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法语都属于什么语系(法语非洲为何落后于英语非洲)

非洲大家庭一共有54个国家,其中有 24个国家把英语定为官方语言,21个国家把法语定为官方语言,再加上未把法语列为官方语言但是通行法语的北非三国,两门语言在非洲的阵营在数量上可谓旗鼓相当。但是若要比较双方阵营在经济发展上的表现,法语国家则是远远落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中,英语国家所创造的GDP总量是法语国家的5倍还多,即使考虑到人口数量因素,计算人均GDP英语国家也是法语国家的将近2倍。法语国家中GDP最高的科特迪瓦,如果放到英语国家的排行中也仅仅只能名列第8。而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榜单上,敬佩末座的几位基本都是尼日尔、中非、乍得这样的非洲法语国家。

英语和法语都属于什么语系(法语非洲为何落后于英语非洲)(1)

我个人因为工作的关系这几年基本上跑遍了非洲的法语国家,英语国家虽然去的不太多,但是也算有幸到访过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等几个主要的英语国家,亲身的感受和数据也基本相符。非洲大陆法语国家中,最拿的出手的两座城市要算是西非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和科特迪瓦的阿比让,但要比起东非说英语的肯尼亚的内罗毕和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还是有不小的距离。更不用说到英语阵营里还有一个老大哥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现代化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欧洲而不像非洲,而开普敦一直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优雅美丽的城市之一。非洲法语国家和英语国家之间的差距肉眼可见。

理解非洲法语国家与英语国家的差距,一直也是观察非洲问题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有必要从法国与英国这两个殖民者自身的区别看起。在中国国内提到这两个国家最常用的形容词,英国大概是保守,而法国大概是浪漫。作为一个在法国和英国都生活过,在法国公司和英国公司都工作的人,我一直觉得这种在哲学主义上的分野和现实中的国家性格其实有一定的偏差。事实上,英国人更加灵活务实,讲求经验主义之实用,而法国人则更加固执死板,讲求理性主义之原则。我一直和别人说我喜欢法国要远超过英国,但是如果涉及到具体生活工作中,我还是会更愿意和英国人共事会更容易一些。

这种文化思路上的本质不同,造就了英法两国在历史上对待非洲殖民地的不同方式。法国在大革命之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深入人心,甚至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废除奴隶贸易的国家,虽然所谓的大革命精神远无法掩盖法国殖民扩张年代的罪行,但是法国人在殖民开发过程中自信带着一种弥赛亚式的救世主心态,除了掠夺殖民地当地的资源之外,冀图把自认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文明布道给蒙昧落后的非洲。法国人的固执和原则感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在殖民地照搬法国本土制度进行直接统治,不思变通,试图瓦解并取代非洲当地传统秩序。

相比之下,英国人在世界各殖民地的开发就实用主义的多,虽然殖民地总督也享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保留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以维持殖民地的稳定与自身经历利益优先,并没有强烈的改天换地意识。英国殖民地香港在97年回归之前还有些大清律例通行,一夫多妻制度直到70年代才废除,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样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的殖民者,也只可能出现在英国殖民地中出现。

以教育制度为例,法国人在非洲殖民地早早便强行推广代表“文明社会”的法语,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得使用法语授课。但事实上师资等等资源的严重不足使得这种教育只能在殖民当地很小的范围内推广,沦为当地特权阶级的精英教育。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非洲法国殖民地纷纷独立之时,法语国家中依然有95%的人口是文盲(Robin M. Grier数据),相比之下依然保持本地语言教学的英语国家的文盲率只有71%。即使到了今天,我去过马里,尼日尔这些国家连首都都还有相当一部分民众不会说法语。

其次,英国人给殖民地带来了安克鲁撒克逊文化基因中的经商意识和创业精神,是普遍以加入文官体制为荣的法国殖民地民众所缺乏的。我有个观察印象就是我经常在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打优步的时候和司机闲聊,时不时就会遇到有司机兴高采烈地给我讲他们的生意计划,而在法语国家,司机最喜欢和我谈论的是他们国家的政治。非洲英语国家如南非、博茨瓦纳、肯尼亚这几年都能在全球青年创业精神的榜单上出现(当然也出于年轻人高失业率的原因),但是没有任何包括法国在内的法语国家能够上榜(虽然年轻人的失业率也相当高)。

引用一句科特迪瓦人开的玩笑: In French speaking countries, there is a strong tendency — encouraged by the higher levels of French education — to want talk about problems rather than getting down to solving them.

