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

开篇语:1982年,IBM Model 5150,这台信息时代的“开山鼻祖”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评选为“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该刊写道:“在一年的新闻里,这是最吸引人的话题,它代表着一种进程,一种持续发展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的进程。这就是为什么《时代》在风云激荡的当今世界中选择了这么一位新闻人物,但这完全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台机器。”

1980-1984年间,在个人运算领域,唯一一个值得称道的革命性产品是由蓝色巨人IBM打造的Model 5150。很长一段时间,Model 5150一直是业界模仿和抄袭的对象。更重要的是,Model 5150给业界带来了全新的开放性架构,成为了后来个人PC的行业标准。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

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蓝色巨人在业界的的地位和声望确保了个人PC最终走向了标准化,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根据1965年与美国司法部签署的和解协议——IBM有义务向业界公布产品的相关信息,以换取对其垄断行为的不指控。为此,IBM的竞争对手们愉快的得到了Model 5150详尽的技术规格和产品信息。

此外,IBM Model 5150开创了通过独立的硬件提供商采购组件并进行组装的商业模式。在此之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IBM基本上都是基于自给自足的业务模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得利润实现最大化,但是同时却也会限制企业在市场端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导致内耗严重、部门之间的内斗事件层出不穷,而且,这种做法让IBM的领导层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行动迟缓,并最终丧失大把机会。

IBM Model 5150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Model 5150并非IBM在个人PC领域的首款产品。在此之前,IBM在这一发展迅速的市场尝试过不止四次,但均因公司决策层优柔寡断而导致项目失败。其中,开案于1978年2月份、基于Intel 8085处理器的System/23 DataMaster商务电脑就是一个开发进度异常缓慢的项目。直到1981年7月份,DataMaster才正式进入市场。DataMaster的姗姗来迟在一定程度上让IBM不得不在产品设计策略方面做出改变。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

Datamaster是一款一体化电脑,配备一台文本模式的CRT显示器、键盘、处理器、内存以及2个8吋软驱(图片来源:Oldcomputers.net)

IBM最初的计划是在位于奥斯汀的德克萨斯研究中心开发一款基于摩托罗拉6800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产品,而且已经盘算好利用Sears和Roebuck & Co.的店面和渠道来进行销售。不过后来,6800处理器以及相关芯片组的延期交货令IBM颇为不爽,IBM和摩托罗拉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裂纹。

但是此时,一个计划外的项目——Project Chess,却意外上马了。之后不久,PC制造商雅达利接洽了IBM,希望为其打造一款个人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Project Chess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动力。后来,该项目的主管William Lowe在向公司高层保证只需一年时间便可完成任务之后,IBM高层最终官方批准了Project Chess项目。为了赶上项目进度,Lowe决定向IBM之外的渠道供应商寻求资源和支持。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3)

其他组件来源问题解决之后,William Lowe还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此时,Lowe和项目成员Estridge(被称为IBM PC之父)心里很清楚,IBM的高层并不怎么待见PC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这将会对IBM利润丰厚的业务(System/23 DataMaster商务电脑)带来直接的威胁。据了解,当时,一台System/23 DataMaster外加一台打印机的价格高达9900美元。

对于Project Chess项目,Lowe的本意应该是选择一颗8位处理器,可能会在MOS Tech的6502、Zilog的Z80和Intel的8085中三选其一。不过,IBM的工程师们更倾向于采用16位处理器,这其中比尔·盖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盖茨游说IBM高层采用16位处理器以便可以更好的兼容他新近开发出来的操作系统。而此时,分别来自摩托罗拉和国家半导体的基于16位架构的处理器68000和16032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4)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5)

PC发展史① 一颗晶体管引发的数字革命PC发展史② 现代化的个人电脑雏形初现

◆微处理器市场的内耗战

到底是采用8位还是16位处理器?最终,William Lowe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法——确保软件兼容性和硬件扩展性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处理器及相关芯片组的采购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Project Chess的产品在性能上不会和IBM的商用机产生冲突。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6)

实际上,IBM作出这样的决定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当时的微处理器市场已经演变成一场消耗战。MOS Tech这边,因为与德州仪器在计算器领域大打价格战而损失惨重,最终被Commodore斥资收购,后来也彻底放弃了研发创新的动力,开始吃起了6502处理器的老本儿。Western Design Center (WDC)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旗下6500系列处理器升级为了16位架构,但是和其他很多微处理器生产商一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自出货量惨淡,积攒了一屁股库存。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7)

