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重臣有哪些(晚年的康熙皇帝)

康熙晚年重臣有哪些(晚年的康熙皇帝)(1)

影视剧中的康熙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对康熙一定不陌生,这位开疆扩土、南征北战的皇帝为大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三任皇帝顺治的第三个儿子,从8岁登基到1722年12月,共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民间,人们甚至称他为“千古一帝”,具体缘由主要是:擒鳌拜削三藩驱沙俄、征葛尔丹、收复台湾,不可谓不豪迈雄壮。但是晚年的康熙却差点让大清王朝陷入衰败的境地,今天看来实在不应该,那么康熙晚年的昏庸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康熙晚年重臣有哪些(晚年的康熙皇帝)(2)

九子夺嫡图

1.两次废储,导致九子夺嫡、兄弟相残,康熙比其父亲能力强多了,共生了55个子女,其中有21个在三岁之前夭折,可见宫斗十分严重。由于大清朝在入关以来就没有在老皇帝生前立储的习惯,如是在新老皇帝交替的时候通常会发生了夺位之争,康熙吸取了教训,在生下胤礽后就立他为太子。但康熙帝在位时间长,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频频出现,最终在第二次废黜太子(1712年)后再也没有立太子之位,在这接下来的十年里,其他儿子中的九个都觉得自己是太子的合适人选,并展开了一场关于皇位继承的争夺战。这样的争夺使得朝野分裂、山头林立,国家政务也时常被其左右,最终兄弟相残、国无宁日,可以说这样的局面是康熙犹豫不决、视而不见的结果。

雍正继位之后,痛改前非,决定将太子候选人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等他一去世,让近身太监和托孤之臣取出公布于众。毫无疑问,这样的方法高明许多,因为没有人知道继承人是谁除了皇帝自己,皇子们除了好好表现,没有其他路子。

康熙晚年重臣有哪些(晚年的康熙皇帝)(3)

巨贪高士奇

2.朝政腐败,晚年的康熙朝出现了无官不贪的现象,史书记载,晚年的康熙中过风,精力大不如前,朝纲涣散已成事实,再加上十四年的夺位之争,官员们已经忘记政绩,精力都放在攀附、相互倾轧之上,逐渐贪污成风,甚至直接贪污国库库银,导致连赈灾银都发不出来,不仅如此,康熙连年征战葛尔丹的军费开支也十分巨大,到1722年康熙去世,国库剩余库银不足八百万两,可以说几乎拿不出银子了。在这里不得不说,很多伟大的人物,晚节不保也许是有原因的,没有限制的权力和泡沫化的吹捧通常让他们迷失了自我。

康熙帝留下的烂摊子交给了为此争夺了十四年的雍正,我们不禁为他捏了把冷汗。勤政节俭的雍正一上来就整顿吏治,在位十三年,日睡五小时、一年三天假,比今天的996优有过之,可以说雍正是用尽余生维续了大清朝的统治,等到其去世时,清王朝国库库银达到了六千万两,比之其父,可以说无憾了。

康熙晚年重臣有哪些(晚年的康熙皇帝)(4)

文字狱

3.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十分严重,尤其是康熙年间,比如《南山集》案,由于戴名世在编写南明历史的时候,着重参考了方孝标用南明纪年的史书《滇黔纪闻》(主要是南明抗清史),1711年该系列书印刷出版,书中的南明年号和多尔衮的不轨之事导致康熙勃然大怒,下令搜查逮捕相关人员。戴氏十六岁以上男子皆处斩,十六岁以下男子都充公为奴仆,同宗同门凡是当官的一律革职,前前后后涉及到的三百多人。之后康熙又假装慈悲,将戴名世凌迟改成崭刑,本来要处斩刑的戴家、方家被流放到黑龙江,方孝标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仍然要开棺戳尸等等。凡此种种,发生太多,这也和康熙王朝处的历史时期有莫大的关系,当时明朝遗老仍有活动,满汉融合相对较差,而随着三大反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归顺,满汉融合的加深,文字狱在康熙之后逐渐淡化出主流视野。

康熙晚年重臣有哪些(晚年的康熙皇帝)(5)

4.闭关锁国,当时中国与国外的贸易主要是从海上进行的,17世纪后半叶在世界史上处于英国崛起、美国独立时期,而中国人对海洋帝国的崛起一无所知,其实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落后了,甚至没有工业化的迹象。由于海上贸易总是会导致一些贼寇侵扰沿海地区,康熙为了一劳永固就直接禁止了对外贸易,尤其是收复台湾之后,就更加彻底的执行了这一政策,并延续到了雍正乾隆时期,也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到来。

当然,康熙也是人,人无完人,作为统治阶级的金字塔尖,封建王朝的弊端,这个昏庸的人不是康熙就一定是其他人,我们今天不能将中国近代的落后归结到他头上,但是它提醒我们应该正视这段历史,而并不总是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永远光辉照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