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申很膨胀评测(申申109)
諸申(诸申),◆1.[女真]的另一譯寫形式○[明]代記載作[朱先],[清]初記載作[諸申]○[天聰]九年(1635年)[清太宗]采用“滿洲”為族稱後,被廢棄2.歷史上[滿]族內部的一個階層在貝勒(貴族)以下,阿哈(奴僕)以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申申很膨胀评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申申很膨胀评测
諸申(诸申),◆1.[女真]的另一譯寫形式。○[明]代記載作[朱先],[清]初記載作[諸申]。○[天聰]九年(1635年)[清太宗]采用“滿洲”為族稱後,被廢棄。2.歷史上[滿]族內部的一個階層。在貝勒(貴族)以下,阿哈(奴僕)以上。
珠申,◆滿語音譯。即女真、女直,亦即後之滿族。○[柳亞子]《哭威丹烈士》詩:“私怨公仇兩愁絕,幾時王氣戔珠申?”參見“女真”。
重申,◆再次申述。○[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帝嘉茂庸,重申前冊,執五禮以正民,簡八刑而罕用。”○《魏書‧肅宗紀》:“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之禁。”如:重申組織紀律。
指申,◆陳述。○《隋書‧孝義傳‧薛濬》:“故遣使人,指申往命。魂而有靈,歆茲榮渥。”◆补证条目■前来陈述。○《魏书·李崇传》:“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見雇幾何?”
引申義(引申义),◆詞語由本義引申而成的新義。○[清][江藩]《經解入門‧說經必先通訓詁》:“字有義,義不一。有本義,有引申義,有通借義。”
引申,◆見“引伸”。
燕申,◆《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邢昺]疏:“言[孔子]燕居之時體貌也。申申夭夭,和舒之貌。”後稱尊者閑居為“燕申”。○[宋][陳次公]《泰伯先生墓志銘》:“先生燕申講解,嚴重慎密,弟子畏之。”○[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六:“偶因燕申之言,遂騰空造之語,醜詆近列,中外駭然。”
小屈大申,◆猶言先稍受委屈而後大有作為。○《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難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揮也。”
西申,◆古國名。居今[陝西]、[山西]間。也稱[申戎]。○《逸周書‧王會》:“[西申]以鳳鳥。鳳鳥者,戴仁、抱義、掖信,歸有德。”○[明][楊慎]《鳳賦》:“[西申]之國,[丹穴]之山,爰有神鳥,名為鳳焉。”
五申三令,◆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慚乖訓撫之宜。”
未申,◆1.未能展現,未能表明。○《宋書‧魯爽傳》:“方當束骸北闕,待戮司寇,懦節未申,伏心邊表。”○《舊唐書‧玄宗紀上》:“逆賊[竇懷貞]等並以庸妄,權齒朝廷,毫髮之效未申,丘山之釁仍積。”○[前蜀][杜光庭]《洋州令公生日拜章詞》:“將壇相印,未申報國之勞;潔己澄心,每切修生之願。”◆2.古代陰陽五行家以十二支定方位。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東,酉在正西。未申在西南方。○《淮南子‧天文訓》:“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
天申節(天申节),◆[南宋]以[高宗]的生辰(農曆五月二十一日)為“天申節”。○[宋][葉適]《崇國趙公行狀》:“州以天申節銀絹抑配於民,民甚苦之。公始用庫錢抑其配。”○[宋][周密]《武林舊事‧乾淳奉親》:“[淳熙]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聖節……車駕率皇后、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僚並詣宮上壽。車駕至小次降輦,太上遣本宮提舉傳旨減拜行禮。”○《宋史‧高宗紀一》:“﹝[建炎]元年五月﹞乙未,以生辰為天申節。”
授略申規,◆颁布法令,伸张法制。○《北齐书·文宣帝纪》:“逖矣炎方,逋違正朔,懷文曜武,授略申規,淮楚連城,漼然桑落,此又王之功也。”
