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地名大全(昆明新取的地名怎么那么没文化)

连续两篇公号文《5号线这些文盲式站名究竟是谁起的》、《昆明地铁站点命名不但没文化,还不懂法》直到今天依然有读者回复和评论,可见确实大家对昆明地铁的站点名称诟病颇多,也有一些地铁或民政部门的朋友留言表示这些站点名称都是依法所用,并无不妥,水木是吃饱撑了吹毛求疵,但水木觉得,地名作为公众记忆,很多时候要伴随人生很多年,地名看似是一个符号,但是他就是我们回家的路,回望那些历史地名,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流传数十载的故事,地名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心中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地名命名之中,有利于打造出昆明的历史文化品牌。所以绝不能被个别部门或者个别人就这么草率的决定。

恰巧就在上个月,2022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地名管理条例》,水木依法查看了昆明市民政局2021年至今的地名公示,发现其中问题可不少哦。

昆明为了地名可花了不少钱呢

首先要向大家普及个知识,昆明的地名究竟归谁管?在政府公开的文件里,至少找到三个部门。一是一个协调机构——昆明市地名命名工作顾问组,这个机构是今年四月才从昆明市地名和街名命名工作顾问组更名而来,目前查不到顾问组成员,在之前的文件中能查到曾发布过成员名单,分别来自省民政厅、市政协文史委、市民政局和省社科院、云大、民大、昆工及昆明学院。第二是在市民政局有一个区划地名处负责地名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区划地名工作;负责全市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审核工作。然后在民政局还有一个直属的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昆明市区划地名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市级区划地名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与维护等工作。有领导、有专家、有管事的、有干活的,人财物均有,单一个地名信息中心2022年财政预算就80多万。

云南昆明地名大全(昆明新取的地名怎么那么没文化)(1)

大家以为取个名字可能是最简单的事了,脑袋一拍或者是翻翻书就行了,怎么要花钱呢?非也,一查就长见识了,从昆明市民政局官网可以查到——2019年11月,昆明市民政局招标昆明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中标云南大学,合同金额48.05万;2021年7月昆明市民政局招标《昆明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研究》,麦普迪规划设计(云南)有限公司中标,合同金额16.99万;2022年5月24日,昆明市民政局购买《地名管理条例》宣传活动服务,合同金额44560元,看来这两年为地名至少花了60多万呢。

云南昆明地名大全(昆明新取的地名怎么那么没文化)(2)

既然花了纳税人的钱了,那么自然我们也得看看效果嘛,下面就开始展示——

专家加持的2020-2022公示蜜汁地名大赏

根据昆明市民政局公布《2020年市民政局地名命名公示》、《2021年第一二三季度全市地名命名公示》、《2022年第一季度昆明市地名命名公告》,一面逢人就说自己如何依照法律法规取名,群众取的名字都不合法,一面又公布些和这些法律法规完全不符的蜜汁地名,既然在这段时间里纳税人是付过钱的,那么我们选取了这期间取的若干地名供大家品鉴。

志舟路(2021年公示),位于西山区马街街道,南起环湖北路,北至碧鸡路。无论按照老法还是新法,这都是个不合法的地名。在各种法律条文中都规定“地名的命名应当遵循不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而志舟是原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字,志舟是龙云最常用的称谓。昆明的第一个体育场就是取名“志舟体育场”(后来的国防体育场、著名的昆都),龙云是原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已属于国家领导人。所以志舟用于道路命名,是不合规定的,这充分说明,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就是命名者和审批者对云南历史、昆明历史知之甚少。

海乐路(2020年公示)位于西山区棕树营街道,南起丹霞路,北至国安巷。这条路命名上倒是没啥槽点,但是南市区的商业大盘海乐世界怕是要骂娘了,这名字你给海乐世界不好吗?非要南辕北辙,我敢肯定,在将来导航软件上,明明要去海乐世界,一搜出来有个海乐路就点了,最后南辕北辙,费钱费时间,伤血伤精神,这种故意折腾群众的事求求地名管理者们不要干了。

喻昭路(2021年公示),位于官渡区金马街道,这个地名伪装很强,以为是个古地名或者有文化寓意,谁知道其实就是用了昆明交投的全资子公司昆明喻昭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因为交投在那里之前做了个“喻昭学校”,现在又改名云大附中星耀喻昭学校,这不是明显和“不以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作地名”相悖嘛,国企就能用,民企就不能用,这不双标嘛。

富力湾路(2022年公示),位于阳宗海汤池街道,对这个地名什么商业不商业我都不说了,只想说这就是花了五六十万研究过的地名?就这水平?现在的问题是富力已经暴雷,大概率完蛋,这么一个公示了的法定地名,下个开发商来,把这个楼盘一更名,你这个路名还要不要?要就是墓碑一样立着摆明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烂尾楼”,再更名为“保利湾”、“万科湾”还是“外婆的澎湖湾”,群众的房本改不改?身份证改不改?

