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和孔庙博物馆是一个地方吗(历史上的春熙院)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宝章
历史上的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很多人以为清代的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个园子组成,并称之为“圆明三园”,其实,除了上述三园,清代的圆明园还有熙春园、春熙院。熙春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目前还能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许多名胜古迹。而春熙院位于何处?长期以来,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笔者曾撰文《淑春园及其沿革》、《淑春园和春熙院》,介绍过春熙院的相关情况。近来,笔者翻阅到一些历史著述,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遂写成此文。希望通过与各方专家的讨论研究,互相验证,不断进步与完善,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圆明园遗址公园 摄影:方非
前身为淑春园北半部
淑春园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建成的一座皇子赐园。那年正月,有七位皇子被诏准在畅春园以北修建赐园。因地方狭窄,只修建了四座园林,另外三位皇子在畅春园以东修建了三座赐园。
从史料看到的关于淑春园的最早记载,是《大清会典事例》所载:“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一顷二十三亩六分三厘,岁征租银三十九两一钱九分五厘有奇。”这两行文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人们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段记述不仅使人们认识到淑春园已被内务府收回,由圆明园进行管理,而且拥有很大的占地面积。
也是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大学士傅恒由圆明园东南的春和园,搬迁到大道南侧的淑春园。他迁居的是淑春园的北部。迁入春和园的是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有永瑆的《四月初六日赐新居恭纪》为证,诗末有注:“即傅文忠公赐居”。傅恒,字春和,镶黄旗人,是权倾朝野的椒房懿亲,他的姐姐是皇帝最宠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皇帝又将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下嫁傅恒次子福隆安。傅恒由侍卫累进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侍卫内大巨、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
傅恒迁居到淑春园的北半部,包括后来的鸣鹤园和朗润园。他对旧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又按旧例将新园以自己名号命名为春和园。傅恒住进春和园后,仍然是尽献忠心,投身督师大金川之战和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乾隆帝在紫光阁为百位功臣画像时,把傅恒放在第一位。傅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病逝后,春和园被内务府收回。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关于淑春园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圆明园总管园务大臣属下,设置春熙院八品苑副一人,管理此园事务。后在清代的官方文件《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圆明园卷》记载:“(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奉旨:淑春园改为春熙院”,这说明官府在乾隆四十五年已经决定将淑春园改为春熙院,并且开始新园的修建工程,到乾隆四十七年基本完成了准备工作可以开园了。
乾隆
乾隆为春熙院赋诗
春熙院的修建工程规模不是很大,是在淑春园北半部即春和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园内西部。竣工后,乾隆为各座殿堂题写字对、横批、字条等共十六幅(张),同时还降旨如意馆画家,指名绘制图画、画条、横幅和册页,并且限定山水、花草和人物,还要将这些绘画悬挂在指定的殿堂里。
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首游春熙院后,又来过几次,而且每次都是上元节观灯前来,来必有诗,诗不离“春”字。比如《题春熙院》诗:“万物到春来,而不具熙意。此院独擅名,亨帚因名字。然吾此偶临,弗喜以愁对。向隅古有言,况向隅奚啻……”乾隆帝对园中重要的建筑景观,如春润堂、真赏室、静娟斋、融缘堂等,都有吟咏题诗,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春熙院平时的修建工程不多,每年修建的花费开支,在和珅、福长安等圆明五园的开支年底上报奏折中均有记录。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到嘉庆二年(1797年)都在十二月底上报。如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奏折:“圆明园、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春熙院内外等处零星粘修各座殿宇,找补糊饰、挖朴窗心,粘补风损勾滴,粘修桥梁、藤萝架,抹饰勾抿墙垣,成砌大墙,捞堆坍塌山石泊岸、码头,拆堆山石高峰,挑换鱼幪等项。以上五园粘修活计,按倒销算,用工料银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三两三钱三分九厘。”各园的较大工程列在《清单》内,但是春熙院的具体工程很少列入《清单》。目前看到的最大一项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销工料银六百十一两三钱九分三厘”。
春熙院是京西御园中最不受重视的一座。乾隆帝莅临的次数不多。查遍嘉庆帝皇子时的诗集《味余书屋诗集》和《嘉庆御制诗集》,竟然没查到一首春熙院诗。乾隆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来园写过一首《鹤来轩》诗以后,就再不见春熙院诗了。从此以后,春熙院基本被闲置起来。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在嘉庆元年(1796年)十二月四日看过和珅、福长安关于春熙院春润堂等处修补工程工料银的奏折以后,心目中春熙院这座御园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他把春熙院赏赐给谁了呢?