MOS Technology 6502微处理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另一大微处理器提供商Zilog的日子也不好过,公司市值遭遇大幅缩水。当时,其大股东们以及后来的母公司艾克森石油公司都更希望这家羽翼尚未丰满的菜鸟公司走产品多样化的路线,此举导致研发投入严重超标——达到了总营收的35%。而且,产品多样化策略引发其立足之本16位Z8000处理器产量下滑,费金在管理方面相对缺乏经验的短板开始显露出来。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8)

Zilog Z8000系列处理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Zilog是由前Intel员工和另外一位工程师安洁曼于1974年底联合创办的,后来被艾克森石油全资收购。对艾克森石油而言,Zilog只是其宏伟目标的一块拼图,后来它相继还收购了很多电子公司和软件公司。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9)

摩托罗拉的产品一再延期,AMD的缺乏竞争力,Zilog的产品似乎成了热门之选。Zilog是处理器产业相对较新的选手,对于IBM而言,这样的新手在日后工作过程中更容易“沟通”,而且AMD也已经成为Z8000的辅助供应商,货源不存在问题。但是,关键是Z8000的兼容性太差,无法向后兼容8位的软件应用。总的来说,Zilog至少还有取得一定成功的Z80处理器,而且还有个大金主(艾克森石油)为它填坑,而AMD,啥也没有。

入驻IBM 5150,Intel机会最大

Intel这边,实际上当8080处理器一经完成就已经开始盘算着升级处理器架构了。为此,Intel规划了一款内部代号为8816的处理器,体积上要比当时的8位处理器大四倍多,可兼容8位和16位软件应用,而且具备了很多只有现在的处理器才有的功能和特征。

不过,1976年4月14日,经过Intel高层以及技术团队评估之后发现,这种架构在设计存在极大的难度,很难实现量产,而且从时间进度上看,这种架构的产品很难与来自摩托罗拉、Zilog、国家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的16位处理器形成直接对垒的局面。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0)

要知道,在当时而言,业界普遍认为,完成一款处理器产品的架构设计一般需要1年的周期。为了按时完工,奥普登第克需要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为此,他选择了史蒂夫·摩尔斯(Steve Morse),一个在软件开发领域颇有建树的工程师。这是Intel历史上首次由软件工程师主导而非硬件工程师负责的处理器开发项目。

该架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5月,由一个两人的团队负责——摩尔斯和项目主管比尔·波尔曼(Bill Pohlman),初版于同年8月份设计完成。领队对这一架构只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它需要向后兼容上一代的8080处理器架构,第二,它需要达到128KB的缓存——也就是8080的一倍。

Intel成为最终赢家

1978年8月6日,Intel正式推出了采用全新x86架构的8086处理器,在16位处理器的角逐中,Intel最终击败了摩托罗拉和Zilog。一年之后,Intel又推出了8086的缩水版8088,后者沿用了前者的外部总线设计。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1)

Intel旗下16位微处理器8086的Die模块。8086带来了全新的x86架构,是Intel历史上最成功的处理器产品之一。(图片来源:techspot)

而摩托罗拉的16位处理器68000直到Intel 8086发布15个月之后才姗姗来迟,尽管68000在性能上要优于8086,但怎奈先入为主。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2)

苹果Macintosh以及后续版本搭载的正是摩托罗拉的68000处理器

当时,从某种意义上讲,Intel对于用户并没有足够的诚意。何解?主要是Intel旗下产品线通常在性能等方面要优于(至少不输于)竞争对手,其市场往往是供不应求。结果,Intel的销售理念通常都比较自负和傲慢,而消费者也越来越反感Intel的态度。

为了根除这种不良势头,Intel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此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且对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也起到了一定的打压效果。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3)

当一颗性能强悍的处理器摆在Intel面前是,它一点也不慌,因为它会去着重强调系统性的整体优势,比如说对芯片组的支持,而这方面恰恰是摩托罗拉所欠缺的。我们知道,Intel的业务构架是以处理器为中心的,而摩托罗拉是一家多元化的公司,处理器只是其一小块业务。为此,Intel再给客户推向产品时,会把竞争对手的产品营造出一种恐惧、不确定性以及怀疑的气氛,比如说,它会反问客户:“摩托罗拉能给你们提供技术支持吗?它会有后续的产品升级吗?等等”……