生申,◆[申伯]誕生之日。後為生日之祝辭。語本《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崧降神,生[甫]及[申]。”○[宋][張元幹]《望海潮‧為富樞生朝壽》詞:“雪度崧高,影橫[伊水]慶生申。”○[清][陳維崧]《沁園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觀劇詞以紀事》詞:“昨到[梁溪],重披絳帳,恰遇生申燕喜觴。”
申奏,◆向帝王陳述或申請。○《宋書‧孝武帝紀》:“自今百辟庶尹,下民賤隸,有懷誠抱志,擁鬱衡閭,失理負謗,未聞朝聽者,皆聽躬自申奏,小大以聞。”○《說岳全傳》第十三回:“倘若奸臣敗露,老夫必當申奏朝廷,力保賢契們重用。”○[清][黃鈞宰]《金壺浪墨‧果勇夫人》:“主將或可申奏朝廷,予以生路。”
申狀(申状),◆舊時公文體式之一。向上級陳述事實的文書。○[宋][陸游]《昔日》詩自注:“予在[興元]日,[長安]將吏以申狀至宣撫司,皆蠟彈,方四五寸絹。”○[宋][洪邁]《容齋隨筆‧翰苑故事》:“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狀,但尺紙直書其事。”○《水滸傳》第三四回:“[黃信]寫了申狀,叫兩個教軍頭目,飛馬報與[慕容知府]。”○《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元年》:“[普]([趙普])始為節度使,貽書臺閣,體式皆如申狀,得者必封還之。”
申著(申着),◆明文公布。○《三國志‧魏志‧趙王幹傳》:“[高祖]踐阼,祗慎萬機,申著諸侯不朝之令。”○[明][沈榜]《宛署雜記‧廊頭》:“本縣不得已,申著為例,每處各定數家為廊頭。”
申主,◆信主,出政而信於民的君主。○《管子‧七臣七主》:“申主,任勢守數以為常,周聽近遠以續明。”○[尹知章]注:“申謂陳用法令。”○[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九》:“[引之]曰:申讀曰信……出政而信於民,故曰信主。”
申重,◆再三;反覆強調。○《荀子‧仲尼》:“端愨以守之,頓窮則疾力以申重之。”○[楊倞]注:“申重,猶再三也。”○[漢][荀悅]《申鑒‧政體》:“故古之聖王,其於仁義也,申重而已。”
申致,◆1.送達;送給。○《宋書‧張邵傳》:“[魏主]復令[孝伯]傳語曰:‘[魏主]有詔借博具。’[暢]曰:‘博具當為申致。’”◆2.表達。○[宋][陸游]《天申節功德疏》:“敢因震夙之期,申致延鴻之祝。”○[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馬介甫》:“[萬鍾]泫然曰:‘在心之情,卒難申致。’”
申治,◆謂申述情由,請求處治。○《新唐書‧王晙傳》:“始,二[張]之誣[魏元忠],[晙]獨上疏申治。”
申制,◆伸張法制。○《宋書‧殷景仁傳》:“體至公者,懸爵賞於無私;奉天統者,每屈情以申制。”
申志,◆一再表明心志。○《楚辭‧劉向<九嘆‧愍命>》:“雖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王逸]注:“言己雖竭忠謇謇以重達其志,君心乃乖差而不與我同,故遂屏棄而不見用也。”
申證(申证),◆明白的證據。○《後漢書‧鄧騭傳》:“罪無申證,獄不訊鞠,遂令[騭]等罹此酷濫。”○[李賢]注:“申,明白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神女》:“檢得[鮑莊]體有重傷,生以謀殺論死,備歷械梏;以[諸]未獲,罪無申證,頌繫之。”亦指使證据明白。○[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王者》:“州佐泣訴:‘限期已滿,歸必就刑,稟白何所申證?’”
申張(申张),◆伸張,擴大。○[梁漱溟]《致陳獨秀書》:“然而到了晚年……甚至把從前所主張的,如申張民權、排斥迷信之類,有返回去的傾向。”
申章,◆複姓。○[漢]有[申章昌]。見《漢書‧儒林傳‧瑕丘江公》。
申展,◆1.猶輾轉。○[三國][魏][阮籍]《清思賦》:“迺申展而缺寐兮,忽一悟而自驚。”◆2.伸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昨某限以人數擠排,雖獲申展,深慚名第奉浼,焉得翻有‘首冠蓬山’之謂?”◆补义条目■申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臣元年十一月被公車司馬令所下州郡,八月甲申詔書徵臣,更賜安車、衣被、茵蓐,以禮發遣,光寵並臻,優命屢至,怔營竦息,悼心失圖。思自陳聞,申展愚情。”○《弘明集·檄魔文》:“玄途殊津,人天一統,宗師雖異,三界大同,每規良會,申展曩積。”○《通典·决断》:“夫劍者所以斷決,限年十五者,智力足以自居。度此女婿必不復還,其劍,當聞縣官,縣官或能證察,得見申展。”■补证条目■伸展。○《尔雅·释言》“展,適也”晋郭璞注:“得自申展皆適意。”