淑春园南半部给了和珅
在乾隆四十五年还发生了另一件事,就是乾隆帝将淑春园南半部赏赐给和珅。此前一年,乾隆刚将自己最宠爱的和孝公主指婚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并将什刹海南岸一块地基赐予和珅修建相府。
和珅获得新赏赐的园子后,亲自规划设计,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工程。他将园内水田改挖成一座湖泊,湖中心仿效圆明园的蓬岛瑶台修建了山石岛屿和亭台阁榭。又在湖南岸仿效御园的夹镜鸣琴修建了相应的景点,在湖岛东岸仿福海别有洞天建成一座石画舫。全部造园工程完成后,和珅将新园改名“十笏园”。昭梿在《啸亭杂录》给予恰当的评价:“京师西北隅近海淀,有勺园,为明米万钟所造。结构优雅,今改集贤院,为六朝卿贰寓直之所。其他多诸王公所筑,以和相十笏园为最。”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倒台后,庆桂、盛住、永瑆、绵恩等王公大臣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将查抄结果列出一份清单。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和珅犯罪全案档》记载,清单中载有“钦赐花园一所(楼台六十四座,四角楼、更楼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这便是万泉河畔的十笏园。
十笏园石画舫遗址
福长安是与和珅一起被处置的。福长安也是乾隆帝的宠臣,他几次立下战功,紫光阁悬挂着他的功臣画像。《查抄福长安家产清单》里,列有一条:“现查得福长安花园一所,共计房六百七十四间,游廊、楼亭共二百八十三间……系奉旨恩赏。”福长安是何时得到皇帝恩赏的园子的,没有记载,但遍查海淀园林沿革,也只有春熙院能被封赏给他。因此,笔者推测,乾隆帝在他病逝之前将春熙院赏赐给福长安了。
从《查抄福长安家产清单》可知:福长安园有房674间。其他资料中没见过春熙院房间的具体数目,但是根据组成春熙院的春和园、镜春园、鸣鹤园的统计,虽然由于传承演变房间数量已有增减,但可大体相符。这三园的房间总数为153间、174间、300余间,共600余间,与福长安园房间数大体吻合。
原先,在计算春熙院存在的时间时,都按具名时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到将“春熙院”赐予庄静固伦公主的嘉庆七年(1802年),此院存在了23年。但历史事实是在嘉庆三年(1798年)乾隆帝已经将春熙院赐予福长安了。实际上赐予庄静公主的是福长安园的东段,由此可知,作为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实际只存在了19年。
和珅被赐令自尽后,福长安被从宽处理,派去裕陵充当供茶拜唐阿,后来还历任骁骑校、围场总管、马兰镇总兵等,数次升迁沉浮,最终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去世。
和珅家产又发还一部分
嘉庆帝将和珅、福长安的府邸和西郊园林进行清理和籍没,并分别赏赐给皇子和公主们。他首先将没收和珅的淑春园东部赐予成亲王永瑆,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第六期《嘉庆诛和珅案》载:“和珅园内东段著赏成亲王永瑆;西段仍赏十公主十额驸丰绅殷德居住。”
永瑆在乾隆五十四年封为成亲王,嘉庆五年授宗人府宗正,他的诗文也备受推崇,著有《诒晋斋诗文集》、《苍龙集》等。永瑆去世后,淑春园东部收归内务府管理,此后长期无人居住,园景遂荒芜。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一张样式雷图上,在淑春园处标注为“睿亲王园”,经查园主人是五代睿亲王端恩长子仁寿。
籍没和珅淑春园的西部,嘉庆帝仍赐予和孝公主和额驸丰绅殷德居住。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儿子,嘉庆帝看在和孝公主“最为皇考所钟爱,自应仰体思慈,曲加体恤”,放过额驸,加恩留其伯爵衔,免官职令其“在家闲居,不许滋事”。嘉庆十五年(1810年),丰绅殷德患病回家调治,后于嘉庆十九年去世。
