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耕地撂荒遥感监测助力)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在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与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撂荒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在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丘陵和山区最为明显。耕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和当地生态环境,对撂荒耕地的监测尤为重要。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出现无人耕种、耕地撂荒现象。耕地撂荒后,可以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粮食的产量也因此下降。
农村耕地分布零散,部分耕地土壤环境较差,肥力下降,农作物生产力低,产量不理想;加上种植户多为老人,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耕地种植难度较大,只能就近少量种植。因此,距离相对偏远的农田便被闲置,出现撂荒现象。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科学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不到位,导致农村收入低,农村青壮年不愿种植,选择进城务工,农村耕地大面积撂荒现象严重。由于没有固定渠道出售,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与现外出务工工资比较,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很多农民宁肯买粮食也不愿意种地,农业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部分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对较差,虽然政府大力进行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但未改造地区仍占大部分面积。较差土地条件无法实行机械化生产,只能采用原始的劳作模式,产值和收入相对较低,致使农民视土地为“负担”,主动弃耕。
珈和农情遥感监测服务系统土地资源监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一亩三分地”对农民的吸引力正在减弱,“舍不得土地”的意识正在淡化。政府虽然引导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但在山地真正实现的只是少数,产业化辐射面不大,生产效益不明显,农民不愿意种地。当前大部分农民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家庭生产为主,土地流转意识不强,生产要素难以整合形成合力,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几千年来形成的土地是农民命根子的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农民情愿让自己名下的承包地撂荒也不愿流转,自己不种也不愿别人种,致使土地荒芜。部分农村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差的现象,“城市生活”成为农民向往的“乐园”,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致富后纷纷在城镇、城市购房居住,不愿再回农村,也不愿再耕种土地。
城市的美好生活让许多青壮年离开了生长的故乡,田间看过的晚霞,稻田里跳跃的虾都只存在于记忆深处,耕地的消失,不仅仅是粮食的减产,乡愁也在慢慢消失。
2021年撂荒地遥感监测专题图
撂荒地的监测依靠传统的人工监测不仅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遥感监测作为一种高时效、高精度的监测方式,基于多时期的卫星影像,结合最新的变更调查耕地利用数据,利用遥感技术、智能AI技术,实现耕地区域内粮食作物分布图斑自动提取。套合基本农田、两区划定数据,通过叠加分析,形成耕地“非粮化”变化图斑。在耕地“非粮化”变化图斑的基础上, 结合用地管理信息进行内业审核,形成最终耕地“非粮化”监测成果。
未来,将持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紧盯撂荒地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重点,一鼓作气,坚决以“啃硬骨头”的干劲推动复耕复种,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在昔日闲田荒地,努力耕耘、创新机制,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农民致富增收拓宽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