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由鬼幻化为人的作品(聊斋志异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热词创作实验室-文化#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中间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中由鬼幻化为人的作品(聊斋志异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1)


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聊斋志异中由鬼幻化为人的作品(聊斋志异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揭示问题的角度是全方位的,既立足大的角度来揭露社会的黑暗、讽刺科举制度的弊端,反对封建礼教,又有不少作品是从批判害民的巫术和揭露丑的人性来批判社会的不良现实。它可以说是从大到小、由表及里,比较系统、全面地对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批判。

聊斋志异中由鬼幻化为人的作品(聊斋志异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3)


《聊斋志异》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 通过一些爱情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些故事在书中所占比例最大。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如:《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如《叶生》、《司文朗》、《于去恶》、《王子安》等。例如在《王子安》篇里,作者借主要人物的酒后狂言,栩栩如生地揭示了盼望报马临门的迫切心情。王子安的迂腐而近于癫疯的性格,正是科举制度毒害的结果。作品虽然篇幅不长,却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下层知识分子囿于名利枷锁而产生的反常精神状态。

又如《考弊司》则是变相地反映了科举制度的黑暗与腐朽。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

这类文章极具社会意义。表达性的作品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比如《促织》,它在《聊斋志异》中颇具代表性。一个狡猾的里青,借科敛为名,任意向老百姓分派“促织”,进而以此为升官的砝码,从不考虑人民的生死,讨好上官,上官讨好皇帝。成名一家的遭遇则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在《聊斋志异》里还有反对战争、批判害民巫术、揭露丑恶人性等方面的文章。

聊斋志异中由鬼幻化为人的作品(聊斋志异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4)


看《聊斋志异》可以发现从“人”的角度观察,不仅仅妖魔鬼怪与人是两面一体的,古人和现代人也并无差别,食、色、权、钱的欲望自古在人的心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比例。面对生存困境、道德情理的两难,古人也许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以惊喜的启示。

聊斋志异中由鬼幻化为人的作品(聊斋志异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