申約(申约),◆1.申明約令。○[漢][應劭]《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今條下禁,申約吏民,為陳利害。”○《宋史‧韓琦傳》:“又移檄申約,苟違節度,雖有功,亦斬。”◆2.重申締盟。○《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蠻次[新津],[耽]復遣副[譚奉祀]好言申約,蠻留之。”
申用,◆采用。○《魏書‧律曆志上》:“中堅將軍、屯騎校尉[張洪],故太史令[張明豫]息盪寇將軍[龍祥],校書郎[李業興]等三家並上新曆,各求申用。”
申議(申议),◆申明情由加以議處。○《後漢書‧梁竦傳》:“[梁貴人]親育聖躬,不蒙尊號,求得申議。”○[李賢]注:“求申理而議之也。”
申義(申义),◆闡明意義。○《書序》:“約文申義,敷暢厥旨,庶幾有補於將來。”○[孔穎達]疏:“要文無不解,是申義也。”
申意,◆1.示意;表明意向。○[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友放》:“[王相起],[長慶]中再主文柄,志欲以[白敏中]為狀元,病其人與[賀拔惎]為交友,[惎]有文而落拓。因密令親知申意,俾[敏中]與[惎]絕。”○《水滸傳》第二十回:“[宋江]再三申意眾頭領,不能前來慶賀,切乞恕罪。”◆2.表達情意。○[清][朱之瑜]《答黃德舍書》:“此間無物可以申意,薄具白金拾兩,少展疇昔之意,惟祈鑒存。”◆补证条目■示意;表明意向。○唐戴孚《广异记·王黯》:“云:‘是大家阿奶。往者娘子枉爲崔家殺害,翁婆追念,未嘗離口,今欲將小女更與王郎續親,故令申意,兼取吉日成納。’”
申嚴(申严),◆謂申令嚴格遵守或執行某種法令、措施。○《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嚴號令。”○《呂氏春秋‧仲秋紀》:“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宋史‧理宗紀五》:“﹝[景定]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嚴邊防。”○《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嚴[漢]人軍器之禁。”
申言,◆1.再次陳說;重複述說。○《清波別志》卷下引[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康定]中,[王渙]為[荊王][元儼]翊善。王用度無節,[渙]以書諫:方國家有邊患,宜助節用。王判其後曰:‘愁殺你,愁殺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宋][洪邁]《容齋續筆‧漢書注冗》:“[顏師古]注《漢書》……有失之贅冗及不煩音釋者。其始遇字之假借,從而釋之。既云‘他皆類此’,則自是以降,固不煩申言。”◆2.鄭重說明。○[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一‧吳仙居奪謚》:“[于]請奪[吳]諡,疏末又申言請補故御史[楊爵]諡……以[楊]形[吳],見其褒貶恰當,可謂良工心苦矣。”◆3.指明確地說。○[梁啟超]《論俄羅斯虛無黨》:“更申言之,則虛無黨之爭點,起於生計問題,而非起於政治問題。”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夫所謂改造政府,所謂反對專制,申言之,則不外求立憲政治之成立而已。”◆4.猶聲言,公開地用語言或文字表示。○[清][俞正燮]《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曩占]﹞燒滅[孟連],而自歸於[中國]。○[永昌府]知府[楊重穀]與武弁謀,申言蠻反,討平之。遂置[古利宴]於極典以邀功。”○[清]林則徐《批駁余保純等為英商貨船聽候請照開盤會稟》:“‘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來稟反作欣幸語氣,而一再申言之乎?”[沙汀]《淘金記》五:“[白醬丹]再三申言要再請他吃一臺閑酒。”
申雪,◆申辯表白。○《北史‧魏收傳》:“[收]雖自申雪,不復抗拒,終身病之。”○[唐][劉禹錫]《蘇州謝上表》:“本末可明,申雪無路。”○《明史‧洪文衡傳》:“[文衡]慮帝惑[兆魁]言,抗章申雪。”○[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十四:“這會兒,連孩子的冤枉也不想申雪了,只想得人家一百大洋,可是人家給麼?”