文宥巷、栗宥巷,均位于盘龙区鼓楼街道的“大宥城”片区,这些地名真的很无语了,真的充分彰显了昆明地名取名对历史没有敬畏,对未来没有预判。这个取名就是敷衍了事,大宥城到文化宫就是文宥,到栗树头就是栗宥。众所周知“大宥城”烂尾多年,已经是昆明难之又难的难题,“大宥城”的“宥”字本来就是前任开发商从信风水到信鬼神,撒米抽签让各种天师丝嬢编出来的鬼画符,不但字形字体罕见古怪,意义更是“饶恕”之意不详且自带诅咒,解决烂尾肯定是100%要改名的,但是周边路网已经被公示摆着了,群众身份证已经写上了,和刚才的富力湾一样,真的这些路牌以后就是耻辱碑一样的存在。 说到这里,完全可以再说下几个地名“广福路”、原“十里长街”、“云大西路”。

广福路,南市区最重要的主干道,来历极为草率,广卫到福海,好在这两个字自带祥瑞,让人听着不那么膈应。

十里长街,现在的日新路,当时这个名字身为古怪,“十里长街送总理”这四个字在中国可是有专属地位的啊,你算老几一条胯宽的路也要去蹭顶流,还好后来自己也觉得僭越太多,赶紧改名了事,留下个“长街7号”做标本。

云大西路,这条路上并没有云大,当时云大洋浦校区存在时,贪图方便,想着这种单位亘古不变与日月同辉,于是拿来简单命名,谁知短短8年人家走了,云大西路没云大,云大西路上的大学是昆明学院,这真是只要民政局不尴尬,尴尬的就是昆明学院的师生了。

地名取名文化已经沦为简单敷衍和山寨

这是昆明市公示的2022年的部分地名,来看看有几人知道这些生造地名街道在哪:滇元路、迎贤路、文荟街、晋安街、茶源巷、龙田路、花霖路、迁安街、普馨路、安普路、弘博路、盛华街、宁逸路、敏学路、清隽路、日臻路、清远路、养和路、玉岭路、归鸿路、邑新路、安润路、启运路、安明路、瑞安巷。

昆明作为马可波罗笔下光辉的大城,有着十多万个地名,在民政部门的积极保护下,已经快要完蛋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常常是通过人名、地名来体现的。对于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在历史的岁月里,作为实体的城,其实已经数度毁废,甚至现在的城与历史上的城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城池或可废,地名永存续,今天人们凭吊历史,追思古人,也更多是通过人名、地名(包括路名)来实现的。 历史就是文化。

古人在给城市、地点命名时,一般都要经过多方斟酌,动了不少脑筋,命名多具有文化意蕴。以现在的眼光看,很多存留下来的地名都很有文化范儿。哪怕是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地名设置大多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充满时代特色,但也是有命名依据的不是随意乱取的。如青年路,1953年开建,因发动青年参加义务劳动,特别是1955年省团代会全体人员参加工程劳动,于是命名为青年路;又如东风路,1960年取“东风压倒西风”之意,定名“东风路”。北京路,因为昆明火车站开通,可以坐着火车抵达首都北京而命名。 可是这样一番景象,近年来却发生了一些改变。看看地名、路名,取来取去,越取越俗气。

为什么昆明地名越来越没文化? 看下近些年昆明的地名设置的缺点,是疏于粗放,随意草率。如像刚才说的广福路一样的简单把两头地名相加,就变成了路名,诸如穿金路、塘双路、交林路、昆沙路、昆大路、呈黄路等;因主要干道延伸,就简单地加上“延长线”,如“东风东路延长线”、“人民路延长线”、“北京路延长线”等;因该区域的功能性质,即随意赋名,如经开区的经东路、经邮路、经牛路、经桥路、经开路等;高新区的科发路、科新路、科园路、科开路、科高路、科医路等;地名格调低,少文化,有路无名,以工程名代替法定标准名,有名难找,标识不清等现象,使群众不满意,社会评价比较低。

公共决策的民众参与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一些群众或许对新路名不满,但取都取了,未必会有兴趣表达意见;即便有一些专家或单位有不同想法,但当有关方面拿出主导性意见时,很多人都会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选择算求。这样的命名和更名,基本还是个别人说了算,还是拍脑袋说了算。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地名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符号,无论命名还是更名,都应该被视为一个文化事件。特别是一些地名,本来很有历史渊源和文化意境,仅仅因为个别人的好恶而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这样的决策者,也会被人贴上没有文化的标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