法国人的文化和性格不仅在殖民年代阻碍了非洲属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这些影响在独立之后并没有减少,甚至以某种隐藏的方式愈演愈烈。法国人从未真正放弃过对非洲前殖民地的全方面控制。以科特迪瓦为例,时至今日举国上下主要的经济行业依然主要掌控在法国人手上,全国电力公司CIE,全国自来水公司SODECI,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公司Orange,全国最大的物流运输公司Bolloré,全国最大的基建公司Bouygues,全国最大的石油公司Total,全国最大的饮料公司Solibra,全国最大的可可豆(科特迪瓦出口支柱)公司SACO,均为法国公司或法国人控股公司。甚至连国家法定货币西非法郎的印刷和发行权,都严格控制在法国人手中。我曾经写过《法国如果控制法语非洲》对这个问题有叙述。反观在英语非洲国家,英国的影响力早已甚微,今日甚至远不如中国人与印度人。

如果说在独立之前,法国人对非洲殖民地还确实还有过几分真诚建设平等社会的愿景(法国人授予过殖民地部分优秀当地人法国公民权,选举殖民地代表进入巴黎共和国的立法机构,历史上甚至还有过科特迪瓦人和塞内加尔人出任法国部长的故事),那么在分家之后,法国人对前殖民地的兴趣就只剩下了赤裸裸的经济利益驱动,最终成为了非洲法语国家进步发展的绊脚石。

当然了,法国人留给殖民地的遗产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我自己有个深刻的感受是,受固执死板的法国人殖民过的国家还是更加倾向遵守规则制度,换言之相对更加照章办事而非照钱办事。法国国家中虽然也像刚果金刚果布几内亚这样的极度腐败国家,但是根据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排行,非洲英语国家并不比法语国家要强。

举个例子,几年前在英语国家加纳盛行过一阵中国人的淘金热,大部分的中国淘金户都是通过贿赂各级政府和地主进行的非法开采,挣得盆丰钵满。直到许多年后由于当地民怨过深,加纳中央政府才真正大力出手叫停。于是很大一部分的中国淘金户便流散到周边法语国家尤其是科特迪瓦,希望能够复制在加纳非法开采。该塞的钱也塞了,该行的贿也行的,但是不出几个月的时间,科特迪瓦政府便出台严厉措施打击非法淘金,没收淘金设备甚至逮捕非法淘金户,中国淘金户铩羽而归。很多中国淘金老板给我的总结就是:在加纳只要肯花钱就办得了事情,在科特迪瓦花了钱还是办不了事。

虽然我自己可以说一些法语,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法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每况愈下,非但与英语的地位早已天差地别,甚至有被西班牙语与汉语逐渐赶超的趋势。法语在非洲的地位也正在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卢旺达从二十年前开启了去法语化进程,政府与学校语言由法语渐渐转变了英语,转轨期间卢旺达成为了非洲发展的明珠;北非国家能流利使用法语的年轻人口近几年间不升反降;甚至连塞内加尔这样曾经的法属殖民地的心脏国家也开始倡导英法双语教育。在英语独霸全球的年代,非洲英语国家在发展上确实占尽了天然便利。只不过,语言从来都不会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因素,殖民者的遗产也并不必然是左右一个法国家进步发展的桎梏,英语国家中也有像利比里亚这样的灾难,法语国家中亦有像科特迪瓦这样的榜样。一个国家政府的治理水平和长期的教育水准,大概才是驱动一个落后国家走出泥塘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之所在,从这一点上看,非洲大陆上的国家竞争局,还会有很多的风云莫测的戏剧好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