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之温故而知新)

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之温故而知新)(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老师,不能照本宣科,对课本知识有所发挥,才能算好老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对有些老师的课听得津津有味,有些老师的课就乏味之极。

究其原因,讲课讲得好的老师,上课基本不看教材,对课本内容的分析鞭辟入里,对内容的扩展引经据典,一堂课洋洋洒洒、滔滔不绝,还不失诙谐幽默,常常让学生感到兴趣渐浓时,下课铃响了,学生可谓意犹未尽,期待满满。

有些老师上课,照着教案读一遍就算完事,教案做得好还可以,如果全是理论教化,或是就事论事,没有引申,没有体会,读起来就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沉沉。

所以孔子说,如果把学到的知识拿出来回顾时,有新体现、新发现,而且能举一反三,那就能当老师了,言下之意,就能讲给别人听了。

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之温故而知新)(2)

子曰:“君子不器。”

“器”就是器物。这一章要联系《论语》公冶长篇第四章来看。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曾问孔子自己怎么样?孔子的回答“女器也”,易中天翻译成“你是个东西。”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子贡接着问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孔子说你是个瑚琏。

瑚琏是宗庙祭祀时盛粮食的贵重器皿,方形的叫簠,圆形的叫簋。大多注释家认为,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是说子贡是个才智出众,堪当重任的人才。

这样一来,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就有问题,因为孔子不希望一个君子像个具体的东西,也就是像瑚琏一样,只能在祭祀时做为装粮食的器皿,他希望君子多才多艺。

从这一章来看,孔子对子贡的才学并不是很满意。子贡是儒商的鼻祖,做生意做得非常好,富甲天下,这种人搞外交也是一把好手,但孔子觉得他还是不够全面。

时代不同了,有些观念不一定还符合时代特征,对现在的人来说,专一行、精一行倒是最可贵的,杂了反而就不精了。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知识范围还是比较窄,所以还有一句话叫“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之温故而知新)(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其实把这一章放在公冶长篇第四章的前面还是不错的,子贡先问怎么样做君子,再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感觉更好一点。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跟我们见到的一些夸夸其谈,光说不练的嘴把式刚好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说得多做得少的人远远多于踏踏实实做事而默默无闻的人。

除了工作时说得多干得少外,我们还喜欢在家人或朋友面前大吹我今年将怎样怎样,以后将怎样怎样,可是到了年关,到了时间节点,一切还是原地踏步。自己说过的话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在家人或朋友面前搪塞过去。

读了孔夫子的话,得引以为戒。“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把要说的话先落实了,然后再说出来了。这种人现在叫有诚信、稳重的人,是强者。而在孔子的眼中,这是君子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