虽然Intel是天生傲慢的,它不会去迎合别人,更不会去讨好别人,但是Intel确实是有资本的,它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无可争辩。尽管如此,Intel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产品不出来,绝对不会做任何市场预热和宣传),在8086正式上市之前就开始大肆宣传了。

摩托罗拉没能很好的利用68000的性能优势,而是剑走偏锋,最终摩托罗拉在处理器领域的地位以及68000的光环随之消失殆尽。Intel最终赢得了IBM的订单,8086成功入驻Model 5150。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4)

IBM Model 5150个人电脑采用IBM自家的CGA显示器、键盘以及IBM 5152键盘(图片来源:techspot)

和大型主机业务一样,IBM的个人PC业务同样采用了高度定制化的设计模式。不同的是,IBM主机业务模块化来自自己工厂的自给自足,而PC的大部分组件则来自第三方供货商。Model 5150包括两个版本,一个搭配CGA图形显示适配器,主要针对家庭用户,另一个采用MDA单色显示适配器,预留矩阵打印机接口,其主要定位于商务用户。Model 5150的主机板由IBM内部提供,配备5个扩展槽,这支持RAM、存储以及打印设备外接扩展。

操作系统之争

在操作系统方面,IBM同样选择了外包的模式。DataMaster商务主机的难产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IBM设计理念的转变——在DataMaster主机开发阶段,IBM曾一度考虑采用基于BASIC语言编译器的操作系统,对此,IBM刻骨铭心。

至于后来为何IBM最终决定采用微软的解决方案,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此时,IBM已经在微软的引荐下开始接洽加里·基尔代尔的DRI数据研究公司了(注:Gary Kildall,DOS磁盘操作系统之父)。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5)

Gary Kildall,DOS磁盘操作系统之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个人PC产业逐渐形成的阶段,基尔代尔的CP/M操作系统一直都是众多PC厂商的首选操作系统。基尔代尔在操作系统领域深根细作,而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专长则是编写程序语言BASIC。据说,在当时,盖茨和DRI数字研究公司有个不成文的协定——他不能涉足操作系统领域,数字研究公司也不进入他的程序语言范围,因此盖茨才慷慨地将IBM的代表介绍给了基尔代尔。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6)

首个DOC系统界面,不支持硬盘等设备(图片来源:OS/2 Museum)

为此,IBM计划与基尔代尔会面洽谈合作事宜——为IBM的主机开发一套可兼容Intel 8086以及8088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关于基尔代尔如何错失这笔生意的,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版本。有的说这位电脑博士骄傲自大,所以当IBM带着一生难遇的大生意找他时,他竟然驾着他的双引擎小飞机兜风去了,留下当律师的太太和IBM打交道。面对IBM一大堆不泄密的限制协议,她不乐意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讨价还价上,双方达成的唯一协议就是要数字研究公司不泄露IBM来访这件事。

但基尔代尔断然否定这种说法,他说上午去处理一件紧急事务,下午3点就赶回来以便和IBM的人见面。对于IBM要签署的文件,他赞同妻子的做法。对于失去这次机会,他也只是耸耸肩而已。基尔代尔猜想盖茨“做出了他认为是最好的生意决定”。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7)

IBM没能与基尔代尔做成生意,盖茨就自告奋勇揽下了这笔生意。但是编写一个操作系统起码要花一年时间,但IBM要求几个月内就完成。盖茨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8)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与一堆早期个人PC的合影(图片来源:techspot)

这时,保罗·艾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听到风声,知道有一套圈内人自编的QDOS。QDOS本意为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意指借用了CM/P操作系统的构想和名称,不过那时尚未出现巨额罚金的法律诉讼。程序员对非法拷贝他人作品还不以为然。艾伦把电话给QDOS的作者蒂姆·帕特森。最后,微软付了大约7.5万美元,连人带产品一起买下,改名为MS-DOS。并倒手给了IBM,从此开始了微软飞黄腾达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MS-DOS操作系统将为其他PC厂商提供免费授权许可。

AMD成第二供货源

处理器和操作系统都搞定了,但是,IBM还有一个顾虑——供应链的忠诚度,或者说,如何确保第三方供应商能提供稳定货源。自此之前,IBM从来都不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IBM的产品组件都是有内部各部门提供的,所有不确定因素均在IBM高层的掌控之中。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19)