申謝(申谢),◆表示謝意。○[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寄生》:“[王孫]申謝而返,始告父母,遣媒要盟。”
申憲(申宪),◆1.繩之以法;依法處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漢武帝]乳母嘗於外犯事,帝欲申憲。乳母求救[東方朔]。”◆2.申述法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申憲述兵,則有律令法制。”◆3.猶呈報。○[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繳憑》:“理合具由申憲,轉繳施行。”
申鮮(申鲜),◆複姓。○[春秋][齊]有[申鮮虞]。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申聞(申闻),◆謂以文狀呈達上官。○《北史‧古弼傳》:“[弼]入欲陳奏,遇帝與給事中[劉樹]碁,志不聽事。○[弼]侍坐良久,不獲申聞。”○[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凡以狀達上官,必曰申聞。”○《三國演義》第五回:“[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董卓]。”
申文,◆1.行文呈報。○《三國演義》第二回:“督郵歸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況爺]將此事申文上司,無不誇獎大才,萬民傳頌,以為[包龍圖]復出,不是過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縣中恐有妖術生變,乃申文到[上黨]節度使[高公]處,說他行徑。”◆2.呈文。○《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劉爺]做完申文,把[皮氏]一起俱已收監。”○《清會典事例‧吏部‧書吏》:“試期定於每年八月,攷試申文、告示各一道,論文義優劣,分別等第。”
申威,◆施展神威。○[漢][荀悅]《申鑒‧雜言上》:“[高祖]雖能申威于[秦][項],而屈于[商山]四皓。”○《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于時聖帝,赫然申威。”○[晉][潘岳]《西征賦》:“出申威於[河]外,何猛氣之咆勃;入屈節於[廉公],若四體之無骨。”
申徒,◆1.即司徒。官名。申,通“司”。○《史記‧留侯世家》:“[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即司徒耳,但語音訛轉,故字亦隨改。”◆2.複姓。申,通“司”。○[殷商]時有[申徒狄]。見《莊子‧大宗師》。
申討(申讨),◆聲討,公開譴責。○[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上面這八條,就是我們申討黨八股的檄文。”
申孫(申孙),◆箭名。○《國語‧晉語四》:“[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于[桓]鉤。”○[韋昭]注:“申孫,矢名。”○《舊唐書‧高祖紀論》:“一旦兵交愛子,矢集申孫。”
申送,◆上報。○《北史‧盧同傳》:“勳簿之法,征還之日,即應申送。”○[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摺:“有[東京]申送文書來到。”○[清][嚴有禧]《漱華隨筆‧五經中額》:“嗣後各省鄉試,其有學問淹通,實在能作五經者,許於本州縣報名,該牧令面出冷題考試,申送府州。”
申說(申说),◆1.申辯說明。○《後漢書‧獨行傳‧陳重》:“又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鄰舍郎褲以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說,而市褲以償之。”◆2.再次說明;反覆解釋。○[清][吳敏樹]《己未上曾侍郎書》:“茲有友人學博[楊君][鴻烈]……其人名字或亦先生之所宿聞,所以遲回而不敢遽言之者有故,[筱岑]已有書道之,無用申說。”○[清][俞樾]《群經平議‧孟子一》“必求龍斷而登之”:“讀‘龍斷’為‘壟墩’,自得其義,無煩申說矣。”◆3.說明解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博識家的話多淺,意義自明,惟專門家的話多悖的事,還得加一點申說。”○[洪深]《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五:“[古麥]又申說詩的節奏的必然性。”○[沙汀]《防空》:“在[愚生先生]詳細申說炸彈的破壞能力當中,縣長已經陷入了沉思了。”
申水,◆商業用語。舊時兩種價格不同的貨幣互相交換時,由一方加價給他方作為補貼稱“申水”。
申束,◆約束。○《詩‧衛風‧有孤》“之子無帶”[漢][鄭玄]箋:“帶所以申束衣。”○《三國志‧魏志‧董昭傳》:“[奉]少黨援,將獨委質。鎮東、[費亭]之事,皆[奉]所定。又聞書命申束,足以見信。”
申叔,◆複姓。○[春秋][楚]有[申叔展]。見《左傳‧宣公十二年》。
申守,◆謂加強戒備,設置守衛。○《左傳‧成公十六年》:“將行,[姜]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楊伯峻]注:“申宮設守也。”
申示,◆申明表示。○《後漢書‧張綱傳》:“﹝[綱]﹞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
申時(申时),◆舊時十二辰制記時法。指下午三時至五時。
