比日后周星驰主演、将原著改编地面目全非的纯搞笑版本更能让书迷认同。只是在香港上映时,金庸电影仍未发烧,卖座平平,两个月后在台湾的暑假第一档上映,同档刚好碰上「绝地大反攻」和「我爱夜来香」这两部大片,盗版影带已经上市,票房大受打击,完全没有引起注意。隔年香港TVB再次把「鹿鼎记」拍成连续剧,「梁朝伟加刘德华」的组合引爆收视狂潮,「鹿鼎记」这个故事才真正在台港观众间红了起来。
邵音音扮演韦小宝在丽春院中应召的母亲
不知道早年香港邵氏公司拍摄的这部《鹿鼎记》大家有没有看过?你认为最符合或者最贴近金庸先生《鹿鼎记》原著的是哪部作品,欢迎留言讨论或吐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