AMD成Intel 8088处理器第二供货源(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如今,IBM需要从第三方供应商手中拿货,而当时半导体制造工业的产量以及制程工艺并不算稳定。所以,经过Intel方面极力反对,但是IBM还是强烈要求设立8088处理器的辅助供应商。

对于IBM而言,设立辅助供货商还有一个优点——加强品控,因为IBM可以通过对来自两家工厂的同样的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品质,此外,这对于供货交期也大有裨益。IBM更喜欢选择AMD作为8088处理器的辅助供货商,而当时AMD的AMZ8000(Zilog Z8000)销量惨淡,正盘算着换个型号试试。

此时,在Intel的挤压之下,摩托罗拉在微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经缩水至了15%,这显然不会是IBM的候选。

1982年,经过激烈的谈判之后,在IMB的干预下,Intel与AMD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Intel满足了IBM的要求,而精明的AMD深知Intel在IBM的淫威之下地位已经弱化,最终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份冗长的专利授权协议。协议规定,AMD需要向Intel支付为期3年的版权费,而AMD则成为了8088处理器的辅助供应商。

IBM Model 5150的影响力

离IBM个人PC的登场已经越来越近了。此时,很多人关注的重点成了“这一美国制造的个人PC的价格”,而狂热的爱好者们往往更关心它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BM此时则更注重的是其系统中整合的“通电自检(POST)程序”以及“通俗易懂的说明书”。

IBM这款个人PC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基本配置,裸机版的起步价为1595美元,而全配版售价高达6000美元,包括双软驱、内存扩展模块以及额外的操作系统(BASIC为基础版,MS-DOS需要增加40美元、CP/M-86需要增加240美元,而UCSD p系统则需要再单付695美元)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0)

起初,Model 5150的面世并未给当时的个人PC市场带来多大的变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Model 5150实在昂贵。和当时的Apple II一样,它的主要消费群体只有商务用户。可以这么说,当这台贴着“IBM”标志的个人PC诞生后,它对整个PC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当市面上的PC贴上“IBM兼容机”标志之后,Model 5150对于PC市场的想象力开始显现。

前文提到,Model 5150于1981年底发布之后短短几个月就卖出了13533台,但是实际上,它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而对于30亿美元规模的个人PC市场,IBM此时的销售额还不足2个点。当时,Radio Shack和Apple两家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了37%,分别为20%和17%。Model 5150初来乍到,市场份额虽然少得可怜,但至少催生了内置卡细分市场,并且让软件开发者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1)

EA应用而生(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入门级个人PC的诞生推动了视频游戏产业的大发展。在此之前,视频游戏产业一直都是包括Atari 2600在内的游戏主机的天下,但是随着包括Commodore 64在内的、配备独立GPU的入门级个人PC的登场,游戏产业再创新高到。1982年诞生了许多和游戏相关的公司,包括做显卡的SGI、大力神(Hercules)、帝盟(Diamond Multimedia)、Orchid Technology和Number Nine,做图形工具的Autodesk AutoCAD,做游戏的Electronic Arts,以及大量做软件的公司,比如说Peachtree的会计应用以及IUS的EasyWriter、ISS的WordPerfect、Lotus 1-2-3等办公软件。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2)

在风投的帮助下,Compaq Computers成立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风险投资自然不会错过个人PC产业发展红利。当时,在L.J.Sevin和Ben Rosen两位天使投资人的资助下,此后对IBM个人PC贡献匪浅的Lotus Software软件公司成立了,同时这两位投资人也是SGI和EA的投资人,而且Compaq Computers一半的启动资金也来自他俩。Compaq Computers是有三位在德州仪器郁郁不得志的前员工成立的,他们很快意识到了便携式个人PC的巨大市场,并开始筹划便携式IBM兼容机了。

个人PC领域的玩家们

可以说,在个人PC领域,Compaq电脑确实非常有天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个人PC更需要的是与之兼容的海量软件应用,而非豪华的硬件配置。所以,在Compaq电脑的眼里,一台成功的个人PC必须具备兼容市面上尽可能多的软件应用。由蓝色巨人开路,为个人PC建立一套标准和体系,这让Compaq电脑在内的众多PC厂商倍感安心,而且对于这些厂商而言,能在自己的产品上贴上“IBM兼容机”的标签也令人欣慰。

在当时的PC领域,借市场领导者上位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Franklin电脑,它抄写了Apple II,并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Ace 100,不过苹果很快将Franklin告上了法庭。当然,法官最终作出了有利于的苹果的判决。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3)