申申,◆1.和舒貌。○《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何晏]集解引[馬融]曰:“申申,和舒之貌也。”○[金][王若虛]《門山縣吏隱堂記》:“鄰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元][耶律楚材]《和李世榮韻》:“憂國心情常悄悄,閑居容止自申申。”◆2.反覆不休。○《楚辭‧離騷》:“[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王逸]注:“申申,重也。”○[清][陸奎勛]《湖上念金心齋》詩:“寧料[湘潭]憔悴客,仍逢[嬃女]詈申申。”○[劉半農]《揚鞭集‧學徒苦》:“主婦復惜燈油,申申咒詛!”◆3.整飭貌。○《漢書‧石奮傳》:“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必冠,申申如也。”○[顏師古]注:“申申,整敕之貌。”○《漢書‧禮樂志》:“敕身齊戒,施教申申。”○[唐][柳宗元]《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少年申申,咸適其宜。榎楚廢弛,尊嚴而威。”
申商,◆1.[戰國]時[申不害]與[商鞅]的並稱。兩人均為法家的重要人物。○《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晁錯]者,[潁川]人也。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申][商]刀鋸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勳。”◆2.指[申不害]、[商鞅]的學說。○[清][姚鼐]《賈生明申商論》:“[太史公]曰:[賈生]、[晁錯]明[申][商]。”
申曲,◆滬劇的別稱。
申請(申请),◆向上級或有關部門說明理由,提出請求。○《晉書‧劉毅傳》:“前已口白,謹復申請。”○《新唐書‧張濬傳》:“朝廷震動,即日下詔罷[濬]為[武昌軍]節度使,三貶[繡州]司戶參軍。○[全忠]為申請,詔聽使便。”○[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上》:“郡邑申請立祠於[梅花嶺]祀之。”徐遲《牡丹》九:“[姚黃]挺身而出,毫不猶豫的申請,申她來參加演出。”
申破,◆上報說明;申報。○[唐][白居易]《杜陵叟》詩:“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主翁見他說得倔強,更加可恨,又打了幾個巴掌,綑到次日。申破了地方,一同送到縣裡去。”
申牌,◆下午三時至五時。古於衙門和驛站前設置時辰臺,每移一時辰,則以刻有指示時間的牌子換之,故稱。○《水滸傳》第二三回:“那時已有申牌時分,這輪紅日,厭厭地相傍下山。”○《說岳全傳》第六五回:“到得鎮上,已是申牌時分。”○[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七章:“到了申牌時候,他心中所稱贊的那個‘麗人’又帶着上午來的兩個宮婢飄然而至。”
申納(申纳),◆重行納用。○《後漢書‧朱穆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李賢]注:“申,重也。”
申命,◆1.重申教命;再命。○《易‧巽》:“重巽以申命。”○[孫星衍]集解引[陸績]曰:“巽為命令。重命令者,欲丁寧也。”○[高亨]注:“《巽》之卦象是君上重申其教命。故曰:‘重巽以申命。’”◆2.任命。○《三國志‧魏志‧王朗傳》:“是以[唐][虞]之設官分職,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後惟[龍]為納言,猶今尚書也。”◆3.命令。○[唐][李白]《比干碑》:“申命郡縣,封墳葺祠。”○[唐][柳宗元]《終南山祠堂碑》:“皇帝使中謁者,禱于[終南山],申命[京兆]尹[韓府君],祗飭祀事,考視祠制。”◆4.指發布命令。○《觚賸‧序賦創格》引[清][陳鶴容]《<當泣草>序》:“[巫咸]申命,[詹尹]陳辭。”
申明,◆1.鄭重宣明;闡明。○《史記‧律書》:“自是之後,名士迭興,[晉]用[咎犯],而[齊]用[王子],[吳]用[孫武],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唐][韓愈]《禘袷議》:“今輒先舉眾議之非,然後申明其說。”○《清史稿‧戴銓傳》:“二月,疏請申明會議舊章。”○[魯迅]《<華蓋集>後記》:“[ZM君]便發表了我在講堂上口說的話,大約意在申明我的意思,給我解圍。”◆2.重申。○《東觀漢記‧馬嚴傳》:“[嚴]舉劾按章,申明舊典,奉法察舉,無所迴避,百寮憚之。”○《後漢書‧桓帝紀》:“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後漢書‧馬援傳》:“條奏[越]律與[漢]律駮者十餘事,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平原君]﹞盡散其私財以濟貧乏,申明舊章,而重購以賞獲盜者。”◆3.辯解;申訴。○《南史‧齊魚復侯子響傳》:“[子響]及見[順子],欲自申明,[順之]不許,於射堂縊之。”○《新唐書‧李尚隱傳》:“善良方蒙枉,不為申明,可乎?”◆4.昭雪。○[金][元好問]《通奉大夫張君神道碑銘》:“[宣宗][貞祐]二年夏,寇來攻。縣中兵力單寡,城為所陷。君乘亂而出,有司以不守議罪,父老詣州稱枉,遂獲申明。”
申論(申论),◆1.猶討論,商量。○[唐][張鷟]《游仙窟》:“下官起,諮請曰:‘[十娘]有一思事,亦擬申論,猶自不敢即道,請[五嫂]處分。’”[鄒韜奮]《公私經濟的界限》:“記者看了這兩段話……本想徑函答復,略作解釋,繼而覺得該文含有兩點頗重要,似有提出申論的價值。”◆2.謂具文上呈辯解。○《舊唐書‧李絳傳》:“前後朝臣[裴武]、[柳公綽]、[白居易]等,或為姦人所排陷,特加貶黜。○[絳]每以密疏申論,皆獲寬宥。”
