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

唐朝到清朝这千年间,“国子监”则是统治者设置的公立学校,算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之为“监生”。他们大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富家子弟或者是一些权贵家庭。这其中,不乏背井离乡的异地学子,他们日夜奔波,只为在里面十年磨一剑,考取功名。

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1)

这在当时看来,算是一种至高的荣耀。

可以说,国子监并不算是国家的“面子工程”,这里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在此就读的学子,都有着极强的信念和毅力,经历数载严寒和酷暑埋头苦读,只求得提名榜首。当然,他们也有休息的时候,朝廷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古代,学生们大都在勤勉发奋、悬梁刺股,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但是,为了能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也考虑到学生们背井离乡的苦楚,休假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古代的假期,在形式和称谓上,与现代都略有不同。

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2)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已经很重视教育了,这一点,在国立最高学府上就能得到体现。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在首都长安设置了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国家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叫作“太学生”。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太学中断。晋武帝死后,中原“八王之乱”,以王导、谢安为首的大族,于307年簇拥着西晋皇族琅邪王司马睿,仓促南渡至建邺,史称“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并在鸡笼山下建立“建康太学”。

西晋末年,因为晋愍帝的名字叫司马邺,为了避他的名讳,又把建邺县改称建康县。后宋、齐、梁、陈先后在建康建立建康太学。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唐设国子学,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东京国子监,增辖武学,到了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到了顺治七年,南京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所以,能进入这里学习,是一件非常光荣,且并不轻松的事情。当然,朝廷也感念他们的乡思之愁,便设置了假期,供学生们休息以及回家探亲。

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3)

这里,根据放假时间的长短和性质,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旬假,田假和授衣假。

旬假相当于现在的双休日,我们现在是每一周休息2天,当时,则是每10天休息2天。在古代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下旬,一旬大概10天,故称为旬假。和现在一样,我们有周考,月考和期末考试,古代也有旬考。

旬假一般都在旬考之后,经历了紧张的备考和考试,学生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由于时间紧,很多学生离家千里根本没有办法回家,只能结伴或独自在学校附近放松放松。对于离家很近的学生,当然可以回家休息,这和我们现在的寄宿生和走读生差不多。

旬假可以说是一年中,次数比较多但是时间却比较短的假期。

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4)

田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每年农历的五月份,空气中刚刚升腾起一丝丝暑热,农家地里一片麦浪滚滚,国立大学的学生们也开始收拾行囊,踏上返乡的路程。回家割麦,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伴随着麦子的收割,一年一度的“田假”就这样开始了。

因为,这个假期就是为了让学生回家帮忙收麦而设置的,所以,称为“田假”。放假时间和现在的暑假长短差不多,大概一个月左右。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返乡距离远的话大多靠脚力,路上花费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觉得时间不够长的学生,还可以和学校申请延期。

这个假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人性化的。现在的暑假,学生回家大部分都是单纯的休息避暑,但在古代,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了,他们还要参与到家庭的劳务之中。朝廷在设立假期的时候,也会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

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5)

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寒假,只不过,此假期设置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家休息、避寒,而是为了方便学生们回家取避寒的衣物。因此,时间比现在寒假要早2、3个月,大约在农历的9月份左右。因为,很多学生回家路途遥远,所以,放假时间也是一个月左右,和田假一样。

在《新唐书》和《诗经》中,都有关于“授衣假”的记载。此时,季节更替已经比较明显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孩子们要回家换保暖的衣服,以便寒窗苦读。总体来说,学校的考虑还是非常的周到和人性化的。

但是,学校也有自己的原则和规定,对于那些过了假期却没有返校的学生,学校也会毫不留情地劝退。当然,古代的这些学生们,他们非常珍惜在最高学府就读的机会,所以,逾期不返校的学生还是非常少的。

古人学生有假期吗(现代学生有寒暑假)(6)

当然,大家可能会问,除了这些假期,如果,恰逢家里有喜事,亲人生病或者过世,但是,又不在上面所说这些假期里面,那么,该怎么请假呢?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跟老师申请假期,准几天假便能休几天假。

参考资料:

【《唐至清时期教育机构——国子监》、《新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