Apple II的山寨

和苹果不同,IBM只对BIOS做了严格的保护,其他的,大家爱怎么玩怎么玩,因为IBM深信,其他PC厂商在成本控制方面根本不如自己。

1982年6月,Columbia Data Product的MPC 1600成为了第一个IBM兼容机,尽管售价上比IBM的Model 5150便宜了大概三分之一,但是其反向工程的BIOS却很失败,无法完全兼容IBM的硬件和部分软件应用。DEC的Rainbow 100以及Seequa的Chameleon同样因为无法完美兼容IBM的PC而导致销量极其惨淡。此外,Eagle Computers、Corona以及Handwell等PC厂商也曾试图破解IBM的BIOS,但是最终均已失败告终。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4)

DEC的Rainbow 100

也有精明的厂商,比如说Compaq电脑。出于自我保护意识,Compaq在启动自己的PC项目之前就已经资讯了它的法律顾问,它们的BIOS设计师从来没有见过IBM的原始代码,但是却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后来,Phoenix Technologies采用同样的方式开发出了符合IBM兼容机需求的BIOS ROM,并拿出来出售,购买一片的售价为25美元,如果厂商想要获得授权许可的话,则需要付出290000美元的费用。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5)

业界首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完全兼容IBM Model 5150的产品——Compaq Portable

Compaq于1982年11月4日发布了旗下第一款个人PC——Portable Personal Computer,它也是业界首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完全兼容IBM Model 5150的产品。其销售业界自然也不错,截止到1983年1月份,Compaq的这款IBM兼容机就卖出去了300台,到年底共计出货50000台,而当时整个市场也不过出货了100万台基于Intel 8088处理器的IBM兼容机。

1983年,微软共计出货50万台个人PC,苹果出了75万台,Commodore 64出了125万台。随着IBM兼容机以及Compaq电脑的横空出世,IBM在个人PC领域的统治地位就此宣告结束,自此,个人PC的市场发展驱动力成了Intel和微软,一个为PC提供核心动力,一个提供系统支持。

苹果的个人PC业务

苹果的个人PC业务和Intel以及微软并未直接关联。截止到1983年6月份,Apple II的销量达到了100万台,在Macintosh成为苹果的重心之前,Apple II一直都是销售主力。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6)

Apple II

正当小型企业还在使用Apple II时,苹果感到它需要一个更新、更先进的型号以参与企业用电脑市场。Apple III的设计师被迫遵循乔布斯的极高和有时不切实际的要求,据说乔布斯觉得散热扇“不雅致”因而被省略了,结果导致电脑容易过热,这迫使最早期的型号被回收。

另外,Apple III售价高昂,虽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后的升级型,并随之进行了降价促销,但基本上仍是无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场中的劣势,这主要是因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机席卷了个人电脑市场。Apple III总共只制造了90,000台。

与此同时,苹果内部的各工作组正在日以继夜地设计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个人电脑。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图形用户界面、鼠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网络功能。这些人,包括了杰夫·拉斯金和比尔·阿特金森,鼓动乔布斯把公司的焦点放在电脑功能上。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7)

Macintosh II

1979年12月他们带乔布斯前往Xerox的 PARC研究所,在参观了他们的概念机Alto之后,乔布斯决定未来将在图形集中、图标友善的电脑上,将这种思想贯彻在苹果的两个下一代电脑项目:Lisa和Macintosh上。苹果以允许Xerox向自己投资作为条件(一百万美元的预售初次发行股票,约值18,000,000美元),换取苹果的工程师进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的权利。

早期pc发展史(个人PC开山鼻祖的前世今生)(28)

Lisa

而许多PARC的研究员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们的反对声中加入苹果电脑工作。而杰夫·拉斯金则因与设计组意见不和而退出了苹果公司(拉斯金设想的Mac是横长型的机体,而且不带鼠标)。

Lisa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可以说没有Lisa就没有Macintosh(在Mac的开发早期,很多系统软件都是在Lisa上设计的)。她具有16位CPU,鼠标,硬盘,以及支持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并且随机捆绑了7个商用软件。

Lisa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价初次露面。苹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处时代的产品,但过于昂贵的价格(10,000美元)和缺少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使苹果再次失去获得企业市场份额的机会。Lisa在1986年被终止,余货被埋在犹他州的垃圾堆填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