申令,◆1.號令。○《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2.發布命令;下令。○[漢][嚴遵]《道德指歸論‧用兵》:“發號申令,效以信誠,先服者賞,後服者傷。”○《南史‧樊毅傳》:“擊鼓申令,眾乃定焉。”○[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政府宜速申令全國,保護青年,取消[西安]附近之集中營,嚴禁各地侮辱青年之暴舉。”
申列,◆謂列舉事實呈報。○《晉書‧楚王瑋傳》:“託體先帝,受枉如此,幸見申列。”○《新唐書‧盧懷慎傳》:“[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憲司按得其罪,業為申列,有詔紫微、黃門覆實。”
申料,◆猶審理。○《晉書‧石崇傳》:“中詔申料,罪譴澄雪。臣等刻肌碎首,未足上報。”
申禮(申礼),◆施禮。○《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楚]人猶競,而申禮于敝邑。”○《法苑珠林》卷二二:“﹝[道宣]﹞律師積德高遠,抱素日久,忽有一天來至律師所,致敬申禮,具敘暄涼。”
申理,◆1.治理。○《文子‧上仁》:“數窮於下,則不能申理;行墮於位,則不能持制。”◆2.為受冤屈的人昭雪。○[漢][焦贛]《易林‧訟之屯》:“東上[泰山],見[堯]自言,申理我冤,以解憂患。”○《北史‧竇熾傳》:“[熾]抑挫豪右,申理幽滯,在州十載,甚有政績。”○《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元年》:“詔諸州長吏平決獄訟,申理冤濫。”◆3.依法處理。○[宋][洪邁]《容齋續筆‧張于二廷尉》:“[周勃]就國,人上書告[勃]欲反……[釋之]正為廷尉,不能救,但申理犯蹕、盜環一二細事耳。”○[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盧仝》:“嘗為惡少所恐,訴于[愈],方為申理。”
申款,◆謂向人表達誠意。○《晉書‧忠義傳‧周該》:“此乃烈士急病之秋,吾致死之時也,汝其成吾之志,申款于[譙王]乎?”[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玄宗]初立,[姚崇]為宰相,[張說]以素憾懼,潛詣[岐王]申款[崇]。”
申句,◆複姓。○[春秋][魯]有[申句須]。見《史記‧孔子世家》。
申舉(申举),◆推薦。○[宋][王禹偁]《單州成武縣主簿廳記》:“有力田,有孝悌,有義夫,有節婦,在乎助令長申舉之,禮厚之,旌別之,則百里之人知勸而易其俗矣。”
申救,◆替人申冤並予以救助。○[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李膺]等被赦,由[武]申救之也。”○[清][侯方域]《朋黨論上》:“其有誤遭網羅者,君子又必申救之。”
申警,◆警戒;儆戒。○《南史‧梁吳平侯景傳》:“修葺城壘,申警邊備,理辭訟,勸農桑。”○[清][曾國藩]《李勇毅公神道碑銘》:“部署麤定,適[胡文忠公]以母喪奉詔起復,相與申警簡練,而[湘]軍復振。”○[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孔子]﹞於《春秋》特著以元統天以天信之之義……[孔子]蓋深察夫據亂時代之人類,其宗教迷統君念甚強也,故利用之而申警之。”
申禁,◆謂宣布禁止從事某項活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管仲]下令如流水,使民從也。”
申解,◆I說明、解釋。○《左傳‧莊公二十六年》“[虢]人又侵[晉]”[晉][杜預]注:“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申解,但言傳事而已。”◆2.申辯。《後漢書‧馬嚴傳》:“[嚴]數薦達賢能,申解冤結,多見納用。”○《新唐書‧趙憬傳》:“時[杜黃裳]遭奄人讒詆,[穆贊]、[韋武]、[李宣]、[盧雲]等為[裴延齡]構擯,勢危甚,[憬]救護申解,皆得免。”○[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長清僧》:“僧亦不自申解,但閉目不復有言。”◆3.申報。[宋][岳飛]《奏措置虔賊狀》:“山寨賊首[羅誠]等二百餘人,見拘管在寨未審,令臣一面處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聖慈速賜指揮。”◆4.指上報的文書。[元][李翀]《日聞錄》:“[徐子方]為[陝西省]郎中,有屬路申解,內漏落頭行一聖字,吏欲問罪,以為不敬。”○[明][陶宗儀]《輟耕錄‧厚德》:“有屬路申解到省,誤漏聖字,案吏指為不敬。”◆II發送;解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會昌五年舉格節文》:“其諸支郡所送人數,請申觀察使為解都送,不得諸州各自申解。”○[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摺:“小人申解文書,來到[草橋店]酒肆中,看三箇秀才吃酒。”○《元典章‧戶部五‧家財》:“仍將官司合收軀婢口數,令合屬發遣申解前來,仰照驗施行。”○《“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徐惠疇等﹞至昨晨一並申解警廳。”
申結(申结),◆申款交結;申好結合。○[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及有謀臣猛將與之潛相申結,各致死力。”○《新唐書‧房玄齡傳》:“與諸將密相申結,人人願盡死力。”○[宋][秦觀]《婚書》:“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結。”