丰绅殷德病死后,和孝公主因无财力修葺淑春园,便将园林交还给内务府。嘉庆帝在丰绅殷德去世后,特赐白银六千两给皇妹和孝公主,让其放债收利息,以解决日常开销。道光帝也很关心这位姑母。道光元年四月,命内务府将查抄和珅籍入官府的“恒升当”,原成本十四万吊,加恩赏给姑母;次年又降谕将查抄和珅的西直门外白石桥附近的一些田地,加恩赏还和孝公主作为祭田。
和孝公主、丰绅殷德居住的淑春园西段,已经与东段成亲王园分开,但仍称作淑春园,这有丰绅殷德诗集《延禧堂诗钞》的一首诗题《淑春园牡丹守者剪数朵送至力疾赋此》为证。这时的淑春园只有几十亩,而和珅在世时的十笏园有一百多亩,而乾隆二十八年时的淑春园多达三百亩。如果提起淑春园就以为是那座一百多亩的淑春园,那就不能正确认识淑春园在园林传承中的真实面貌。
光绪末年,居住淑春园西邻蔚秀园的醇亲王奕譞,曾经两次到淑春园观览。他在《中秋后游舒(淑)春园四律》的诗序和四诗中,展现了此园的当时实况。诗序写道:“是园乾隆年间归和相珅,籍没后入官。传闻禁园工程每取材于兹。足证亭台之侈之巨。后转变为睿邸园寓……迨庚申变后,遂就荒芜。”
据《嘉庆诛和珅案》和《嘉庆朝实录》、《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嘉庆帝将籍没福长安的园林赏赐给皇亲,其中西段和中段给了仪亲王永璇,东段给了奕纯。史料中未记载的是,中段后来又给了庆郡王永璘;东段后来又以春熙院之名赏赐给庄静固伦公主。
《嘉庆诛和珅案》上谕十四载明了福长安园的赏赐情况
福长安园被一分为三
根据上文可知,福长安园已被一分为三。如果笔者关于福长安园实际上就是春熙院的论证成立,则意味着春熙院被一分为三。
在道光年间绘制的《圆明园外围大墙图》上,在南园(后归绮春园)和红桥的东南方,标明为“仪亲王花园”。在瑞郡王奕誌所写的《鸣鹤园记》中,也说此园“曾为余伯祖仪亲王赐第,居之数年”。鸣鹤园就是原春熙院的西段。
鸣鹤园鱼池
鸣鹤园是一座水景园,园内溪流丰沛,形成三个较大的水面,是为中湖、东湖、西湖。缘墙临水,逶迤连绵的土冈假山,在园内盘环突立。青山绿水之间,散置亭台殿阁,错落有致,形成三个不同聚落,是为东所、中所、西所,共有房三百余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惠亲王绵愉之子奕详与奕谟居住在鸣鹤园,但园景已经破落不堪了。住在隔壁蔚秀园的奕譞,应请来园观览,在相关诗注中写道:“鸣鹤园澄碧堂为昔年五叔(绵愉)赐宴处,庚申后鞠为茂草。”
民国初年,曾经当过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以每年四百元租了鸣鹤园和东段的镜春园,并改名“淀北园”。不久,他就将园中建筑拆卸一空,砖瓦木料都运去修建自家的宅园了。
春熙院的中段赏赐给庆郡王永璘以后,沿用春和园的名称,直到道光三十年样式房调查此园建筑景况时,仍题作《绮春园前春和园》。永璘入住后,此园也称作“庆郡王园”。永璘对春和园做了简略的整修。园内格局依旧,连主要建筑的名称也未改动。
春和园样式雷图样
永璘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自幼不爱读书,性情轻佻浮躁。乾隆帝八旬大寿时,诸阿哥皆封王爵,只有永璘封为贝勒。他曾经对近人坦言:“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也不会有一粒雨珠儿滴在我身上。将来哪位哥哥当了皇帝,能把和珅府邸赐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后来他的胞兄颙琰成为嘉庆帝,真的将和珅府的东段赏赐于他,后来晋封他为庆郡王,还把春和园赐予他。永璘去世后,他的后辈因服中纳妾被夺爵,春和园被内务府收回。
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䜣,在咸丰元年(1851年)获赐春和园。修葺改建后,咸丰帝赐额“朗润”。朗润园建成后,咸丰帝又为园内的主要建筑题写了匾额。中所“乐静堂”改悬“萃赏”轩和“棣华”轩匾额。东所的“恩辉余庆”更名“正谊斋”,“澄怀撷秀”改悬“乐道堂”。西所的书房“益思堂”更名“明道轩”。
春熙院的东段由嘉庆帝赏给庄静固伦公主,就是后来的镜春园。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帝第四女,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贝子玛尼巴达喇,那所园子也是同一年赏给她的。庄静固伦公主去世时年仅28岁,她与其三姐庄敬和硕公主同葬于京城西郊王佐村。道光帝到这座驰名的“公主坟”上坟时,曾经写过一首《赐奠吾妹庄敬和硕公主、庄静固伦公主诗以致哀》:“姊妹亲情童稚年,承颜定省每齐肩。同悲丁巳慈围掩,更怆庚辰玉塞还。蕙质易凋随逝水,夜台长寂锁寒烟。新愁往痕相交集,不禁临风涕泗涟。”