申濟(申济),◆扶助。○《南史‧沈演之傳》:“性好舉才,申濟屈滯。”
申畫(申画),◆1.重新劃分。○《書‧畢命》:“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孔]傳:“郊圻雖舊,所規畫當重分明之。”◆2.引申為規劃。○《元典章‧詔令一‧中統元年》:“仍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豫,申畫於後。”
申好,◆表示結好。○《南史‧陸慧曉傳》:“﹝[王晏]﹞送女妓一人,欲與申好,[慧曉]不納。”○[明][陳子龍]《琴心賦》:“解琛褵以申好兮,恐中道而棄捐。”
申行,◆推行。○[侯玄涵]《夏允彝傳》:“時數奉旨申行保甲,郡縣多例置之。”
申宮(申宫),◆守宮。申,通“司”。○《左傳‧成公十六年》:“公待於[壞隤],申宮、儆備、設守,而後行。”○[楊伯峻]注:“申,古與司常互用,如《莊子‧大宗師》‘[申徒狄]’釋文謂[崔]本作‘[司徒狄]’,《史記‧留侯世家》‘以[良]為申徒’,集解引[徐廣]謂‘申徒即司徒’。申宮即司宮,意即守宮。”
申告,◆1.反覆告誡。○《史記‧周本紀》:“[成王]既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之不易,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顧命》。”◆2.向上級或有關部門控告。○《後漢書‧陳忠傳》:“是以盜發之家,不敢申告。”○《評彈創作選集‧阿靈轉變了》:“申報被耽擱了十幾個鐘點,就在這不幾個鐘點裏出了毛病,[中國]畜產公司提出了申告。”
申覆,◆申請審核。○《新唐書‧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七日敕牒,隨事承制,不易於舊則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稟帖贅說》:“但奉憲行,細為踏勘籌度,下吏過計,不得不有稟于憲臺,已具詳申覆前臺矣。”按,《正字通‧西部》:“覆,官府吏文之申請于上者,曰申,曰覆。”
申復(申复),◆謂重申訴而使之恢復。○《北史‧宋弁傳》:“[弁]恨[沖]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彪]除名,[弁]大相嗟慨,密圖申復。”
申發(申发),◆發送。○《宣和遺事》後集:“虜主時時要申發文字,故必須此來。”○《說唐》第四六回:“申發了文書,然後起解而行。”
申斷(申断),◆明斷。○《後漢書‧獨行傳‧戴就》:“卿雖銜命,固宜申斷冤毒,柰何誣枉忠良,強相掠理,令臣謗其君,子證其父!”
申都,◆即申徒。
申定,◆規定。○《明史‧外國傳三‧日本》:“[宣德]初,申定要約,人毋過三百,舟毋過三艘。”○《明史‧楊博傳》:“申定市額,使無濫索而已。”
申達(申达),◆1.顯達。○《魏書‧甄琛傳》:“於時[趙脩]盛寵,[琛]傾身事之。○[琛]父[凝]為中散大夫,弟[僧林]為本州別駕,皆託[脩]申達。”◆2.指使顯達。○《北史‧宋弁傳》:“時大選內外群官,并定四海士族,[弁]專參銓量之任……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毀之;至於舊族淪滯而人非可忌者,又申達之。”
申陳(申陈),◆申報陳述。○[宋][蘇轍]《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檢會前後累據[京東]、[京西]、[淮南路]轉運……[定州]、[河陽]、[潁昌府]各申陳,據舊吏人詞訟,不請雇錢,事理不均。”
申布,◆猶宣布。○《晉書‧赫連勃勃載記》:“陛下聲檄[長安],申布恩澤,三輔父老皆壺漿以迎王師矣。”
申表,◆舊時道士齋醮時恭讀向神奏告的表章。○《紅樓夢》第十四回:“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紅樓夢》第二九回:“[賈珍]退了下來,至外邊預備着申表、焚錢糧、開戲,不在話下。”
申變(申变),◆引申變化。○[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嘗聞之同門先輩曰:南都以前朋友從遊者雖眾,未有如在[越]之盛者。此雖講學日久,孚信漸博,要亦先生之學日進,感召之機,申變無方,亦自有不同也。”
申辯(申辩),◆亦作“申辨”。申述辯解。○《宋史‧韓琦傳》:“[琦]又懇奏,[安石]下之條例司,令其屬疏駮,刊石頒天下。○[琦]申辨愈切,不克從。”○[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問官申辯百端,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清史稿‧禮志十》:“時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以拜跪儀節往復申辨,而各使堅執如初。”○[葉紫]《夜哨線》:“半晌,他才忸忸怩怩地申辯着。”
申報(申报),◆1.向上呈報。○[唐][白居易]《奏所聞狀》:“伏見六七日來向外傳說,皆云……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元史‧刑法志四》:“諸獄囚病至二分,申報漸增至九分,為死證,若以重為輕,以急為緩,誤傷人命者,究之。”○《老殘游記》第十五回:“一面[賈]家辦理棺歛,一面縣裏具稟申報撫臺。”○[廖仲愷]《廣東都市土地稅條例草案》:“復判地價與申報地價,相差百分之一十或以下者,由稅務官署照復判地價徵收之。”◆2.報答。○[唐][司空圖]《今相國地藏贊》:“孝實女師,工惟婦德,成茲妙絕,申報罔極。”○[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我狐之避雷劫者也……今藉姑之庇,得免天刑,故厚營葬禮以申報,君何疑焉!”
申白,◆1.申明表白。○《晉書‧司馬休之傳》:“但[康之]前言,有所不盡,故重使[胡道],申白所懷。”○[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王敬則》:“[敬則]遣人致劫帥曰:‘若能自出首,當為申白。’”◆2.稟明。○[宋][吳淑]《江淮异人錄‧司馬郊》:“[郊]嘗居[歙州]某觀,病痢,困劇,觀主欲申白官司。”◆3.[申公]和[白生]的並稱。○[申公]、[白生],[魯]人,皆受《詩》於[荀子]門人[浮丘伯],為[楚元王]中大夫。見《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後借指賢才。○《宋書‧自序傳‧沈璞》:“吾遠慚[楚元],門盈[申白]之賓;近愧[梁孝],庭列[枚][馬]之客。”○[唐][羅隱]《岐王宅》詩:“[申][白]賓朋傳道義,[應][劉]文彩寄音徽。”○[宋][劉克莊]《沁園春‧寄竹溪》詞:“百年後,尚庶幾[申][白],不數[韋][康]。”
三申,◆再三申明。○《書‧酒誥》“有斯明享”[孔]傳:“以其漸染惡俗,故必三申法令。”
三令五申,◆再三命令與告誡。○《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唐][白居易]《號令策》:“若不推之於戰,雖三令五申,而令不明矣。”○《三國演義》第八三回:“次日,[陸遜]升帳喚諸將曰:‘吾欽承王命,總督諸軍,昨已三令五申,令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令,何也?’”[柯岩]《我的爺爺》:“他們三令五申、巧立名目也搞不出我任何問題。”
屈申,◆見“屈伸”。
窮申(穷申),◆猶窮達。○[唐][張說]《送宋休遠之蜀任》詩:“求殊友損益,行道異窮申。”
鳥申(鸟申),◆亦作“鳥伸”。◆古代一種養身術,運動肢體如飛鳥之伸腳。○《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淮南子‧精神訓》:“熊經鳥伸,鳧浴蝯躩。”○《後漢書‧崔寔傳》:“夫熊經鳥伸,雖延歷之術,非傷寒之理。”
能屈能申,◆见“能屈能伸”。
面申,◆當面申述。○《周書‧韋孝寬傳》:“帝曰:‘往已面申本懷,何煩重請也。’”
露申,◆香木名。即申椒。○《楚辭‧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姜亮夫]校注:“[戴震]云:‘即申椒,狀若繁露,故名。’”一說,即瑞香花。見[明][楊慎]《升庵詩話‧瑞香花詩》。
類申(类申),◆依類申報。○[宋][周密]《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遂行下各州,自試於學,仍照舊比分數,以待類申,將以是歲七月引試為始。”
飛申(飞申),◆飛快申報。○《元典章‧刑部五‧檢驗》:“竊見各處有司,不以人命為重,凡有告毆傷身死者,不行,隨即飛申檢驗。”○《元典章‧戶部十二‧物價》:“如遇物多價少,可以趁賤收買者,即具其直,另狀飛申。”
春申君,◆[戰國][楚]人[黃歇](?--公元前238年)的封號。○[考烈王]元年出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後改封於[江]東。曾救[趙]卻[秦],攻滅[魯國]。相[楚]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與[齊][孟嘗君]、[趙][平原君]、[魏][信陵君]齊名,史稱[戰國]四君子。○[考烈王]死,為[李園]所殺。○《韓非子‧奸劫弒臣》:“[楚莊王]之弟[春申君]有愛妾曰[余]。”○《史記‧春申君列傳》:“[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
春申江,◆見“春申浦”。
春申,◆1.指[春申君]。○《荀子‧成相》:“[展禽]三絀,[春申]道綴基畢輸。”○[漢][賈誼]《過秦論上》:“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唐][杜牧]《春申君》詩:“烈士思酬國士恩,[春申]誰與快冤魂。”詳“春申君”。2.[上海市]的別稱。○[元][黃溍]《登錢山望菰城慨然而賦》:“聳身白雲上,始見[春申]城。”○[郁達夫]《和曾廣勛先生賜贈之作》之一:“十載[春申]憶舊游,江關詞賦動離愁。”參見“春申浦”。
保申,◆保薦申報。○[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誰知朝廷黃榜招賢,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