国家图书馆存一幅样式雷《镜春园地盘全图》,准确清楚地显示出镜春园的园景。园址呈方形,大门设在东南隅。园中间是一座四面被溪湖环绕的大岛,前院迎面是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正楼两层五间,东西配楼各三间。在前院和后院东西两侧,各建一排平房。园东部修建几处服务用房。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以后,镜春园主人为睿亲王淳颖第六子裕恩。裕恩、禧恩两兄弟与荣亲王永琪之孙奕绘贝勒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兄弟二人与奕绘及其师傅韩云溪多次诗酒唱和,韩云溪赋诗《同游梦园和韵》,足以证明裕恩是镜春园的主人。
道光七年(1827年),镜春园被赐予道光帝第五子惠郡王绵愉。这有翁心存与绵愉的唱和诗为证。翁心存在上书房任职,是绵愉儿子的师傅。他在丁亥九月即道光七年九月写的《惠邸用前韵见贺,依韵奉酬》的诗注中写道:“惠邸赐居镜春园。”此时的镜春园,“共房174间,游廊128间……庙5间。”绵愉在道光十二年迁出镜春园,移居到西邻鸣鹤园去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道光帝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住进镜春园,称四公主园。样式雷画样写道:“镜春园,四公主住,成府北头路北。”后来,镜春国不幸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址一片荒凉。
“二河闸”未修过春熙院
笔者在前边陈述了淑春园北半部改建为春熙院,并回归为皇家赐园的过程,这应当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但是当时“二河开”是怎样的情况?
2022年初春的一天,《海淀区地名志》的执行副主编交给我一批编辑地名志的材料,其中有段引文非常重要,就是它告诉我们,二河闸在乾隆年间就存在了,这对我们认识春熙院的修建地址有很大帮助。
这段关于二河闸的引文,原载于《日下旧闻考》卷九十九《郊坰》。文中有:“增 长春园大东门外大石桥有关帝庙。西北里许地名二河闸,亦有关帝庙。大北门外前营有三圣庵……臣等谨案……大石桥及二河闸关帝庙二并三圣庵,皆系本朝建立。”
《日下旧闻考》关于二河闸的记述
《日下旧闻》原是康熙二十五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考》是乾隆三十九年窦光鼐、朱筠等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的,由于敏中、英廉任总裁,到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刻版出书。
由此可知,所录引文中的“增”和“臣等谨案”,是由窦光鼐、朱筠和于敏中、英廉等在乾隆三十九年到五十二年撰写的。即是说,在长春园大东门外大石桥关帝庙西北里许有一个名叫“二河闸”的地方,后来被称作“二河开”,这里有座乾隆年间修建的关帝庙。此处肯定“二河闸”是个“地名”,也没说修建过比关帝庙更多更大的建筑,连远处大北门外前营三圣庵都记下来了。弘历主持编著《日下旧闻考》时,正是他主持将淑春园改建为春熙院的时候。如果二河闸修建了春熙院,就该把地名改作春熙院,那座小小的关帝庙就不能成为孤零零的存在了。
《日下旧闻考》关于二河闸的记载,使我们了解到二河闸在乾隆年间的具体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春熙院修建在绮春园迤南的万泉河畔,即今北京大学北部,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至于二河开地区是否存在过那座三百亩大的淑春园,是否修建过皇家御苑春熙院,恐怕还需要通过后续的考古工作来寻找实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